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令宣導

 

Q1:

什麼是牛流行熱?

A1:

牛流行熱由牛流行熱病毒(bovine ephemeral fever virus, BEFV)感染所引起,感染乳牛、黃牛及水牛,由吸血庫蠓(Culicoides spp.或稱糠蚊)媒介傳播,濕熱氣候及蚊蟲孳生季節與其發生有密切關係,不會感染人。罹病牛隻除健康與生命受到危害,並會導致產乳量大幅下降及引起懷孕牛隻流產,加上醫療成本高昂、必須廢棄藥物殘留生乳等,造成酪農經濟損失。

Q2:

牛流行熱臨床症狀及國內好發期?

A2:

發病牛隻可見精神沉鬱、呼吸急促、喘息,發燒(輕微至41-42℃),常見流涎現象、口鼻分泌物增加、泌乳量下降,有些病牛可見肌肉震顫、僵直,病牛因關節疼痛而跛行或躺臥不起。嚴重牛隻產生瀰漫性肺氣腫,最後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牛流行熱已成地方流行病,最早會於每年2-3月份發生,最晚於10-11月,流行地區感染率達80%,如能迅速及正確照護,死亡率不會超過1-2%,但環境不良、未注射疫苗、未即時照護或照護不佳者,死亡率會升高至10-30%。

Q3:

病毒變異導致現有疫苗失效?

A3:

我國自1996年至今所分離之病毒株,彼此差異於2-3%之間,未有顯著變異,且牛流行熱僅有1種血清型,經試驗分析,現行疫苗仍具保護效力。

Q4:

施打疫苗仍會發生疫情,疫苗效力差?

A4:

依疫情調查結果顯示,未落實基礎免疫、1年僅施打1劑疫苗、場內庫蠓數量密度高或具有易感發病牛隻(抗體力價低牛隻)存在時,施打疫苗並無法100%防範牛流行熱不發生,但有施打疫苗之牛隻罹患牛流行熱後病程較短,容易照護及治癒,未施打疫苗牛隻死亡率高。

Q5:

一年需施打幾次疫苗才不會發生牛流行熱?

A5:

鑑於牛流行熱係由庫蠓叮咬傳播,故須同時落實病媒防治及疫苗免疫措施,降低環境病媒數量及提高具有抗體保護力價的牛隻比例(80%以上),才能有效降低牛流行熱發生機率與損失。僅靠施打疫苗並無法100%防範不發生。針對疫情發生時之疫苗免疫計畫,經專家評估國外及國內疫情防治現況,建議免疫注射次數可由一年2次提高為3次(每4個月補強注射1劑)

Q6:

牛場內已有牛流行熱疫情,可否施打牛流行熱疫苗?

A6:

牛場內出現疫情即表示病毒存在該場,並透過庫蠓(糠蚊)叮咬傳播,產生發病牛隻,顯示牛隻牛流行熱抗體保護力不足,應立即進行整場免疫,提高群體保護能力,同時降低蚊媒數量,才能減低發病機率與損失。

Q7:

103年牛流行熱疫情概況?

A7:

依據疫情調查分析,國內牛流行熱流行週期已從5-6年大規模流行至2-3年小規模疫情至近來每年均有疫情。103年防檢局現場輔導結果顯示,酪農戶多未執行燈光誘捕等病媒防治措施,且發生場普遍未施打第2劑疫苗所產生的疫情。

 

103年上半年疫情高峰為4月,集中於南部地區,6月、7月有零星確診案例發生,8月於中北部地區出現群聚疫情,概述如下:

 

上半年度計有7縣市93牛場疑有疫情發生,飼養24,473頭,其中480頭發病,49頭死亡(死亡率約0.20%),其中送檢確診8場。

 

下半年度至9月10日止計有8縣市49牛場疑有疫情發生,飼養10,818頭,其中955頭發病,93頭死亡(死亡率約0.86%),其中送檢確診18場。

Q8:

如何防治牛流行熱?

A8:

依免疫適期落實疫苗注射仔牛4至6月齡時落實兩劑牛流行熱疫苗(間隔4週)之基礎免疫,其後每半年(3月及8月)補強注射1劑疫苗,確保牛隻抗體保護力。疾病流行年宜縮短為每4個月補強注射1劑。落實病媒防治,強化牧場環境及衛生管理:庫蠓(糠蚊)為媒介疫情主因,密度高易造成疫情蔓延,應隨時做好牧場周邊環境清潔、疏通溝渠、滅蚊等衛生管理措施,視牧場蚊蟲密度及面積吊掛足量捕蚊燈。落實疫情通報,由動物防疫人員即時送檢確診病因,對症治療。

Q9:

病媒糠蚊如何防治?

A9:

庫蠓(糠蚊)於每年春末夏初開始活動,高溫多濕的夏季達到高峰,其高密度會持續到秋未季節,可長達10個月之久。經專家研究及建議,庫蠓(糠蚊)於夜間對短波長之紫外光特別具有趨光性,以燈光誘蟲捕捉為現行最有效病媒防治方式,直接降低蟲口密度,阻斷庫蠓(糠蚊)繼續繁殖。建議於牛隻欄舍外延伸一遮雨棚區域吊掛捕蚊燈,畜舍前後每間隔約50公尺吊掛一盞。若須進一步輔導,可洽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

 

牧場環境清潔與衛生管理是維護動物健康的基礎,各牧場應確實執行畜舍環境衛生與自衛防疫措施。

Q10:

如何照護感染病牛?

A10:

高溫、高濕度會增加病牛緊迫,給予病牛充分休息、鎮熱解痛及減少牧場各種緊迫。抗發炎及解熱鎮痛的藥物可以減緩病牛呼吸道及關節、肌肉的炎症反應;有倒臥不起或是低血鈣的牛隻,則可以緩慢由靜脈注射給予補充鈣。另外,B群維他命則可以強化牛隻代謝機能,增加病牛體力,改善牛流行熱症狀。

 

若牧場內有疑似出現疫情或有異常死亡情形,請儘速通知當地防疫機關,並請其採樣還檢,俾利確診及掌握疫情與啟動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