選育過程及品種特性

報告人:顏念慈

摘要

本文謹介紹畜試黑豬一號之選育過程及品種特性。畜試黑豬一號之選育過程分為種原引進及性能觀察、正反交與級進族群之建立、黑色豬族群之建立及畜試黑豬族群繁殖四階段。畜試黑豬一號之基礎豬種為桃園豬與杜洛克豬,其品種特性如下:(1)血統組成為25%桃園豬,75%杜洛克豬。(2)外型特徵:垂耳,懸蹄,背直,全身毛色黑色,捲尾,乳頭數6對以上。(3)種母豬每胎平均分娩總仔數為9.8±0.1頭,生長性能中等,屬中等體型。(4)6.57.5月齡,平均去內臟屠體重為87.0 公斤,10-11肋骨間腰眼面積為36.6平方公分。(5)田間試驗繁殖性能良好,生長性能遜於洋種豬。本新品種之育成,開創了本土性畜產種原應用之示範,並開發新的高品質多樣性畜產品供消費者選擇。

 

緣由

為快速改進豬隻繁殖性能,提高種母豬年產上市肉豬頭數,乃利用桃園豬種之多產性與肉質特性,融合杜洛克豬種之高產肉性能,進行合成豬種選育,期發展具本土特性與產品區隔的畜產品,並提升我國養豬業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後之國際競爭力。民國89年開始依據畜牧法規定,彙整多年來試驗研究成果,進行黑豬品種命名登記作業,業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同意,於9039日完成新品種命名登記,正式命名為畜試黑豬一號,其品種代號為T1D3,本文謹介紹畜試黑豬一號之選育過程及品種特性。

 

選育過程

    本所自1988年起開始以桃園豬與杜洛克豬進行雜交,期育成適合消費

 

13

 

者口味的高生產效率黑色優良豬種。自民國77~84年間進行黑色豬基礎族群建立,選留級進一代黑色仔豬作為黑色豬之基礎族群,並進行同世代配種及毛色之固定,期間依照選拔標準選留了自交第一及二代。自民國85~88年自交第三代() 起,為避免近親配種,經檢定合格之豬隻除選留體型結構良好者外,不分世代進行配種繁殖,完成了第一階段「畜試黑豬一號」選育工作,其選育主要流程如下說明與圖1

 

   

   

              

種原引進及性能觀察

1987 1988

1.19867月至19876 月間篩選桃園豬保種族群之高繁殖性能種豬 (平均每胎分娩總仔數11頭以上)後裔,作為原始種畜群。

2.杜洛克女豬係選自核南場檢定合格之女豬,而與配桃園母豬之杜洛克公豬精液則取自高繁殖性能公豬(曾與配十頭以上同品種種母豬,且平均每胎分娩總仔數 9 頭以上之種公豬)

正反交與級進族群之建立

19881991

1.     首先進行桃園豬 (T) 與杜洛克豬 (D)正反交試驗(19881989)

2.進行TDTD DT生長性能檢定,調查90180日齡體重,並計算該期間之平均隻日增重。

3.將正反交產生之雜種女豬級進高繁殖性能杜洛克公豬精液 (19891991)

14

 

 

黑色豬族群之建立

19911995

1.選留級進一代黑色仔豬供作黑色豬之族群更新用,選留標準為毛色黑色與無遺傳缺陷外,並依檢定期間平均隻日增重、飼料效率、修正背脂厚度與修正90公斤日齡進行選留。

2.種豬選留條件簡列如下:

(1)全胎毛色皆黑色的個體。

(2)同胎分娩活仔數9()以上者。

(3)無遺傳缺陷且乳頭數在六對以上者。

(4)修正達90公斤日齡不得大於190日齡者

(5)平均隻日增重與背脂厚度性能,則依照群檢的選拔指數公式計算之;公豬指數在100()以上,女豬指數在90()以上者。

3.黑色豬族群同世代配種及黑毛色之固定。

畜試黑豬族群繁殖

1995以後

1.自自交第三代()後種豬選留標準,除需符合黑色豬族群種豬選留條件外,增加體型結構評估且為良好者。

2.因黑色豬毛色已固定,故自交第三代世代()起即不分世代進行繁殖選育,爾後統稱該族群為畜試黑豬族群。

 

15

 

 

桃園豬(T)

杜洛克豬(D)

TD/DT

 (50 % T, 50 % D)

D母豬與DT仔豬

杜洛克公豬(D) 

TDD/DTD  

(25 % T, 75 % D)

黑色豬族群

自交

畜試黑豬族群

1. 畜試黑豬一號選育流程圖

毛色固定

選育過程中應用桃園豬與杜洛克豬隻雜交與級進產生之毛色分佈,瞭解豬隻毛色遺傳為非性聯遺傳後,再以矯正之卡方測定法進行毛色遺傳分離適合度檢定,結果所有值皆無顯著差異,顯示桃園豬全黑色毛色的基因與杜洛

 

 

 

 

克豬全紅色毛色的基因有顯隱性的關係,經雜交選育可育成黑毛豬 (顏等,1999)。含桃園豬與杜洛克豬血統後裔豬隻毛色調查結果。TDDT仔豬之毛色皆為全黑色,而TDDT公母豬互相交配所產生的後代,其毛色為全黑色者有113頭,全紅色者有44頭;公:母仔豬比率為7780,公與母仔豬全黑與全紅毛色之比率分別為54235921,顯示毛色分離與性別無關且非性連遺傳。將TDDT女豬配杜洛克公豬所產生的後代TDDDTD仔豬,其毛色全黑色者644頭,全紅色者676頭。TDDDTD全黑色仔豬公母互相交配所產生的後代,其毛色分離為全黑色381頭,全紅色143頭。選自全胎皆為黑色豬隻之自交第二代種公、母豬同世代配種後分娩之自交第三代皆為黑色仔豬,且往後的世代皆分娩黑色仔豬,此結果顯示該豬群之毛色已固定。

 

品種特性

    畜試黑豬一號之基礎豬種為桃園豬與杜洛克豬。血統組成為25%桃園豬,75%杜洛克豬;近親係數達0.097;逢機增殖多態性 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指紋分析結果顯示其遺傳相似性達74.5%,而其種源品種杜洛克豬為74.7%,桃園豬為74.2%(Yen et al., 2001)。其外型特徵:垂耳,懸蹄,背直,全身毛色黑色,捲尾,乳頭數6對以上。種母豬每胎平均分娩總仔數為9.8±0.1頭,分娩活仔數為7.3±0.1頭,出生重為1.26±0.01公斤;平均3週齡活仔數為6.6±0.1頭,3週齡重為4.55±0.06公斤,3週齡育成率90.3±0.8%。在生長性能方面,公豬與女豬3090公斤之平均隻日增重分別為0.654±0.004公斤與0.556±0.002公斤,修正背脂厚度為1.73±0.02公分與1.93±0.01公分,修正達90公斤日齡分別為182.3±0.8日與201.7±0.5日。體重達90公斤(6-7月齡)時,其平均體高、十字部高、體長、胸圍、管圍、尾圍、前幅、後幅、胸幅、胸深各項體型性狀分別

 

17

 

 

67.0±3.2公分、72.9±3.3公分、105.8±6.3公分、102.9±3.1公分、17.6±0.9公分、12.3±2.8公分、27.8±1.4公分、24.6±1.4公分、27.3±1.4公分及33.1±1.3公分。而公、女豬之體型值分別為0.78±0.030.79±0.06,屬中等體型。於6.57.5月齡,平均去內臟屠體重為87.0±5.0 公斤,屠體長為100.4±3.1公分,背脂厚度為2.2±0.5公分,10-11肋骨間腰眼面積為36.6±7.5平方公分,瘦肉率為51.1±0.4 %,脂肪率為12.0±0.4 %(戴等,1997)

畜試黑豬的繁殖性能良好,可供生產具本土特性之臺灣黑毛豬之母系,或直接供生產商業肉豬之種畜。此外,希善加利用其風味與肉質特色,發展特殊食用方式,如〝碳烤黑豬〞〝東坡肉〞等。

 

田間試驗

為瞭解本選育母豬群於民間豬場之產仔性能,乃進行本所母豬與配民間場黑公豬之田間試驗。19931999年間田間試驗參試黑色豬隻自交二代母豬與配嘉義民間場黑公豬之平均每胎分娩總仔數可達12.0頭,而平均每胎分娩活仔數為10.3頭。1998年畜試黑豬之母豬與配彰化民間黑公豬之平均每胎分娩總仔數為9.4頭,而平均每胎分娩活仔數為9.3頭。

1993年逢機選取黑色豬隻自交第二代之肉仔豬120頭,其中20頭留在本所進行生長性能測定,餘100頭逢機分送5個民間黑豬飼養場進行生長性能田間試驗。調查項目包括疾病發生情形,檢定期間平均隻日增重、達100公斤重日齡、修正100公斤重背脂厚度及飼料效率。結果發現黑色豬自交第二代在民間場發生疾病頻率與其場內黑豬相似。黑色豬隻自交二代與民間場黑豬的各項生長性能顯著地遜於洋種豬。同時黑色豬隻自交第二代之平均隻日增重與修正100公斤重背脂厚度均較民間黑豬差,且體型亦呈相同趨勢(戴等,1994)

本所於1997∼1999年間進行畜試黑豬與民間黑豬生長性能檢定,陳等

 

18

 

 

(1998)1997年畜試黑豬平均隻日增重為0.52公斤,較本所歷年進行之本省小農飼養三品肉豬性能檢定的平均隻日增重少0.1公斤。但與源自關廟之民間黑豬無顯著差異,惟背脂厚度較薄且飼料效率略佳。又陳等(1999)1998年試驗結果發現畜試黑豬之飼料效率及平均隻日增重均較同場同期比較之源自埔心之民間黑豬者為佳,且平均隻日增重差異顯著 (P<0.05)。惟蘇等(2000)1999年試驗結果發現,源自本所彰化場之黑豬飼料效率及平均隻日增重均較畜試黑豬者為佳(P<0.05)

 

結語

本新品種之育成,開創了本土性畜產種原應用之示範,並開發新的高品質多樣性畜產品供消費者選擇。正式完成新品種命名登記後,將以研討會、活體展示與品嚐會方式辦理新品種畜試黑豬一號發表會,並依本所種豬推廣辦法繁殖推廣給農民,期能滿足國人特殊需求,進而減少我國加入WTO後進口農畜產品所帶來的衝擊。

參考文獻

陳添福、蔡金生、顏念慈、李茂盛、周德政、黃鈺嘉、張秀鑾、陳義雄、王政騰、戴謙。1998。台灣黑豬品系之選育。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畜產試驗評議會八十七年度試驗研究報告。pp. 12-18

陳添福、蔡金生、劉建甫、顏念慈、李茂盛、張秀鑾、廖宗文、陳義雄、王政騰。1999。台灣黑豬品系之選育。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畜產試驗評議會八十八年度試驗研究報告。pp. 4-1~4-9

蘇天明、蔡金生、劉建甫、廖宗文、顏念慈、張秀鑾、陳義雄、王政騰。2000。台灣黑豬高繁品系之建立。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畜產試驗評議會八十九年度試驗研究報告。pp. 4-1~4-8

戴謙、張秀鑾、黃鈺嘉、顏念慈。1997。臺灣本地種之性能及種原利用。畜

 

19

 

 

    產研究 30(3): 215-229

戴謙、顏念慈、蔡金生、林德育、林春基、張秀鑾、周德政、陳坤照。1994。台灣黑豬品系之田間試驗I. 肉豬。台灣省政府農林廳畜產試驗評議會八十三年度試驗研究報告。pp. 23-28

顏念慈、鄭裕信、戴謙、黃木秋。1999。豬膚色遺傳: 桃園豬與杜洛克雜交的結果。畜產研究 32(4): 299-304

Yen, N. T., M. C. Huang and C. Tai. 2001. Genetic variations of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polymorphisms in Taoyuan and Duroc pigs. J. Anim. Breed. Genet. 118111-1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