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應用於乳房炎之探討

新竹分所 李國華

大林慈濟醫院 葉家舟 中醫師

台灣大學獸醫系 季昭華 教授

  牛乳是營養最均衡的食物來源之一,對國人的健康有莫大的助益。台灣的牛乳產業與全世界先進國家一樣受到乳牛乳房炎(Mastitis)的困擾,乳房炎是最普遍也最花錢的乳牛疾病,只要有養牛的地方就有乳房炎的存在,無論在何處、無論牛群大或小,很難找到一個無乳房炎的牛群。甚麼是乳房炎?用最簡單的定義來說,就是牛的乳腺組織受到細菌感染而引起發炎反應,稱之為乳房炎。

  再依照乳房發炎程度的大小,將概分為臨床性(clinical)非臨床性(subclinical)兩種乳房炎。臨床性乳房炎,可由肉眼觀察到乳房或乳汁有異常來判定,例如擠出來的乳汁有出現結塊、片狀或水樣化等異常牛乳性狀,而且會引起乳牛的臨床症狀,包括:乳房的紅、腫、熱、痛,牛食慾不振、發燒、抑鬱精神差,產乳量下降,生乳中的體細胞數(Somatic Cell Count, SCC)會升高,在嚴重的病例當中甚至會造成乳牛死亡。非臨床性乳房炎(subclinical mastitis)則無臨床症狀的產生,而且無法用肉眼之觀察來判定,然而可使用病原菌分離培養法或檢測因發炎而分泌過量的體細胞數來判定。由於非臨床性乳房炎所產之生乳外觀正常,導致許多人無法明瞭其傳染性與經濟損失的重要性,其說明如下:非臨床性乳房炎發生率為臨床性乳房炎的15至40倍、非臨床性乳房炎會轉變成為臨床性乳房炎、長期存在於泌乳牛群、難以診測發現、致使牛乳產量減少、影響生乳品質等。所以我們不得不去重視非臨床性乳房炎所造成之潛在性重大經濟損失。

  乳房炎造成最大的經濟損失就是產乳量下跌與乳品質異常,根據美國國家乳房炎委員會(National Mastitis Council)估計,美國每年因乳房炎所導致的乳量損失超過 10 億美元,平均每頭牛因乳房炎造成的損失約200美元。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的乳房炎檢測方法是使用牛乳微生物培養法與體細胞數(Somatic Cell Count, SCC)檢測法,牛隻一旦感染乳房炎,牛乳中的體細胞數就會上升,而且會居高不下,所以體細胞數已普遍被世界先進國家認可為乳房健康與乳房炎的指標之ㄧ,正常健康牛隻的生乳體細胞數 < 200,000 cells/ml。牛乳體細胞中包含有哪些種類的細胞呢?有巨噬細胞、嗜中性球、淋巴球、乳腺上皮細胞,皆與免疫系統相關。台灣乳牛群性能改良計畫(Dairy Herd Improvement, DHI)訂定牛乳體細胞數之臨界值為50 萬 cells /ml,當超過此臨界值時,乳牛就可能感染到乳房炎,根據2004年DHI監控全國279戶酪農之20,745頭泌乳牛,結果體細胞數超過50 萬cells /ml佔了14﹪,面對此高體胞數之乳房炎,酪農必須廢棄高體胞數的牛乳,以免影響到總乳的品質而受到罰款,而且需花費大筆金額購買昂貴的藥品(如抗生素)來治療乳房炎,雖然抗生素被証明是可以治療乳房炎,但只達中等程度的治癒效果,而且抗生素會殘留於生乳內,必須延長生乳廢棄的時間,而若未能針對病原菌對症下藥,易造成抗生素使用不當而衍生出抗藥性病原菌之問題。

  中國傳統的中草藥應用於治療人類和動物的疾病,已經超過二千年的歷史,只有近來年才有一些科學上的證據證明中草藥的療效,這些研究報告指出複方中草藥具有抗發炎或調整免疫機能的特性。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乳房炎,中醫稱乳房炎為乳癰,西醫則稱為急性乳腺炎,通常以初產的婦人為比較多見,它的病理表現為乳房局部紅腫結塊、疼痛、乳汁不暢,常伴有惡寒發熱等全身症狀。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失當,則病情進一步加重發展,局部症狀加重,組織潰腐成膿。此時只有透過手術切開膿腔才能治愈。中西醫對乳癰看法的不同,西醫認為其病因為除產後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主要為乳汁瘀積,有處於入侵細菌的生長繁殖。乳頭破損、嬰兒口含乳頭而睡或嬰兒患口腔炎也有利於細菌直接入侵乳管致發本病。主要致病細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而中醫則認為乳癰的病因病機:1.肝郁胃熱。《丹溪心法》:“乳子之母,不知調養,忿怒所逆,郁悶所遏,濃味所釀,則厥陰之氣不舒,以致竅不得通,而汁不得出,陽明之血沸騰,故熱盛而化為膿血。”患者情志不暢,肝氣不舒或產後飲食不節,胃中積熱,以致肝郁胃熱,經絡阻塞,氣血瘀滯而成乳癰。2.感受毒邪。《瘍醫大全》:“小兒吮乳,每每吮破乳頭,疼痛難忍,若畏痛,不與小兒乳,必腫痛成癰矣。”

  乳癰的中醫臨床分類,一般分為三期,(一)初期:膿未成時,乳房部腫脹疼痛,並有結塊,乳汁分泌不暢,同時可伴有寒熱,頭痛骨楚,或有胸悶,口渴,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舌淡苔薄白,脈浮數等全身症狀。如果此時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2∼3 天後,全身症狀減輕,局部腫消疼減,則有消散希望。(二)成膿期:持續寒熱疼痛,10 天左右不見減輕,腫塊中央變軟,按之應指,漸至膿熟階段。(三)潰後期:腫消痛減,新肉漸生,瘡面愈合。

中醫的辨症施治:

(一)

初期:疏泄肝氣,清熱解表,方用瓜蔞牛蒡湯加減。(全瓜蔞、牛蒡子、山梔子、金銀花、蒲公英、連翹、柴胡、黃芩、青皮、夏枯草、土貝母)。

(二)

成膿期:將化膿者,宜托裡消毒,方用透膿散加減。(當歸、生黃耆、炒山甲、川芎、皂角刺、金銀花、蒲公英、紅藤、乳香)。

(三)

潰後期:如見膿汁清稀,收口遲緩,面色少華,舌淡,脈細等氣血雙虧者,宜八珍湯加減調補(黨參、白朮、茯苓、炙甘草、當歸、白芍、川芎、生地、黃耆、陳皮)。

使用中藥之藥物分析:

  有清熱解毒:用金銀花、蒲公英、牛蒡子。營通乳:用王不留行、漏蘆。疏肝解郁:用柴胡、青皮。清腫散結:用瓜蔞等。如腫塊明顯:加當歸、赤芍。紅腫灼熱:加生石膏、黃芩。中期成膿則:加穿山甲、皂角刺托毒透膿。中藥書上記載治療乳癰之用藥:

天花粉治腫毒發背,乳癰瘡痔。

益母草為經產良藥,消疔腫乳癰,通大小便。

蒲公英專治乳癰,疔毒。

榆白皮消赤腫蠹乳(乳癰汁不出內結或腫名蠹乳),和陳醋滓調,日六七易效。

蔥治乳癰風痺,通乳安胎。百合治痞滿寒熱瘡腫乳癰,傷寒百合病。

蔓菁子鹽搗傅乳癰。

蒲公英個論:

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帶根全草入藥,入藥鮮用、晒乾應用均可。蒲公英全國各地均有分佈,生長於山坡草地,田頭路邊。別看它是路邊野草,經濟價值不大,但卻有“天然抗生素”之美稱。

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經,有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利濕退黃,通淋止痛之功,為中醫道統清熱解毒藥物。歷代醫家將其用於治療乳癰、癤腫等,療效十分滿意。蒲公英:《新修本草》言其“治婦人乳癰腫,水煮飲之。”《本草衍義補遺》言其“解食毒,散食滯,化熱毒,消熱腫結核疔腫。”《本草備要》言其“專治乳癰,療毒,亦為通淋妙品。”

蒲公英的現代藥理研究

蒲公英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素、蒲公英苦素、果膠、膽鹼等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較強的殺滅作用;對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綠膿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等也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廣泛用於臨床各科多種感染性疾患,除外科的淋巴結炎、癤腫、乳腺炎、丹毒外,還用於上呼吸道感染、傳染性肝炎、膽系感染、五官科感染、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

在日本,蒲公英還被製成咖啡、酒類,市場十分看好。

 

  世界衛生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更建議全世界的會員國,主動去提升自己國家之傳統自然醫學的研究。因此新竹分所近幾年來嘗試使用傳統中草藥來防治乳牛之高體胞數乳房炎(非臨床性乳房炎),以期能降低生乳體細胞數、進而提升生乳品質與乳房健康。本試驗依照衛生署中醫藥典籍檢索系統資料庫,搜尋清熱、解毒、抗發炎之中草藥為基礎,挑選取得方便、安全性高(無重金屬與農藥殘留)且便宜的中草藥,以蒲公英為主配方調製成複方中草藥:如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紫花地丁(Viola patrinu)、金銀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青皮(Citri reticulatae viride pericarpi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er)。將這些天然的草本植物,經烘乾、研磨依比例稱量混合成複方中草藥,準備給試驗組高體細胞數之牛隻服用。挑選生乳體細胞數在150至300 萬 cells/ml 之泌乳牛20頭,分餵食中草藥之試驗組與不餵食中草藥之對照組各10頭,試驗為期14天。結果顯示20頭乳牛之血清生化值,肝與腎(AST與BUN)功能方面,試驗組與對照組在試驗前與後AST與BUN值皆在正常值(AST: 58-100 U/L, BUN: 6-22 MG/DL)範圍內,表示餵食中草藥對乳牛之肝腎功能沒有影響。在牛乳成份方面,兩組在試驗前後之平均乳脂肪、乳蛋白質、乳糖無顯著差異,另外檢測牛乳無中草藥成份殘留。在生乳體細胞數方面,試驗組從196.6 萬 cells/ml下降至91.1萬cells/ml,下降105.5萬cells/ml,其中有2頭試驗牛降低體細胞數最佳,從253萬cells/ml與140萬cells/ml降至10萬cells/ml與3萬cells/ml。而對照組牛群肢體細胞數不降反增由215.6萬cells/ml上升至317.1萬cells/ml。本試驗所採用的本草複方,是以具有清熱涼血、消腫解毒之蒲公英為主方,再以紫花地丁和金銀花為副輔之,青皮佐之理氣,甘草則用來調和諸藥。本次試驗之結果,天然之複方草本確實具有降低生乳體細胞數之療效,除療效的多寡與牛之個別體質之差異有關外,牛隻有無確實吃完一劑量的中草藥與長時期的連續服用為主要關鍵,建議可將中草藥混於精料或日糧中給牛吃,牛隻以頸夾固定採個別餵飼,確定牛隻完全吃完才能收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