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牛新知

                                     何依珊  編譯/整理

  在女牛還沒進入榨乳室一一第一滴乳撞擊到乳桶之前一一女牛極有可能已感染乳房炎。研究顯示,在許多牛群中,有高達90%新產女牛已有乳房感染。分娩或在分娩後不久,這些年輕的乳牛明顯有罹患臨床型乳房炎的跡象,並且成為傳染到整個泌乳牛群的源頭。

  女牛是乳牛群未來遺傳和生產的生力軍,當女牛分娩後有大這乳房發炎的情況時,往往會造成永久性的乳腺組織損壞、影響生產總乳室和乳品質,並且影響整體牛群的健康。

  為了維持整體牛群的健康和生產力,建議酪農應該在女牛分娩前就要開始評估乳房的健康。在多項研究證實,於分娩前使用抗生素治療女牛,可成功清除女牛的乳房炎問題。另一方面,若於分娩前積極監測,而在分娩後才開始治療,已證實分紛前治療可使酪農顯著減少女牛產後乳房炎的問題。

感染的源頭
  當女牛的乳腺開始有分泌物之後,女牛就容易遭受乳房炎致病菌的威脅。這可能發生於早在6∼8個月齡時,女牛育成四階段中的任何一個階段中,皆有可能發生乳房炎感染:(1)在犢牛舍;(2)斷乳後:(3)進入繁殖期:(4)懷孕後期。這些感染大部分可持續12∼18個月之久,往往造成乳腺組織不可挽回的損失。緊接在分娩或第一次泌乳早期後,這些女牛會轉變為臨床型乳房炎,且增加體細胞數(somatic cell count,SCC)。

  乳房炎在女牛群的高發病率是相對較不為人所知的,直到1995年Stephen Nickerson博士在任教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時,在乳品科學雜誌發表了一個研究報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山農場研究中心(LSU Hill Farm Research Station)的研究人員,從4群共116頭懷孕的娟姍女牛中收集了牛乳樣品。Nickerson發現在樣品中有97%的女牛,以及女牛中的75%的乳腺區偵測到細菌感染,有29%的女牛和15%的乳腺區有臨床型乳房炎的徵狀。後續的研究中,也有關於女牛乳房炎發病率的類似發現。

  凝固陰性葡萄球菌(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是主要使女牛罹患亞臨床型乳房炎的細菌(表一),此細菌群包含豬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yicus)和產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chromogenes)。第二種造成女牛乳房炎的細菌為具高度傳染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乳房炎致病菌的第三名則是環境性鏈球菌 (Streptococci),此菌可在土壤、糞便和牛床上發現。其他潛在的感染性致病菌包括黴漿菌(MycopIasmas)和大腸桿菌(Coliforms)。

  高發病性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型乳房炎對女牛的產這造成的威脅最大。金黃色葡萄球菌容易傳播至整個牛群,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感染,範圍從亞臨床型感染至壞疽性或致死性乳房炎。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一種持續性且頑強的微生物,雖然有可能減緩臨床型乳房炎的症狀,但從已感染的乳牛身上清除這種微生物是非常困難的,在女牛身上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超過60%會持續感染至第二個泌乳期。

  相反地,環境性的鏈球菌被認為是較輕微的乳房炎致病菌,對於體細胞數的影響較小。這種感染通常停留在乳頭管,且在泌乳期的前兩個星期中可以不經治療即獲得解決。

  一般來說,女牛可經由幾個途徑接觸到乳房炎致病菌(表二)環境的污染、被感染的仔牛偷喝母牛的奶、仔牛攝取有乳房炎的乳汁、蠅類的機械性傳播。Nickerson 的研究中,也提出了一些額外的風險因子一一在這項計畫所收集的數據中,發現娟姍女牛(66.7%)乳房感染的總患病率是荷蘭牛(35%) 的兩倍。此外,女牛的乳腺會有分泌物的物理特性可對應在感染的頻率上。研究人員還指出,女牛若有被蠅叮咬的損傷或結冊痂的乳頭時,其乳房感染的發生率有70%,而正常乳頭的女牛乳房感染的發生率僅有40%。而在意料之中的事,則是有進行蠅類控制的女牛群感染率顯著低於未進行蠅類控制的牛群,特別是在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屬的感染的降低。

女牛乳房炎的治療
  為了控制女牛乳房炎,酪農必須學習分辨相處理分娩前期間的感染。主要的乳房炎致病菌能夠自然治癒的機率是非常低的,如果沒有進行抗生素治療,僅9%金黃色葡萄球菌和6%環境鏈球菌感染能被治癒。
  多項研究已經證實,控制和治療分娩前女牛的乳房感染能有成功的結果;在山農場研究中心(LSU Hill Farm Research Station)所發表的數據中,也顯示在懷孕期或分娩前2個月進行抗生素灌注,超過90%能有效地清除乳房炎感染。在分娩前治療乳房感染,另一個優點是在治療期間不會有牛乳的損失。根據 Stephen Oliver博士(田納西州大學的食品安全卓越研究中心聯合主任)發表的研究報告,未治療的女牛與有治療的女牛相比,未治療的女牛在分娩後的第一個泌乳期可發現體細胞數較高,且乳量減少10%。
  整體而言,分娩前處理乳房炎會比分娩後於泌乳期治療的效果較佳。在山農場研究中心(LSU Hill Farm Research Station)的另一個試驗中,以抗生素分別治療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女牛和泌乳牛,發現在女牛的治癒率為83.3%,而泌乳牛的治癒率僅有30%。
  灌注長效抗生素至分娩前相對區域較小的乳房中,有助於乳房炎的早期治療,泌乳牛若在女牛階段治療乳房炎,較不易對乳房組織造成傷害。這些沒有損傷的乳房組織,可使抗生素能有效滲透進乳房的各個區域。不過,早期治療雖可有效清除分娩前的乳房感染,卻不能防止乳房炎致病菌在未來感染動物體。
  女牛分娩前的乳房炎治療應使用標簽指示外用藥(extra-label drug use),在使用前,酪農需諮詢畜群獸醫師,並在治療前建立合法的獸醫、客戶與動物的關係。另一方面,需建立書面協議,並且持續記錄每一頭動物即時且最新的治療狀況。在女牛分娩前治療造成牛奶中抗生素殘留的風險不大,除非女牛提早分娩。在這種情況下,牛奶在混合至乳桶前需先測試是否含有抗生素。

  當管理乾乳牛時,應先治療女牛,酪農應注意在灌注抗生素時不要感染到新的細菌。動物需有適當的保定措施,讓處理者能夠輕鬆地在治療乳頭前先進行檢查、清潔和消毒,近期的文獻則建議處理者寫先用碘液浸漬,再使用酒精清潔乳頭。乾乳牛治療產品應使用部分插入法注入,在治療後,應將乳頭浸漬於碘液中接觸1分鐘,接著使用乾燥紙巾擦乾乳頭,再使用乳頭保護產品 (barrier dip)即完成。

預防措施

1.

加強管理:勤於管理並及早注意分娩前乳房健康,是女牛乳房炎防治計劃的關鍵。

2.

仔牛和母牛分開飼養:在分娩後,仔牛應盡快和母牛分開並放置於個別夾欄中,以避免仔牛偷喝母牛的奶。在口腔中的乳房炎致病菌易經由受感染的仔牛,傳遞至仔牛群正在發育中的乳房組織。

3.

使用初乳替代產品和代乳粉產品:乳房炎致病菌也易經由匯集初乳來傳遞,己感染的乳牛或健康情形未知的乳牛初乳不應餵給仔牛。同樣的,酪農不應提供患有乳房炎或正在治療的乳牛乳汁給仔牛。若乳汁中具有高度傳染性的病原菌,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黴漿菌,會很快造成仔牛有乳房的感染。特別要注意的是,若要飼餵仔牛廢棄乳,必須經過加熱殺菌的過程,但仍有殺菌不全的風險。為了降低由乳汁傳遞乳房炎致病菌的風險,建議可使用初乳替代產品和代乳粉產品。

4.

進行蠅類控制:為了防止環境鏈球菌的傳 播,應提供女牛乾淨且乾燥的畜禽,並應進行適當的蠅類控制。

5.

將待產女牛移至獨立畜舍:從乳牛群中把將分 娩的女牛獨立安排至乾淨的分娩環境,以預防分娩後的乳房感染。必要時,可於分娩後立即收集新產女牛的乳汁樣品,並旦進行細菌檢測。

6.

補充硒和維生素E:一些研究中顯示飼糧中補充 硒和維生素E的益處,這些營養份被認為可有助乳房的免疫防禦機制,進而改善乳房健康。

7.

補充胺基酸鋅複合物:一些研究中 證實飼糧中補充鋅能降低體細胞數,還是由於鋅與角蛋白的形成有密切相關。角蛋白是一種蠟狀物質,會分泌至乳頭末端的開口處;角蛋白會在乳頭開口的周圍形成屏障,藉由其殺菌特性,阻檔且防止細菌往乳腺方向移動( 圖一)。在荷蘭乳牛的乳頭開口周圍,有將近40%的角蛋白會在擠乳的過程中耗損,因此角蛋白會不斷再生。在美國密蘇里大學的研究顯示,飼餵乳牛 鋅複合物能增加乳頭角蛋白的產室和更新速度。在紐西蘭梅西大學的研究則證實,從乾乳期開始至泌乳期間時,飼餵乳牛胺基酸鋅複合物,能降低體細胞數達41.3%。德國也有試驗指出,在乾乳期至泌乳早期時,乳牛補充 鋅複合物後,其體細胞數和乳酸去氫活性(乳房炎測定指標)皆低於完全補充無機鋅的乳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