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牛經營條狀式與傳統式水泥地面對牛舍環境與乳牛性能之比較

李國華1 鄭瑞基2 陳志毅3

  臺灣自1981年開始推廣的牛舍包括繫留式與開放式兩類,繫留式係數糞尿溝加蓋,這兩種型式的牛舍雖適用於臺灣地區,但是仍有些許地方需要改進。現今歐洲國家所採用的條狀水泥地面設計之牛舍,可使環境較乾淨且令牛隻較舒適、蹄病發生減少,另一方面也較節省人力。因此在本新竹分所將一棟泌乳牛舍設計改建成一半是條狀水泥地面、另一半是傳統式水泥地面,用來比較這兩種型式的牛舍對牛隻的泌乳性能、蹄病發生率、生長環境等各方面的影響,期能建立出一種較衛生、較乾淨、較省工的理想牛舍供酪農參考。

  條狀牛舍的設計是將牛舍通道改為條狀間隙之水泥板地面(水泥板長2.9公尺、寬16公分、厚15公分、條狀間隙3.5公分),條狀水泥板下層則為一傾斜10度的糞尿排放溝(深度1.2公尺),在糞尿溝上端的高處設有一座可貯水10噸之貯水槽,供定時沖洗糞尿溝之糞尿,糞尿溝的下端則連接三段式牛糞尿處理系統,可回收放流水到貯水槽儲存,再用來沖洗牛舍地面之糞尿。整個條狀牛舍的規格長39公尺、寬3公尺、高3公尺。傳統牛舍則長30公尺、寬3公尺、高3公尺。實驗分泌乳牛與乾乳牛兩組對照進行,每組各13頭,實驗前兩週做為牛隻適應期,試驗期為45天。以非逢機方式選擇外觀健康、體溫正常之荷蘭牛26頭,包括13頭泌乳牛及13頭乾乳牛,分別飼養於條狀及傳統牛舍。每日上下午定時清洗牛舍,同時記錄工作時所花費的時間。每日上午9時及下午3時觀測牛舍溫度與牛隻健康情形(以蹄病為主)並記錄之。同時測定泌乳牛之沁乳量與體細胞數。

表1. 傳統牛舍與條狀牛舍之各項性能比較

  傳統
牛舍
條狀
牛舍

P

清洗時間
(分/頭/天)

4.9a

2.9b

<0.001

日平均溫度(℃)

27.6 26.0 NS

日平均濕度(%)

62.5 66.2 NS

泌乳量(kg/頭天)

21.9 20.7 NS

體細胞數
(仟/ml/頭/天)

378.6

376.4

NS

蹄病發生率(%)

30.8

23.1

 

註:試驗期間自84年9月1日至84年11月29日止

  各項試驗資料統計分析的結果如表1.,在清洗牛舍所花費的時間方面,條狀牛舍為每天每頭2.9分鐘,至於傳統牛舍為每天每頭4.9分鐘,因此條狀牛舍在每天每頭較傳統牛舍省2.0分鐘。在條狀牛舍平均溫度與濕度方面,各為26.0與66.2%,傳統牛舍分別為27.6℃與62.5%,結果條狀牛舍平均溫度比傳統牛舍低1.6℃但溼度則較高3.7%,牛舍試驗期間牛群泌乳量於條狀牛舍與傳統牛舍分別為每天每頭20.7公斤與21.9公斤,至於生乳中體細胞數則各為每毫升生乳中有37.6萬與37.9萬,上述兩者都沒有明顯的差異。在蹄病發生率方面,條狀牛舍比傳統牛舍少,條狀牛舍有3頭,而傳統牛舍有4頭。又如能利用完善的三段式牛糞尿處理後排放水在回收利用沖洗條狀牛舍之糞尿溝用水更可節省牧場用水,並減少廢水排放量,因此條狀牛舍可作為酪農達到環保之模式參考。

37p12a.jpg (39642 個位元組) 

37p12b.jpg (42419 個位元組)

圖1. 傳統牛舍

圖2. 條狀牛舍

作者:1,2,3行政院農委會新竹分所,電話03-5373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