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牛乳的營養

台灣大學動物科技系名譽教授 林慶文

  市售的牛乳是否有營養?飲用牛乳的目的是什麼?99%的人會回答:「牛乳的營養有益人體健康」。徵詢意見表,亦是如此。牛乳是人體營養給源而有益健康。

  有人喝牛乳會腹瀉,不能喝牛乳真覺可惜。如此,牛乳營養究在何處?回答此問題極為微妙,或曰蛋白質優良或稱富有鈣易吸收。牛乳包裝上的組成分標示,依國家標準:乳脂肪3.0 %,乳無脂固形物 8.0 %以上。牛乳組成會依乳牛個體及季節等因素而異,故牛乳組成分並非始終不變。自「乳成分無調整牛乳」問世,乳脂肪或乳無脂固形物就有徐徐上升的趨勢,升者就認品質優良。的確,同價錢的牛乳,一般人認為濃純香者較優質。

  牛乳的總固形物包括乳脂肪、蛋 白質、乳糖、無機質與維生素等,剩餘 87∼88%為水分,而乳無脂固形物為扣除乳脂肪以外的成分。

  乳脂肪佔全體的 3∼4%,而形成微小脂肪球。由於脂肪的比重輕,牛乳靜置時,會浮起形成乳油層,稱乳油線(cream line),然而,現今市售牛乳,靜置數小時亦不會形成乳油層。如眾週知,乃因牛乳經所謂均質機 (homogenizer),將脂肪均勻分佈,即將脂肪球細碎混成均一。乳脂肪原在乳房內生成時,有膜包覆脂肪球,藉由均質機處理,脂肪球膜被破壞,將脂肪球細碎,而在牛乳中均勻分散,使飲用更順口。譬如製造UHT(超高溫)牛乳時,因為高速連續式進行,乳脂肪需預經均質化處理。乳廠認為這種乳脂肪的均質化是為促進消化吸收。但實際上,對消化吸收似無關聯,而寧說均質化處理破壞了脂肪球膜,促進脂肪的氧化,如此或曰此種均質化操作對人體無益。在歐美這種均質化操作普遍在進行,但在歐洲仍有保守國家無均質化操作,而販售不均質牛乳 (unhomogenizedmilk)。消費者間有人崇尚天然的不均質牛乳,即希望購買到形成乳油線的牛乳,這種 乳油線的出現,為判定牛乳品質優劣的標準。

  乳脂肪對熱與物理性衝擊極弱,對加熱殺菌溫度亦呈微妙反應。低溫殺菌乳( pasteurized milk) 僅存攝氏一度差異,就會形成明顯的乳油線的牛乳。重視天然性牛乳的歐洲,是選擇牛乳的基準,歐洲人可利用一盒牛乳,取上層乳油部分,用於飲茶;剩餘部分,用於製造優酪乳或乾酪。鮮乳油(fresh cream),可混大部分植物油等成複合乳油( compound cream),若求真正鮮乳油時,唯有自牛乳直接提取。

  牛乳蛋白質會受加熱處理影響,常受消費者議論。牛乳蛋白質約可分酪蛋白與乳清蛋白,尤其是乳清蛋白 (包括乳白蛋白、乳球蛋白)會因UHT 處理有68--82%變性。這種變性有人相信有人卻無虞,因即使變性其消化性亦不會改變。論及牛乳的消化性,眾所週知,牛乳蛋白質由很多胺基酸構成,其中存有人必要的,稱限制胺基酸或必需胺基酸。人體需自外部攝入這些必需胺基酸,再合成人體的蛋白質。就像牛隻攝食青草,合成自身必要的組成,自綠油油的青草,或粗便的乾草形成骨、肉、血等,而形成如牛乳的營養物,能賦與人類熱能或能力。但牛乳中的必需胺基酸,突然熱變是否亦無妨?迄今,在體內食物的消化吸收機制仍未完全解明。

  牛乳的熱變性可在試管或燒杯中求到答案,但有合成胺基酸能力的豬鼠 (mormot) 的實驗卻無法証實。至於鈣的熱變性,牛乳中的鈣約有40% 為溶解相,其中約有15%以鈣離子狀態存在,能因加熱而成膠體 ( colloid) 相,此型的鈣較不易被吸收。但,進入胃中的鈣,能由胃液的強鹽酸水解,而以鈣離子狀態被小腸吸收,如此 就不用擔心吸收了。

  牛乳中的乳糖,能被乳糖酉每分解為葡萄糖與半乳糖,而被消化吸收。在乳兒期,這種乳糖酉每即被生成,若缺乏則俟至成人多數患有乳糖不耐症。北歐成人或非洲部分遊牧民具有分解乳糖的能力 (具乳糖酉每),而東亞或黑人多患乳糖不耐症。此為牛乳利用上最大的難點,此抑或人類在長期環境所生成,亦即人類長遠歷史中生成。

  攝入體內的營養分,在化學、生理學及營養學上,各有其說法,但在人體通常以營養學的立場說明。通常所謂營養學,似乎以單純的數學計算,分析食品,統合各種因素而組成。若以同樣營養價或營養素的食物,給予二個孩童時,亦無法獲得完全相同的成長。此在計算上,因為消化吸收 能力完全不同,又消化吸收的領域仍有完全不明的境地。如此以營養素為基礎,合成體內l必要營養素機制不明,尚且隱聽著神秘性。

  乳是在哺乳動物體內被合成而分泌的液體,其過程迄今雖未完全明瞭,而加熱所受的影響,學術上雖有意見,但仍公認「牛乳的營養有益人體健康」。總之,國產鮮乳新鮮、營養而衛生安全,多喝有益健康。

轉貼自林慶文老師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