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吳永惠

一、前言
  
動物體中的鈣質約有99%存在硬組織(骨骼與牙齒)中,其餘1%中有50%與檸檬酸螫合或與蛋白質結合,另外50%則以離子狀態存在於軟組織與血液中稱之為游離鈣。這1%鈣質參與全身肌肉收縮、神經傳導、血液;凝固、心臟與血管的擴張收縮、以及荷爾蒙與酵素的分泌等重要生理機能。因為這1%這麼重要,故動物體正常即有一機制,透過甲狀腺、副甲狀腺、維生素D的作用,來讓游離鈣與骨骼中的鈣維持進進出出(維持動態平衡),以備游離鈣缺乏時,可由骨骼中移出鈣,也會促進小腸吸收鈣和促進腎重吸收鈣,來暫解血中游離鈣不足之燃眉之急。而在生化檢驗中,通常都以血清中的總鈣或游離鈣濃度來評估這1%或游離鈣有無缺乏。

  在乳牛,若血清中的總鈣或游離鈣濃度嚴重降低,會引起乳熱,病牛會呈現伏臥不起、頭頸彎放於胸側或地面、體溫低下(36-38℃),甚至休克死亡等嚴重症狀(如圖1),但這種臨床型低鈣血症(乳熱)在飼養管理已有相當水準的台灣,發生率較少。然而,游離鈣缺乏較輕微時,則常會因病徵輕微而被忽略,此稱之為亞臨床型低血鈣症,這種牛在分娩前後數天中之罹患率常達六成左右,它也會因食慾下降而乳量減少,因陣痛微弱而難產、子宮脫垂、胎衣滯留早日第四胃異位,也較會誘發酮病、脂肪肝和乳房炎等等(圖2),危害更是普遍而損失嚴重,酪農有必要特別留意而加以防範。

二、產後易發乳熱(臨床型低鈣血症)的原因
  母牛產前每天將8∼10克的鈣給胎兒,產後每天分泌20∼30克的鈣入乳中,因此血鈣濃度很容易下降,尤其分兢前後數天。大多數牛會在副甲狀腺加強製造副甲狀腺素,以及肝、腎加強製造維生素03的協同作用下,加速自腸 和腎吸收鈣以及自骨頭抽鈣來彌補血鈣之下降,而能分娩後2∼3天內恢復正常血鈣濃度。然而,有些牛無法達成此種代謝性因應,而於分娩後48小時內呈現顯著之低血鈣(血鈣最低期間大多在產後12∼24小時內。血 清總鈣濃度由正常每百毫升之8.5∼11.5毫克降至8毫克以下;游離鈣由正常4.3∼5.1毫克降至4.2毫克以下),從而出現乳熱之種種症狀,甚至死亡。

  第1產母牛因泌乳量較少且自骨移出鈣入血中較為迅速,故乳熱發生率較少。依美國某調查報告,乳熱發生率在第1產約1%,第2產約4%,第3產約7%,第4產約10%。

三、亞臨床型低血鈣症之發生情形
  亞臨床型低血鈣症也是最易發生於產後24小時內,但除非在產後1∼2天內去檢驗血鈣濃度(每百毫升8.0毫克以下),否則常不會發現牛有低血鈣情形,雖然罹患牛也會呈現興奮、神經過敏、移步不穩或後肢拖曳、胃腸 蠕動變差、採食量下降而引起乳量下降,但因牛隻還能站立,且這些病徵輕微,故通常會被忽略掉。

  美國某調查報告指出,若以血鈣值每百毫升8.0毫克(閾值)以下但無病徵來界定是亞臨床型低血鈣症,則其發生率在初產牛為25%,在經產牛為50%;但另外有研究者認為應將 閾值提高至8.5毫克(2.1mmol/L),因為在此閾值以下牛隻即較易出現子宮炎或代謝性障礙,而若以此8.5毫克為閾值,則亞臨床型低血鈣症發生率在乳牛將提升為初產牛51%,經產牛65%。

四、低血鈣症的的危害
  低血鈣症的主要危害為影響牛隻健康(較易發生第四胃異位、酮病和脂肪肝、乳房炎、臌脹)、產乳量,(因食慾和胃腸蠕動會變差)、繁殖表現(較易發生胎衣滯留而 子宮炎、陣痛微弱而難產、子宮脫垂)、凝血機能以及免疫功能等。

五、低血鈣症的預防
  為避免低血鈣症的的危害與損失,除於分娩預定日前、後各2天須特加留意牛隻有無上述低血鈣症病徵,以便及時給予治療外,亦應進行下列預防措施。若牛群常有低鈣血症之病例,則應 請飼養專家精算飼糧配方。

1.

限制日糧之鈣、磷攝取量及鈣、磷比:因在分娩前限制日糧之鈣、磷攝取量及鈣、磷比,可產生輕度低鈣血症來刺激副甲狀腺分泌較多量之副甲狀腺素,以應付分 娩後第1∼2日較嚴重之低鈣血症時,能迅速自骨抽鈣以及自腸和腎吸收鈣來維持血鈣含量,從而減少嚴重低鈣血症所造成之危害。為達此目的,需控制每天攝 取量鈣在13-20克而磷在30∼35克,因此,在乾乳後期(分娩預定日的前2∼3週),須盡量少給含高鈣之牧草如苜蓿製品,並精算日糧中全部鈣、 磷含量,且使鈣、磷比於1.5:1∼2.5:1間(超過2.5:1或低於1.5:1均會增加乳熱發生率)。若牛群常有低血鈣牛,須請專家調整日糧配方。

2.

補充日糧維生素D3:自預定分娩日前3∼7天至產後一週,於日糧中供應1,000∼3,000萬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3。易 復發牛亦可於預定分娩日10天前肌肉注射維生素D3 4∼8毫克(分娩直前注射無效)。因為給予大量維生素D3可提高肝、腎將其轉變為具有生物活性的維生素D3以及提高副甲狀腺的作用。

3.

限制日糧納、鉀的攝取量:鹹性日糧(如荳類含高鈉和鉀而低氯和硫)易造成鹼血症,而使鈣在血漿中的活性降低,增加乳熱(但不是亞臨床型低鈣血症)發生率。因此,乾乳期必須控制日糧乾物質中 鈉的含量在 0.13%左右,而鉀的含量在1.5%以下。然而,芻料含高量的鉀而常造成鉀的過食,乾乳後期又須餵予精料,要控制日糧乾物質中的 鉀、鈣及磷的採食量於低量,常有所困難。

4.

日糧中添加陰離子礦鹽:酸性日糧可促進鈣的吸收、促進骨骼鈣移至血液中,有預防分娩後低血鈣症發生之效果。通常用(鈉離子+鉀離子)一(氯離子+硫離子)來估算日糧的陰離子差(cation-anion difference,DCAD)很多研究也顯示餵給陰離子差為負值之日 糧,可有效預防乳熱症和亞臨床型低鈣血症。因此,自產前21天開始,每天添加氧化胺114克和硫酸鎂114克、或氯化胺57克、硫酸胺57克及硫酸 鎂114克、或氯化銨和硫酸銨各100克等陰離子鹽日糧,常被用來預防產後低鈣血症之發生。但因陰離子鹽的嗜口性不佳,故需混合於適口性良好的穀物如乾酒 粕或精料中,並分早晚二次餵飼,且用漸增添加量方式使牛隻至少有3天的適應時間。

 

有很多市售之陰離子鹽礦鹽、含蛋白質基質之陰離子鹽補充料,被用來作為預防 乳牛低鈣血症,但是,同時控制日糧中之鈣、磷攝取量、鈣/磷比、鈉/鉀攝取量、(如前述)、以及鎂含量,則可得到更好之功效。

5.

口服型鈣劑:已有市售之口服型鈣劑(不是攙於精料中),其可於產後口服投予, 於投予30分鐘內被吸收,於4∼6小時提升血中鈣濃度。常用之膠狀或糊狀氯化鈣若被吸入,會引起呼吸障礙,需小心投予。新型固體劑將氯化鈣和硫酸鈣用脂肪包覆,可改善此缺點,須能分 娩時和分娩後12小時各投一劑。

6.

其它:適當運動可促進食慾和腸運動而增加鈣之吸收。避免過肥,因牛隻過肥會降低分 娩後之食慾與反芻,升高非酯化脂肪酸濃度,而較易發生低血鈣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