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常見疾病及處置

莊士德 副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學系

一、卵巢囊腫與子宮內膜炎

  台灣因夏季期間較長、乳牛以圈飼為主而運動不足,加上種種人為的飼養管理措施不正當,使得乳牛的繁殖性疾病相當嚴重。卵巢囊腫是乳牛常見的繁殖障礙,並且對酪農業造成極大的經濟損失;發生卵巢囊腫的原因一般是認為由於外在飼養環境或內在生理環境的改變對牛隻所造成的緊迫增加,如腎上腺功能亢進、分娩後子宮感染、胎盤滯留、子宮炎或低血鈣有關,再加上遺傳因素等前置因子皆可能會增加卵巢囊腫的發生率。濾泡囊腫在乳牛的發生率約為10%到30%,極少發生於肉牛。大家對於卵巢囊腫病牛在未加診斷前常常自行治療,許多病牛不當荷爾蒙製劑的治療反而更加延長其空胎期,並且會增加淘汰率,對酪農造成不少經濟損失。

  治療濾泡囊腫目前多以GnRH(激性腺素釋放素),配合前列腺素PGF2α的使用,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給予GnRH後9∼14日,觀察囊腫黃體化的情形,若黃體化的程度足夠,則給予前列腺素PGF2α,2∼3日後即可進行人工授精。卵巢囊腫常伴隨有輕微子宮內膜炎的發生,而第一級的子宮內膜炎也是造成不受胎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治療時(產後二週以上)可以適當藥物如碘液(0.5%有效碘)100至200 ml灌注子宮,刺激子宮收縮,同時也可以破壞子宮內膜促進新的生殖週期,增加治療的結果。

  治療黃體囊腫可以注射GnRH,使用GnRH上有幾個優點,因其分子量小,不易引起免疫反應,反覆的使用並不導致不反應或過敏,且較便宜。另外也可以使用HCG(絨毛膜激素),是較大的蛋白質分子,會刺激抗體的形成,使德再次治療的效果降低;GnRH具有可以肌肉注射來給藥的優點,傳統的HCG(絨毛膜激素)治療則以靜脈注射為主。以PGF2α治療黃體囊腫的前提是要牛隻在囊腫上有確實分泌黃體素、且較為成熟的黃體組織。一般建議在GnRH治療後9天給予PGF2α,3到4天後即發情,可以用為現場治療黃體囊腫的方法。

二、創傷性第二胃炎

  牛隻因為喜歡舔舐周圍物品,加以口唇部對異物分辨能力較差、採食不加以細嚼即吞下。若異物為鐵線、鐵釘、刀片等尖銳物時,有些會梗在食道上段而引起食道梗塞或梗在食道溝引起嘔吐,而少數進入第一胃者則多混在胃內容中,較不會引起傷害,但是大多數金屬異物因比重大而會掉入第二胃內尤其前下方靠近橫隔膜和心囊之部位。初期金屬異物貫穿第二胃引起急性限局性第二胃-腹膜炎,然後有些異物會再返回第二胃內而恢復,有些則持績停留在原處而成慢性限局性腹膜炎。而由於創口細菌等之感染更可引起全身各處發炎如關節炎、腎炎、心內膜炎或肺炎等。

  發病牛隻依病勢和經過可將本病分為急性限局性炎症、急性瀰漫性炎症及慢性炎症。臨床上本病之診斷重點為頑固性消化障礙、第二胃部壓痛、運動尤其下坡時訴痛、白血球增多,以金屬探測器檢查時有金屬反應。在治療上則需注意投與強力磁鐵棒於第二胃以及給予廣效性抗生素及消炎藥物4至5天。

三、第四胃異位

  正常時,第四胃之胃底部位於劍狀軟骨上方,胃體部大部分位於正中線偏右側之腹底部上方,幽門部位於右側第9~10肋骨處由腹底部向上方延伸。若因種種原因使其位置左移而夾於左側腹壁與第一胃之間,導致消化障礙和營養失調之狀態則稱之為第四胃左側異位。有時則會右移而夾於右側腹壁與肝臟或結腸之間,稱為第四胃右側異位;一般左側異位之發生率為右側異位之20倍。發病牛隻症狀包括:在產後一週突然乳量下降,此為症狀最先出現者。之後會有食慾減退,拒食飼料及TMR,但一般只有單純異位牛隻(即無其他疾病如子宮蓄膿或創傷性第二胃炎)會斷斷續續地或選擇性地採食乾草。而給予乳熱及酮病治療藥物後,食慾會稍稍改善,但一、二天以後,食慾又會減退。生病牛隻偶而還可看見反芻。病牛的排糞量少,呈糊狀或泥狀,有時激烈下痢。

  診斷第四胃異位必須了解母牛分娩日期(一般發生在分娩後一週左右)、食慾的好壞(是否有拒食飼料或TMR而較喜歡採食乾草)以及現場的臨床檢查,特別是有無高調金屬音的聽診,此為最重要的診斷依據。治療則建議施行外科手術整復固定法,另外也可用牛體回轉法及鈕釦固定法。而其他的靜脈點滴輸液治療也對病牛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