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生理:泌乳牛內分泌與營養的關係

      安估藍雷公司/童榮信、林瑞琴

  有幾篇文獻指出,當泌乳量增加時,配種和繁殖性能的表現隨之降低。例如有篇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紐約州荷蘭乳牛的調查即是一例(圖一),1951年之受孕率頗佳,達60%以上,而其平均年產乳量為4,540公斤,而1996年之受孕率還不到40%,但平均年產乳量已增加了一倍。初步可歸結為求高泌乳量的遺傳性能選拔的結果,造成配種性能的低下,但是女牛的受孕率並未受到影響。因此,問題點導向於高泌乳量的牛的飼養方式和營養的問題。

  為了追求高泌乳量,勢必要餵予高蛋白飼糧,尤其是在採食量往往不足的泌乳初期。如此作法,導致因高蛋白飼糧引起對繁殖性能之負面影響,已有文獻證實。同時又有其他文獻發現並非高蛋白飼糧全然會引起繁殖性能降低的問題。此差異端看如何界定飼糧中蛋白質的型態,也就是瘤胃中可降解蛋白和不可降解蛋白之間之比例,以及到達小腸中蛋白質之消化率。蛋白質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廢物,最普遍的是尿素,而過量的尿素通常來自於餵予過多的可降解蛋白。事實上,血液中或牛乳中的尿素氮若超過19毫克/百毫升,則改變尿液的PH(酸鹼值)而降低了受孕率。

  伴隨受孕率之降低,亦可由黃體激素(Progesterone)之減少而偵測之。當飼糧中所含蛋白質在瘤胃中的降解率太高(或過瘤胃比例太低),將產生過量的氨氣,而氨氣具毒性,因此牛體內肝臟的生理機能需消耗大量熱能,將氨氣轉變成尿素以減輕毒害。合成黃體激素的先驅物質是膽固醇,而合成膽固醇需要乙醯輔鋂A及熱能。推而論之,熱能不足,或飼糧中蛋白質在瘤胃降解率太高,則膽固醇合成量不足,而因導致黃體激素合成量不足,則受孕率不佳的情況便發生了。

  在每次發情和排卵的生殖生理週期中,黃體激素和動情激素(Estrogen)一起作用以控制排卵和調整子宮環境,準備讓受精卵著床。而黃體激素的功能在於促進子宮細胞的生長和分泌,營造有利於受精卵之著床和胚胎之發育。當胚胎開始生長時,其所需之賀爾蒙(或激素)則由胎盤所供應。

  當黃體激素合成量不足時,則刺激子宮內膜細胞分泌激素PGF 2α(Prostaglandin),則牛隻不再發情。下圖中,表示泌乳牛飼料中蛋白質過多或熱能不足時造成受孕率低下之因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