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飼料價格高漲台灣酪農應有的調適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呂秀英

一、前 言

  政府為因應加入世界國際貿易組織(WTO)帶來農業衝擊,於民國八十年推動降低生產成本酪農技術服務團南北二團,服務農民,於民國八十年酪農戶達最高峰,為1,113戶(註一),乳牛頭數85,060頭,平均每頭經產牛年產乳量為4,565公斤,經過多年努力,酪農生產技術提昇,1998年平均每頭經產牛產乳量5,087公斤(見表1),亦即八年間每頭經產牛產乳量提昇11.4%,酪農戶數減為867戶,乳牛總頭數134,038頭,平均飼養規模為155頭,全國年產乳量為338,369公噸,2002年台灣正式加入WTO後的初期3年,國外液態乳的進口採行關稅配額制,在國內鮮乳低溫運輸機制的牢固及乳廠充分自律未採行以進口乳品取代收購生乳的經營模式下,國內市場並未發生進口乳品充斥的現象(表2),但酪農戶數已減為751戶,乳牛頭數也減為132,957頭(表1),五年各減13.4%與0.8%,乳牛總頭數減少很少,亦即平均飼養規模擴大,由155頭增為177頭,平均每頭經產牛產乳量則由5,087公斤,再提昇為5,546公斤,提昇9.0%;近年來石油價格一再創新高,玉米、黃豆等飼料原料、進口牧草價格一直上漲,造成生產成本直直漲,酪農在經營日益困難、無後人承接產業、媒體亂爆料等因素下離酪戶數逐增,到2007年只剩下619戶(圖1、2),乳牛總頭數也減至53,107頭,即近五年各減少13.4%與10.7%,平均飼養規模由185頭減為166頭,平均每頭經產牛產乳量五年內由5,959公斤增為6,067公斤,只提昇1.8%,亦即酪農生產技術十年來的確提昇不少,平均每頭經產牛產乳量前五年提昇9.0%,後五年只提昇1.8%,仍然敵不過生產原枓價格上漲的壓力,所以酪農紛紛離酪。

二、近年來牛乳生產成本與結構之比較

  根據表3,平均每公斤牛乳之生產成本逐年增加,其主要生產成本依序為飼料費、勞力費、母牛折舊費、畜舍建築折舊修理費、農機具折舊修理費,隨著飼料進口價格逐年上漲,飼料費佔生產成本之百分比也逐年增加,93年度時飼料費佔總成本之50.49%,96年度增為54.15%,由於96年下半年至97年上半年,石油價格上漲,玉米被拿去製作酒精,發展生質能源,玉米價格暴漲,大豆價格也急漲,進口牧草價格也急漲,以苜蓿為例,進口價格在1991年一公斤約8.5元,今年已漲至16元,幾乎是一倍,因此97年度飼料費用佔成本已增為61.64%,相對地牛乳收購價格並未跟隨調漲,民國86年調整收購價格,直到96年8月每公斤才調升3元,因此一些經營效率較差不具競爭力之酪農戶紛紛離酪。

                                                                                                                                 本文未完下期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