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參與乳牛牧場評鑑之心得
乳協顧問 黃志諺
政府為了提升台灣本土農業的競爭力與酪農業的整體形象,特別從8年前整合了各方的意見擬定制度開辦了乳牛牧場評鑑,評鑑的內容也經由舉辦過程中不斷做了一些內容的修正將其隨酪農業的演變與時俱進,也藉著評鑑來促進乳牛牧場提升產業形象、輔導改善經營管理的能力、提高生產效益增加乳業競爭力。
在牧場經營上酪農戶的乳品質在評鑑的成績上都有很明顯的進步,也讓台灣的生乳品質成績可以與世界牛乳品質接軌,但在空胎日數上仍有再努力的空間,依台灣的環境要經營酪農產業,不論各家乳品工廠的政策隨著銷售量如何改變,牛隻在三四月的時節分娩才是最理想的季節,同時也要在小牛的飼養上多費心讓牛隻可以在14個月齡時達到適當配種體重,如此才是良性的循環。此外在記帳上雖然這幾年下來酪農朋友都有改善,但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讓牧場的帳目清楚不但能瞭解牧場整體的經濟情況,也才能夠根據數據來進行節流的動作。
其他在牧場的防疫與環境上,在各防治所與相關的政府機關推動下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舉例來說像耳牌的釘掛幾乎已經落實到各牧場間,而在DHI的成績上雖說有一些酪農會反彈為何牧場評鑑上計分會如此加重?但這對整體乳業來說是必要的,除了政府可以瞭解整個酪農業的乳品質水準外,對牧場來說更具參考價值,可充分瞭解每頭牛隻的性能與乳品質狀況,這也是乳品工廠所無法提供的資料(乳品工廠只有檢驗各牧場的總乳),根據筆者瞭解,有些酪農除了擠乳可以參考各牛隻的數據外,甚至將DHI的資料利用電腦分析來掌握牧場中每頭牛的狀況,將來也可配合政府所推行的TGAP(乳牛良好農業規範)的實行,讓牧場管理整體都進入電腦資訊管理時代,這也是繼乳牛牧場評鑑後整個酪農業因應時代潮流所需進行的下一個方向目標。牧場環境上經過幾屆的評鑑更是進步,每個區域都有最適合的經營方式,如彰化福寶區的畜舍因在海邊就非常不適合使用鋼架的建材,也很難進行環境綠化的工作(海邊一些景觀綠化植物無法存活),但評鑑所追求的環境是不論在何區域牧場都應保持該有的整齊與清潔。
其實在酪農端仍有許多人覺得牧場評鑑的功能性與酪農的期待有落差,從第一屆各酪農戶費盡心思,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來參與牧場評鑑,到今年每個酪農只要聽到牧場評鑑都興趣缺缺者居多,但其實換個角度來看,評鑑的內容應是最具數據化的制度,也是酪農所應努力的標竿,就像企業一樣每個年度開始時先進行評估,並在各牧場最弱的地方加強,到年度結束時再自我評鑑一次,看今年進步了多少?
只要每個牧場都把這一套放在心中自我評鑑,相信台灣的酪農業會更加進步,也是這幾年來辦理牧場評鑑酪農最大的收穫,這才是辦理牧場評鑑最終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