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資訊

乳牛攝取營養分介紹

摘錄乳牛與肉牛平衡日糧手冊一文

一、營養分介紹

  牛是一種反芻動物,在其瘤胃中有著非常多與之共生的微生物,協助牛隻分解纖維等飼料組成,除了提供揮發性脂肪酸做為牛隻的主要能量來源外,同時也合成微生物蛋白做為牛隻的主要蛋白質來源。

  乳牛需要自食物中攝取各種營養分,包括了水、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用來維持生命、支持生長、繁殖及泌乳等各種工作所需。飼料成本是酪農場的最大支出,可以佔到總生產成本的 40到 75%,因此良好的飼養管理,唯有針對各群牛隻的需要,調製養分充足但又不浪費的平衡日糧,才能發揮最大的生產潛力,同時降低生產成本。

(一)

 

水是經常被忽視的營養分,但事實上牛體含水量在 55到 65% 之間,牛乳所會水分也高達 87.5%。水缺乏對乳牛的影響,要比其它任何養分的缺乏都來得快而且嚴重。一旦水供應不足,泌乳量急速下降,採食減少並且嚴重失重,在乾熱環境下連續四天缺水時,失重可達 16% 的活體重。影響影響水需要量的因素很多,它隨著泌乳量、體重、乾物採食量及環境溫度的增加而增加,一頭高性能泌乳牛在炎熱的夏天,每天需水量經常超過100公升,因此最妥當的方式,就是隨時提供充沛而且乾淨的飲水,讓牛隻自由飲用。

(二)

能量

 

能量是推動身體所有功能的原動力,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是乳牛主要能量來源,另外油脂也可以提供部分乳牛所需能量,但並非絕對需要。乳牛所需能量常用泌乳淨能( NEI )來表示。

 

飼料飼料中的碳水化合物,經過瘤胃微生物分解後,產生短鏈揮發性脂肪酸,做為乳牛主要能量來源,揮發性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 (約 65%)、丙酸 (約 15% )及丁酸 (約10%),其中乙酸與丁酸是合成乳脂的原料,因此增加乳脂率;丙酸則合成葡萄糖,供應乳房所需能量及合成乳糖,因此促進泌乳量,多餘的丙酸合成體脂儲存。

 

乳牛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可概分為兩類,一類是屬於牧草纖維的結構性碳水化合物,此類碳水化合物結構緊密,被瘤胃微生物分解的速度較慢,所含泌乳淨能較低,並產生乙酸比例較高的揮發性脂肪酸,因此有助於提高乳脂率;另一類屬於穀類澱粉的非結構性碳水化合物,此類碳水化合物在瘤胃分解速度較快,所含泌乳淨能高,並且產生丙酸比例較高的揮發性脂肪酸,因此有助於提高泌乳量,但容易造成低乳脂率及牛隻肥胖情形。牧草纖維與穀類澱粉在能量值與代謝途徑的不同,說明了推薦多吃草來改善乳脂率及增加精料以改善乳量的理論基礎。

 

以上兩類碳水化合物的提供,與牛隻健康及泌乳性能息息相關,二者間的平衡搭配必需注意,也就是說日糧中必須有適當的精芻料比例。充分牧草纖維的探食,是維持牛隻健康的首要條件。有效纖維的採食可以刺激乳牛的反 芻與咀嚼、分泌多量唾液以緩衝瘤胃環境免於過酸、形成瘤胃草層避免養分流失,並且提供乳脂合成原料;然而牧草泌乳淨能低,因此必需靠泌乳淨能較高的穀類精料來刺激泌乳量,例如玉米的泌乳淨能為 1.98佰萬卡/公斤,但由於穀類的水溶性高,進入瘤胃後會很快的酸化瘤胃環境,造成過酸甚至酸中毒現象,因此穀類的探食有其限制。綜合而言,以中上 品質牧草來刺激採草量,精料餵飼採少量多餐原則,並且補充緩衝劑來減低瘤胃酸化等,是高產牛日糧碳源平衡的努力方向。

 

為減低瘤胃酸化及乳脂率偏低現象,可以考慮使用礦物鹽緩衝劑如碳酸氫鈉及氧化鎂來改善,碳酸氫鈉添加於日糧的用量,以 0.6到 0.8% 為合適,氧化 鎂則為 0.2 到 0.4%。在使用礦物鹽緩衝劑時要避免過量,以免過多的礦物鹽緩衝劑,降低日糧的適口性,進而影響牛隻採食量。

 

芻料的品質改進,可以自種類的選擇及收割適期著手,如在南部地區使用較多的青貯玉米,包含了玉米果實,因此在能量供應上較一般牧草為高,是高產牛良好的 芻料來源。牧草在較幼嫩時期收獲,蛋白質與能量值都較高,如盤固草的適期高度,推薦在 60 公分左右;狼尾草則推薦在1.5 到 2.0 公尺。另外對中高產牛,目前多有補充進口的豆科牧草,如 苜蓿草、苜蓿粒或苜蓿塊。日糧中牧草的提供,推薦禾豆科一齊使用,比較能兼顧充分的纖維與較高的粗蛋白質水準。

 

泌乳牛日糧中應提供多少纖維,可以參考以下的推薦指標,如對高產牛及泌乳早期牛隻,因能量需要量高,所以日糧纖維推薦量降低,日糧酸洗及中洗纖維含量,分別以19及 25% 為最低需要量,而對中低產乳牛,兩種纖維在 日糧推薦量分別升至 21 及 28%。以禾本科牧草為主要芻料的日糧裹,纖維含量經常會超過以上的推薦量,中洗纖維含量在 35% 時,仍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其它評估方法,如泌乳牛的總乾物採食量中的 1/3,應來自長乾草或中長度的青貯料;日糧的總中洗纖維採食量的 75% 應來自牧草;日糧精芻料比例不高於 60:40 及日糧粗料值( roughage value )在 21% 以上等,都可做為維持乳量、乳脂率及牛隻健康的參考。

 

經氫化或皂化處理的保護性脂肪,是一種高能量的高價飼料,視情況需要才使用,如高產牛能量採食不足、處於能量負平衡的泌乳早期牛隻、發生乳脂率偏低現象及夏天熱緊迫所造成的採食量降低等。瘤胃微生物不能利用日糧中的脂肪,主要作用是將脂肪飽和化後送出瘤胃。在添加脂肪時,需要注意合適的量與質。一般脂肪的添加,推薦每頭每日不超過 0.5 公斤。過多的脂肪添加,很可能會影響瘤胃的消化功能,尤其是纖維的消化易受抑制,此外脂肪添加會降低乳蛋白質率及礦物鹽利用效率,也可能會降低總乾物質採食量。日糧添加脂肪時,應酌予減少精料餵飼量,注意牧草品質,並增加鈣及鎂的供應量約 20到30%。在天然脂肪的選擇上,較飽和的動物性脂肪比較不飽和的植物性脂肪為佳,但若是以整顆種子的型式來提供植物性脂肪時,因在瘤胃釋出速度較慢,飼養效果也相當良好,如烘烤大豆及棉籽都是很好的例子。棉籽有些毒性,因此使用量推薦每日每頭不超過 3 公斤。

(三)

蛋白質

 

蛋白質經過小腸酵素分解後,成為胺基酸,用以組成體質、酵素及乳蛋白質等。蛋白質的需要量,一般多以粗蛋白質來表示,粗蛋白質量是由氮含量乘以 6.25 所得。常用的蛋白質補充料,如大豆粕,粗蛋白質含量在 43 到 50%之間,棉籽因含粗脂肪 20% 左右,粗蛋白質約為 25%,其餘動物性蛋白質補充料,如高 品質的魚粉有 60 到65% 的粗蛋白質,而且胺基酸平衡,在高產牛日糧中,每日添加量在 0.5 公斤以內。高品質血粉的價格不菲,但其粗蛋白質含量可高達 80% 以上,並且離胺酸含量高,因此在夏季生乳收購價格高時,可以考慮在高產牛飼糧中做少量添加。

 

近年來,以可吸收蛋白質來計算蛋白質需要量的方法日受重視。可吸收蛋白質系統,主要針對高產泌乳牛的蛋白質需要,探討真正可被牛隻利用的小腸胺基酸量是否足夠。飼料蛋白質的消化情形,可以下圖表示 :


 


 

 

瘤胃微生物在飼料蛋白質的消化利用上,扮演 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飼料中粗蛋白質被攝取後,約有一半以上會被微生物分解成氨,做為微生物分裂增生時所需的氮來源,而後合成微生物蛋白質,流入小腸被牛隻消化利用,這部分約佔小腸蛋白質源的 2/3;另約 1/3 的小腸蛋白質來源,來自飼料中不被微生物分解的蛋白質,也就是所謂的過瘤胃蛋白質。

 

不論在瘤胃可被分解或不可被分解的飼料粗蛋白質,對乳牛都非常重要,依 泌乳性能的不同,調配兩種氮源間的平衡,並且注意充分的能量供應,才能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飼料可分解粗蛋白質的充分提供,促進微生物生長,提供大量微生物蛋白質,同時因微生物是分解纖維的主要工作者,因此活潑的微生物族群生長,可促進纖維消化、增加牛隻採食量及健康;然而,當飼料可分解粗蛋白質過多時,所產生的氫超過微生物合成所需,過多的氫需要送到肝臟,轉成尿素來解毒,再送出體外,這個過程耗費能量,因此飼料可分解粗蛋白質過高時,會同時降低氮與能量的利用效率。一般推薦日糧中的可分解粗蛋白質,約佔總採食蛋白質的 60到 65% 為合適範圍。飼料中不可分解蛋白質的需要量,隨著泌乳量的增加而增加。氮供應的平衡點,即在維持瘤胃微生物所須氮源前題下,由增加飼糧的不可分解蛋白質,來直接提高牛隻小腸蛋白質的供應量,以改善蛋白質利用效率。日糧中的不可分解蛋白質量,推薦佔總採食蛋白質的 35 到 40%。

 

飼料粗蛋白質在瘤胃會被分解與否,是其個別特性。常見的高分解性飼料,以尿素最典型,可說是百分之百快速的被分解掉,因此假如尿素在飼料中混合不均勻,很容易導致快速的氫中毒死亡,這個危險性是尿素已不被用為飼料氮源的主要原因;苜蓿蛋白質的分解性也很高,其粗蛋白質中的 70 到 75% 可在瘤胃被分解,因此餵飼高量苜蓿,可能導致瘤胃中高濃度的氨及血中高濃度的尿素氮,因此餵飼高量苜蓿的蛋白質利用效率並不甚好;常用的大豆粕、磨碎玉米及盤固乾草的可分解粗蛋白質,分別佔其粗蛋白質的 65、50 及 55% 左右。

 

一般飼料經過適當的熱處理,可以顯著降低微生物對其蛋白質的分解能力,如脫水苜蓿粒,可分解粗蛋白質降到 40% ,以 140 ℃加熱處理的大豆粕,可分解粗蛋白質可降到 20%,其它如蒸煮壓片玉米、玉米筋粉、肉粉、魚粉、血粉及乾啤酒粕等,也都是良好的過瘤胃蛋白質飼料,其 50%以上的粗蛋白質可以通過瘤胃。飼料加熱處理必需適當,因為過度的加熱不僅降低瘤胃微生物的分解能力,同時也降低了小腸酵素的消化能力,造成實質上蛋白質的浪費。

(四)

礦物質

 

礦物質不但是身體組成結構的一部分,用時也參予體內很多重要功能,如鈣與磷是牙齒與骨骼的主要成分外,鈣協助神經訊息傳導,磷與鎂參予能量轉換,鈉、氯與鉀維持體液離子平衡等等。

 

乳牛所需要的礦物質種類很多,依需要量的多寡,分為大量與微量兩部分。大量礦物質指需要量較高,並且體內含量也較多的礦物質,包括了鈣、 磷、鈉、氯、鉀、鎂及硫七種元素。微量礦物質則包括了鈷、銅、碘、鐵、錳、鉬、硒及鋅。礦物質雖然是必需的營養分,但添加時需注意用量,因為有些元素如鉬及硒,在超過安全使用量後轉為有毒,另外如氟、鉛、鎘及汞等有害元素,在日漸污染的環境中有增加的趨勢,酪農應對牧場內飲水、油漆、飼料、土壤等可能來源,多加暸解與預防。

接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