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作專欄

什麼是牧草品質

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 陳嘉昇

牧草品質的基本概念

  牧草的品質有很多種不同的定義,在學術研究上也有很多不同的公式或指標可以表示牧草品質的高低,但是我們也可以簡單的說高品質牧草就是營養價值高而且動物樂於取食的牧草。換句話說,牧草品質至少包含二個層次的意涵,一是牧草的營養價值,包括牧草的組成分及其消化率,另一個是牧草可被動物採食的自由攝食量(圖1)。

  圖 1 牧草品質組成與動物產出

  所有的植物細胞都可以分為細胞壁與細胞內容物兩大部分,細胞壁是由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與木質素等物質聚合組成,新生成植物細胞的外壁為初生細胞壁,隨著植物生長,細胞壁的厚度與聚合的複雜度增加,稱為次生細胞壁。一般的單胃動物無法利用植物的細胞壁,而草食動物可藉著體內共生的微生物群將細胞壁分解成為簡單的醣類,一方面提供微生物生長,另一方面則直接或間接地被動物利用,微生物分解利用的程度視細胞壁組成與聚合的複雜程度而異;細胞內容物則包含細胞膜、細胞質與細胞核,幾乎可被草食動物完全分解利用,可產生醣類、蛋白質、脂肪、維生素與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不同的植物種類、生長時期、生產區域,甚至收穫調製(製作乾草或青貯料)的過程,都會影響植物細胞的纖維結構與細胞內容組成,進而影響牧草的營養組成、消化率與攝食量。因此,牧草品質是變動的。高品質牧草的細胞壁薄,細胞內含物的比例高,營養價值高、易消化、嗜口性佳、動物攝食量也較多。低品質的牧草,則細胞壁占的比例較高,且細胞壁中含有較多的不可消化物質(如木質素),以致營養價值及動物攝食量均較低。對同一種牧草、同一個品系而言,可以由牧草中粗蛋白質、中洗纖維、酸洗纖維、木質素等含量高低來評估牧草的營養價值,但對不同種類的牧草則不依定適用。

  除了牧草本身的因素外,動物的需求是另一項需要考慮的因素。不同的動物種類與個體對牧草品質的要求不同,例如高產泌乳牛要求高消化率、高能量及高蛋白質的牧草,如果以低品質牧草飼養高產泌乳牛,則其產乳永遠比不上以高品質牧草餵飼者。相較於高品質牧草,低品質牧草在瘤胃停留的時間較長,以致攝食量及動物產出減少,這種損失即使添加補充料也無法完全彌補。與高產泌乳牛比較,低產乳牛或乾乳牛的營養需求較低,在餵飼的效益上,不一定需要最高等級的牧草。

影響牧草品質的因素

植物因素

  世界各地利用的牧草資源包括禾草、豆草、?葉草到莎草等上百種物種,但以禾本科與豆科牧草為主。禾本科牧草依生育特性又分為溫帶型與熱帶型兩類,主要為光合作用型態與溫度適應性的差異。一般而言,熱帶型牧草的纖維含量高於溫帶型,豆科牧草的蛋白質高於禾本科。成熟度為牧草收穫前影響品質的最主要因素,除青割玉米外,隨著植株成熟、老化,植體的纖維含量漸增、蛋白質含量漸減,品質隨之降低。

環境因素

  任何影響牧草生長發育的因素都可能影響牧草品質,但影響程度不一,其中以溫度的影響最大。高溫下莖的生長及木質化程度都較顯著,較低的溫度通常有較佳的品質。缺水可能使牧草生長停滯,纖維含量降低,但嚴重缺水時會造成落葉品降低質。施用適量的氮肥可促進牧草之分蘗及葉莖比,並延緩葉片老化,但過多的氮肥可能造成其他礦物質含量過低,另外在逆境下還容易使牧草中的硝酸鹽含量過高,對動物造成毒害。

收穫、調製及儲存

  牧草收穫、調製及倉儲的過程都無可避免的造成乾物質及品質的損失,只能藉由良好的作業及管理降低損失的比例。乾草調製過程的損失包括產量與品質兩個層面。牧草收穫時會有部分可溶性物質(營養)流失,殘存的植物呼吸與微生物消耗也會持續的減少牧草的營養,直到水分含量降低至20~15%以下才停止。由收穫至打包時的機械作業也會造成損失,而且因葉子比莖桿容易掉落,因此乾草品質通常較收穫時低。此外,調製過程遇雨也會造成相當程度的營養損失與消化率降低。乾草儲存期間仍會有少量的養分損失,特別是在乾草包的含水率較高時品質的損失尤其明顯,其損失率隨倉儲時間而增加,造成蛋白質利用率降低、纖維含量增加及消化率降低。

  青貯調製及儲存期間的主要損失為細胞內容物流失、植體呼吸、因呼吸產熱造成的蛋白質利用率下降,及微生物發酵等。此外,若收穫、調製作業及開封餵飼管理不當還可能使牧草品質嚴重劣變。良好的青貯過程可控制乾物損失在5%以下,能長期有效的保存牧草之營養價值,同時青貯時產生的乳酸還可提高嗜口性,促進動物的採食量,但青貯控制不好時也可能造成高達40%的乾物損失。

  照片1 苜蓿與盤固草混質。代表牧草種類的兩個極端:溫帶豆科與熱帶禾本科

  照片2 牧草收穫、調製及倉儲的過程都無可避免的造成乾物質及品質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