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集錦

牛 海 綿 狀 腦 病 ( 狂 牛 病 ) 之Q & A

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何謂狂牛病?

  牛海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俗稱狂牛病,是一種乳牛與肉牛致死性的傳染性神經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本病的特徵是無症狀的長潛伏期,一旦症狀出現可以持續幾天到幾個月,因此增加本病防治的困難度。

其感染病原是什麼?

  其病原是一種非細菌非病毒,目前無法歸屬為任何傳統分類的病原及項目,該病原為不具核酸的 Prion 蛋白質(簡稱 PrP)。事實上 PrP 有兩種異構物,其中正常的 PrP 存在於所有脊椎動物的細胞內,稱為細胞型(cellular)PrP,簡稱為 PrPc,在海綿狀腦病的腦部組織中所發現的變異型 PrP 因為類似搔癢症(Scrapie)所見的 PrP,則簡寫為 PrPsc。PrPsc 對熱、紫外線、輻射照射及消毒劑均有很強的抵抗力,以一般常用的物理、化學方法並無法破壞 PrPsc。病原多凝集於腦脊髓組織、內臟及骨髓等處。

動物感染狂牛病之症狀為何?

  特徵是無症狀的長潛伏期(幾年到十幾年),最初被發現的症狀是不安並不願意通過走道而進入泌乳室,觸覺及聽覺異常敏銳,輕微共濟失調,保定時踢腿,對其他的動物及保定人員有攻擊性行為及表現恐懼感。症狀持續演變,可以持續幾天到幾個月,臨床上症狀以行為改變及運動失調為主,包括增重及產乳量降低、呻吟、流涎、目光呆滯、狂怒、失去方向感、亂跑衝撞、痙攣等。本病發生的年齡層主要發生在3.5歲到5歲的牛隻。由於死亡是牛海綿狀腦病不可避免的結局,因此建議在發病早期即應採取安樂死。

其他的動物也會有海綿狀腦病嗎?

  是的,包括人及其他的動物也會有海綿狀腦病,其病變與牛海綿狀腦病相關,病原仍是 prion,此類病統稱為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 TSE's)。下表即是會發生TSE的宿主、病名及其地理分佈:

  其他動物如禽鳥類、豬等動物尚無發生該病之記錄,故國際動物衛生法典並未對該等動物或其產品有任何規範,而世界各國亦均未因該病而管制非反芻動物或其產品之輸入。

如何診斷狂牛病?

  依據國際畜疫會(Office International des epizooties, OIE)的規定,狂牛病主要由臨床症狀並配合組織病理檢查以診斷。若懷疑牛隻罹患狂牛病應採取腦底及腦幹等部位的腦組織送至試驗室檢驗,其病原可以接種小白鼠作確診,但因其潛伏期很長,故至少需 292 天的觀察期才能判定。另可透過電子顯微鏡檢查、免疫轉漬(Immunoblotting)或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等方法輔助檢出有否病原體存在。

農政單位有能力診斷狂牛病嗎?

  因為狂牛病的診斷主要是依據其臨床症狀及組織病理檢查,為了於第一時間掌握疫情,農民若發現其牧場上牛隻有神經症狀應儘速向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報告,由動物防疫人員按嚴格規定採取適當的病材送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進行診斷。感染牛海綿狀腦病的牛隻腦部有海綿狀(空洞化)的病變,同時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亦已購置免疫轉漬診斷套組輔以診斷本病。

BSE與nvCJD是否有關?

  傳統的庫賈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一般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平均發病年齡約 60 歲,年青人或是青春期少年人的病例極為罕見。病患在發病初期會出現喪失記憶或迷惑的症狀,隨著病症持續惡化,病患會出現行為異常、步態失調及各種不同程度的神經症狀,病程平均約四個月。解剖後之病理檢查以腦部灰質區廣泛性的海綿樣變化、神經膠樣變性及神經元消失為主。

  新近發現的新類型庫賈氏病(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nvCJD)與傳統 CJD 最大的不同是在於發病的病患年齡都在 50 歲以下,平均為 27 歲,病程較長約 14 個月。而這一批 21 名 nvCJD 病患大多是狂牛病在英國確診 10 年以後開始出現,所有這 21 名 nvCJD 病患都曾在民國六十九年吃過牛肉,當時因為並不瞭解狂牛病的傳染途徑,所以一直到民國六十九年末期才有預防控制措施。人工接種狂牛病患牛的腦組織至猴子腦中會引發相同的海綿狀病變。但由於本病的潛伏期很長,許多相關研究皆正在進行中,故尚未有最後定論。

是否有疫苗或藥物能治療狂牛病?

  目前狂牛病並無疫苗可以作為預防注射,也無藥物可治療,淘汰撲殺焚燬為滅絕本病的根本做法。

我國目前對狂牛病有何防範措施?

1. 有關建立牛海綿狀腦病監視系統部分,於本局成立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即已委託家畜衛生試驗所參考國際畜疫會所建議之監測方法執行牛腦之採樣檢驗等工作。自本局成立後亦持續進行監控工作,依據國際畜疫會的規定進行監測。自八十七年度至今共監測全國牛隻樣品計四一○件,皆未發現牛海綿狀腦病之特異性病變,此項監測工作將持續進行。
2. 在動物防疫方面,為防止牛海綿狀腦病藉由動物或其產品輸入而入侵我國,危害動物健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民國七十九年英國發生牛海綿狀腦病之初即持續監視該病之全球疫情,並陸續公告該病疫區國家(計有英國、愛爾蘭、法國、瑞士、葡萄牙、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列支敦斯登、丹麥等國),禁止自該等疫區國家輸入種牛、種羊、肉骨粉、肉粉、骨粉、禽肉粉、血粉和牛羊之胚、血清。另為獲國際畜疫會認定我國為無牛海綿狀腦病國家並降低疾病散佈風險,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並已於八十六年八月六日依照國際動物衛生法典規定,以八六農牧字第八六一三三八八五號公告禁止國內反芻動物肉骨粉回飼反芻動物。目前對牛海綿狀腦病之牛羊畜產品輸入之管制政策,亦與美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一致,係依循國際畜疫會國際動物衛生法典規定辦理。經查相關文獻,牛海綿狀腦病係發生於反芻動物之傳染性疾病,其他動物如禽鳥類、豬等動物尚無發生該病之記錄,故國際動物衛生法典並未對該等動物或其產品有任何規範,而世界各國亦均未因該病而管制非反芻動物或其產品之輸入,因此本局仍將依照國際標準及通例辦理。
3. 在人類疾病防治方面,由於行政院衛生署曾函示我國不宜自牛海綿狀腦病發生地區輸入肉類及內臟,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亦已多次函建請該署逕依該署法令及權責禁止產自牛海綿狀腦病疫區國家之相關畜產品輸入。
4. 目前對於牛海綿狀腦病之防治,由於本病與人類變種庫賈氏病之關係,許多相關研究皆正在進行中,尚未有最後定論,因而本局除繼續加強檢疫措施並編列經費委託學術單位對該病進行監控外,亦將隨時注意該病之最新防治資訊適時因應。

萬一發生狂牛病時,國內有何因應?

  經過持續性的監控,目前國內未曾有牛海綿狀腦病的病例。若不幸發生本病,本局的因應措施如下:

1. 牛海綿狀腦病業經證實可經由反芻動物殘體所製之肉骨粉回飼反芻動物途徑所傳播,為防杜此傳染途徑,確實執行農委會於八十六年八月六日八六農牧字第八六一三三八八五號函禁止反芻動物殘體所製之肉骨粉使用至反芻動物配合飼料的規定。
2. 若有懷疑病例發生,對懷疑場進行移動管制,禁止取自該場牛隻之精液、胚胎的使用,同時儘速確診。一旦確診發生牛海綿狀腦病,將對感染牧場牛隻進行撲殺焚燬的措施,同時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在流行病學調查未完成前,禁止可能感染場牛隻屠宰供食用。因本病非由接觸或病媒傳播的疾病,不需劃定管制區,不需取消動物展示活動。目前本病並無疫苗可供防範,亦無藥物可供治療。
3. 動物屍體不可化製,需以焚燬處理。
4. 感染場與載運屍體之車輛應進行嚴格地清潔與消毒的工作。

英國對狂牛病的防範措施為何?

  本病是七十五年十一月首次於英國確認,目前在英國是一種流行病,由流行病學的分析指出,本病可以藉由餵食含牛海綿狀腦病病原的飼料而引起,故禁止以反芻獸來源蛋白質做為其他反芻獸的飼料,且強迫屠宰並焚燬疑似患病牛隻,禁止人類食用牛的內臟,包括腦、脊髓、胸腺、脾臟、扁桃腺及腸管,禁止餵食疑似病畜內臟或其產品給所有寵物及農用動物。

我國對狂牛病所採取的相關風險管理措施為何?

  從歷年的監測結果,我國並未有狂牛病的病例。但仍採取的風險管理措施包括:(一)禁止自狂牛病疫區進口種牛、種羊,(二)禁止自狂牛病疫區進口反芻動物的肉骨粉、肉粉、骨粉、禽肉粉、血粉和牛羊之胚、血清,(三)我國已於八十六年禁止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源自反芻動物之肉骨粉,(四)鄰近國家並非狂牛病疫區,只有中國大陸的疫情不明,但是狂牛病自疫區傳至大陸再傳入臺灣的機率不大,因為大陸仍是口蹄疫疫區,其偶蹄類動物及其相關產製品不得輸入臺灣。綜合以上之管理措施,自國外傳入狂牛病的風險低。

萬一我懷疑我的牧場牛隻可能感染狂牛病,我該向誰報告?

  因為狂牛病的診斷主要是依據其臨床症狀及組織病理檢查,為了於第一時間掌握疫情,農民若發現其牧場上牛隻有神經症狀應儘速向所在地動物防疫機關報告,由動物防疫人員按嚴格規定採取適當的病材送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進行診斷。除牧場特約的獸醫師之外,各縣市鄉鎮市公所、家畜疾病防治所(或動物防疫所)均有獸醫師可以受理。

主編註:

  近年國內外對牛海綿狀腦病(狂牛病)均相當重視。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陳啟銘博士認為,除非發病否則無法診斷,且發病前的潛伏期長達十年,此期間的病原傳播難以追蹤,當全世界已經成為世界村的時候,此病將是世界村的最大威脅之一。行政院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除請專家學者加強宣導外,特於該局網站設「問與答」,期盼酪農朋友對此病更加暸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