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評鑑制度的回顧
乳協桃園輔導員 邱培敦
西元2001-2008年,實施牛乳牧場評鑑之回顧,個人感覺,對乳品廠及酪農產業,都有很高的評價及技術的提升。是近幾年各相關產業(養豬、羊、鹿、家禽等)協會,相似模仿的基準。更是今年的大陸三聚氰胺事件相較之下,他的重要及價值性。敢說:台灣的養牛事業或許不是世界級,但台灣乳質是世界級的乳品。台灣人,你真的厲害,讚!
剛起步前一兩年時,由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的各長官們賣老臉去四處張羅所須龐大的經費,專員的設計評鑑表格成卷,各輔導員的苦口婆心向酪農勸導遊說,加上乳品廠規定要酪農參與評鑑,慢慢的成形。這過程,經歷幾翻波折、瓶頸等,都每年多次的籌畫會議,聘請產、官、學、各大乳品廠等各大專家、學者、輔導員來商策、改進。才有今日那麼完整無缺的評鑑比賽,讓業者接受的制度,讓相關產業模仿的對象。
回顧:早期的第一代酪農艱苦把牧場開啟,這過程是外人不能想像的苦,真的,每天都得要面臨一頭牛要吃掉60kg的東西去準備,吃進排出的糞便清除,吃的東西營養是否夠轉變更多一點的乳汁,怎樣不生病、怎樣不腐蹄病、難產如何處理、不孕如何處理。怎樣不…如何處理等等。一切的雜七雜八事務,都得慢慢的去排除萬難,一直經營到穩定的基石,才視時機移交給第二代子弟去做強化、突破、永續、電腦化作業等等,加上乳品廠及評鑑制度的鞭策,更使牧場的經營更穩定、永續的發展下去。但這一切的過程只能粗略評估,不能很細膩、清楚把過去的一年兩年牧場是否經營成功,及往後的一年應如何改進、突破自己。經評鑑制度就能清楚知道,每年自己的牧場營運狀況。雖然這評鑑的細節是繁雜的、是無味的、是累人的,但它的一切作用是值得的。
至於,輔導員(本人是本地的輔導員,偶而也是外地的評鑑委員),在這兩種角色的扮演,都以昔日帶領過大型牧場的經歷及鼓勵的心態來引導酪農參與評鑑,當此任務完成後。也是我們全省的輔導員評鑑才開始上演,苦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