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廠農通訊光泉酪農50

治療乳牛胎衣滯留及併發字宮感染之新觀念

中興大學 陳鵬文

前言:

  乳牛胎盤屬於結締組織絨毛胎盤,胎兒絨毛膜絨毛深入母體子宮的結締組織內,故較其他動物容易發生胎衣滯留。乳牛之胎衣剝離發生於分娩的第三階段,通常在分娩後6個小時內自動剝離,若胎衣於12-24小時內仍未自動剝離,則稱胎衣滯留。胎衣滯留最常見於早產的牛隻(圖一)。由於環境,如溫度或飼養環境的改變、對牛群的驚嚇等緊迫、或是營養缺乏、牛隻過胖等為重要的誘發因子。此外,胎兒的因素如胎兒過大、雙胞胎、助產、流產、剖腹產、誘導分娩、藥物不當的使用等,都是嚴重影響胎盤脫離機制非感染性重要因子,而造成日後併發子宮感染的問題。

國外報告:
  產後36小時內施打oxytocin可有效使用乳牛子宮肌肉收縮,有利於胎衣及產後惡露的排出。母牛產下胎兒後立即施打oxytocin,並於2-4小時後再施打一次,可降低胎衣滯留的發生。Mollo等人(1997)指出,產後給予母牛施打oxytocin後,對於胎衣滯留的預防有極顯著的改善,可有效降低胎衣滯留的發生率(10.9% vs 24.6%)。
  若胎衣已經滯留,除了促使胎衣加速脫落外,更要預防及治療子宮的感染。確定牛隻胎衣滯留時,牛隻最好先行隔離治療。嘗試剝離胎盤時,盡量在分娩後48小時再進行,但不能強行剝離宮阜或撕裂絨毛膜之絨毛叢,強制進行胎衣剝離可能會引起大出血,也可能會造成子宮的傷害,而再感染化膿性細菌,形成膿腫,此法還常會影響子宮的防禦能力,造成子宮內膜之永久傷害,現已不建議使用,除非胎衣很容易在5分鐘內剝離,否則應先選擇放入如tetracycline類抗生素,等2-3天後再進行一次剝離,並於剝離後再投予抗生素或溫和之制菌劑,以防止二次性細菌感染。一旦在這期間發生子宮嚴重感染或蓄時,則應先考慮?溫和的制菌劑灌洗子宮,置換出子宮內大量的膿汁以後,再投予抗生素或制菌劑以防止局部子宮感染的擴大。以上之處置,其目的都在幫助牛隻耐過發燒及食慾不振的急性感染期,許多牛隻便是在這個高燒的急性感染期被淘汰。有全身性的症狀者需給予點滴輸液及全身對症療法。治療後一個月必須再檢查一次子宮,依照恢復情況進行適當處理。牛隻的癒後視其後遺症而定,若已出現毒血症或是全身性感染時則癒後不佳。
  最新的報告以頭孢子素第三代ceftiofur 600 mg連續三天作全身性的治療,若母牛仍持續發燒(>39.6℃),需再造加施打ceftiofur兩天,此新的療法可得到良好的治療效果。Drillich等人(2003)報告,注射ceftiofur且不剝離胎衣的牛群A和子宮局部灌藥2,500mg ampicillin加上2,500mg cloxacillin且進行剝離胎衣的牛群B之治療效果相比較,治療期間A族群有94.3%發燒,而B族群則有97.1%;雖然兩者間的治療率並無差異(65.7% vs 68.6%),且A、B兩組牛皆於產後14天時,在生殖道發生慢性炎症的反應,但以ceftiofur治療組的牛群受孕率(43.2% vs 22.5%)及產後200天內的懷孕率(71.4% vs 54.3%)皆較高,且牛隻的淘汰率低(30.4% vs 62.5%)。因此,該研究顯示以ceftiofur作全身性治療,亦可有良好的療效,可讓後續併發的疾病減少。

討論:
  因產後母牛子宮頸未關閉,細菌沿著暴露的胎衣進入子宮內,使母畜發生子宮炎,嚴重時會產生子宮蓄膿。胎衣滯留便是併發子宮感染的主要原因,不但使得母牛發燒、食慾減退、泌乳量減少,並延遲子宮排空與復舊,造成乳牛懷孕率下降、空胎期的延長等後遺症,不僅讓乳牛群繁殖性能下降,胎衣滯留的乳牛,日後發生乳房炎的機迕也大為提高。胎衣滯留後子宮內的環境,可根據陰道黏膜顏色、分泌液的顏色及味道,以及直腸觸診子宮復舊之情形等,來初步判定子宮是否有感染,並決定當下如何治療。
  依作者之經驗,產後牛隻先以產後注射兩次oxytocin的方式預防胎衣滯留的發生,一旦確定牛隻罹患胎衣滯留後,第一天便開始連續3-5天使用ceftiofur預防及治療子宮感染,並選用較無刺激性的藥物如oxytetracycline(OTC)或Chlorhexidine之子宮藥丸進行子宮局部治療,7-10天後再改灌入0.5%碘劑,確實可降低子宮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