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中草藥抗菌在乳業之應用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藥學研究所/陳兆群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微生物學科/項千芸

中國醫藥大學 中國醫學研究所/侯庭鏞

前 言

  自從佛萊明(Alexander Fleming)等人於西元1929年發現盤尼西林(penicillin)以來,抗生素每年拯救全球數百萬人的生命,佛萊明等人也因此榮獲1945年的諾貝爾獎(Nobel Prize)。隨後,抗生素的歷史進入了另一個里程碑—“黃金年代“(Golden Age,1940~1962),七種以上的各類抗生素陸續被發現,使得全世界的疾病圖譜也大幅改變。西元1966年時,曾有人天真的認為“感染性疾病“將在西元2000年以前從疾病圖譜上消失。但隨著人們對抗生素的濫用,細菌也經由各種不同的機轉,如產生酵素破壞抗生素、促進抗生素從菌體排出等方式,產生抗藥性。臨床上抗生素的濫用及食品中抗生素的殘留,無疑的加速抗藥性菌株出現的機會。當畜產養殖的動物遭到感染後,人們會投予抗生素加以治療,但是由於抗生素不會立即被動物體代謝排出,所以殘存的抗生素會在血液中停留一段時間,而此時所生產的肉品及乳品就可能因此被抗生素污染。當人們食用到這類的食品時,其中殘存的抗生素也會同時進入人體,而人如果長期服用這類食品,那麼殘存的抗生素就有可能引起一些病原菌的抗藥性,此外,對抗生素有過敏體質的人在服用殘留抗生素的食品後,則可能會發生過敏反應。牛奶是一種營養又適合各年齡層民眾食用的重要食品,而乳牛乳房炎是影響牛乳品質與產量的重要疾病之ㄧ。隨著抗生素在乳畜飼養業中的廣泛應用,牛奶中抗生素殘留的問題已日趨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重視。因此,能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又能維持牛隻健康的方法,對乳業未來的發展勢必有一定的助益。

  將中草藥應用在經濟動物的養殖及治療方面,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如齊民要術中就有記載以中藥治療牛和馬的疾病。目前中草藥在乳畜飼養業的應用與發展大致可歸類為:疾病的防治、產量的增加、飼料的保存及品質的提升等方向。由於中醫藥典籍的記載難與現代醫學名詞相符,例如“乳娥“一辭,從字面上來看好像與乳房的疾病有關,但實際上指的卻是“扁桃腺炎“,所以在運用中醫藥典籍進行查詢時,必須事先了解相關術語,才能有效利用中草藥。因此,筆者將就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細菌性疾病之相關性、中醫在乳房炎的診治導向、中草藥抗菌在乳業之應用等觀點,深入討論中草藥抗菌在乳業未來的發展。

傳統中醫藥與現代細菌性疾病之相關性

  現代細菌性疾病的名詞並不存在於傳統中醫藥醫書中。以下圖之細菌及其導致的下痢及乳房炎為例,傳統中醫藥醫書有關下痢疾病的名詞,可分為泄瀉(泄者大便稀溏而勢緩;瀉者大便清稀如水,勢急直下)與痢疾,下痢應為近代白話文之用法。

  由於中醫常將感染性疾病的病原統稱為“外邪入侵“,而其診治通常是“扶正除邪“,所以在應用時須先同時對“病因“及“証型“等因子進行深入的名詞解析。以霍亂為例,現代醫學所認定的霍亂(cholera),是由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感染所引發的下痢症狀。而在中醫的名詞解釋方面認為,霍為快速,亂為混亂,因其病變起於頃刻之間,揮霍撩亂,故名霍亂。所以中醫認為的霍亂通常指的是嚴重急性的下痢症狀,如金匱.禽獸魚蟲禁忌篇:「驢馬肉合豬肉食之,成霍亂… 」,「兔肉著?薑食之,成霍亂…」,此處之霍亂應指飲食失節,而非霍亂弧菌感染,但“癟螺痧“、“吊腳痧“等卻是霍亂弧菌引發下痢之危症的症型描述,所以在將傳統中醫藥應用於現代疾病前,仍需要專業的分析與了解。

  相對於下痢及霍亂而言,“乳房炎“一辭並不存在於古代的醫書典籍。乳房炎主要是由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鏈球菌等多種細菌感染後所造成的發炎反應,臨床上以乳房局部結塊、紅、腫、熱、痛,伴有發燒,腋窩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為特徵,所以急性乳腺炎的症狀與傳統中醫的“乳癰“相似。“癰“在現代中醫認為是氣血被毒邪壅阻不通,發於皮肉間的一種急性化膿性疾病。癰,有內癰、外癰之別,內癰發於臟腑,外癰發於體表,以局部紅腫熱痛為特徵,發病急、易腫、易膿、易潰。乳癰引發的主要原因為肝胃?熱、乳汁?積、感染邪毒。因此在治療上以疏肝理氣、清胃通絡為治則。乳癰根據病程分為初期、釀膿期及潰後期。若就辨証分型可統歸為三型:肝鬱氣滯型、胃熱壅盛型和邪熱鬱結型。

  由上述下痢及乳房炎的例子可知,在進行中醫藥名詞與現代名詞的轉換後,便可將中醫方藥應用於疾病的處理上。見下圖所示:

  因為古代中醫藥文獻對乳癰的描述,與現代乳房炎相當吻合,所以進一步可依據乳房炎發生部位、種類、程度等不同,進行辨證分型,再投予適當的乳癰治療藥物。

中醫在乳房炎的診治導向

  中醫臨床乳癰的診治為,初期可見乳房脹痛結塊,皮膚不紅,伴有惡寒發熱,此時証型以肝氣鬱結、乳汁鬱積為主,治療應以通為順,宜疏肝理氣、清熱解毒,常用複方為瓜蔞牛蒡湯加減,常用單味藥為柴胡、枳殼、?金、牛蒡子、香附、川楝子、陳皮、橘葉、王不留行子、瓜蔞、漏蘆,外敷金黃膏消腫散結。在釀膿期症狀為乳房結塊腫痛,皮色發紅,膚溫灼熱,口乾便秘,此期以熱毒熾盛為主,常用單味藥為蒲公英、銀花、生地、連翹、瓜蔞、赤芍、牛蒡子、黃芩、王不留行子、高熱加生石膏,知母等。若為胃熱壅盛型,則應清胃涼血,常用清胃散加減;若是邪熱鬱結型,以活血祛瘀,行氣止痛,用血府逐瘀湯加減。潰後期一般腫消痛?,若膿出不暢,紅腫熱痛不消,則可能形成袋膿。此期臨床診治較為棘手,以補益氣血、清解餘毒為治則,內服常用生黃耆、黨參、當歸、赤芍、白芍、金銀花、蒲公英等。

  在中醫臨床治療乳癰時,必須留意乳癰初期至釀膿期為實熱之証,法雖應清熱解毒,但亦不能妄用寒涼之品,主因為過用寒涼之藥會使乳房結塊“欲消不消、欲膿不膿“,轉化成慢性或亞急性乳腺炎,難以消散,故臨証多選用金銀花、黃芩、蒲公英等甘涼清熱或苦寒較輕之藥。恢復後可投予回乳藥,回乳藥常用生山楂和生麥芽。

中草藥抗菌在乳業之應用分析

  由於人與牛的身體構造及乳房炎的病原菌並非完全相同,所以經由相關病原菌的現代抗菌研究併合中醫藥經驗,可選擇出適合應用於牛乳房炎的中草藥。引發牛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一些鏈球菌。任平等人(2005)以12種單味中藥及3種複方,對6種常見牛乳房炎病原菌進行抗菌活性評估。結果顯示金銀花對無乳鏈球菌及停乳鏈球菌、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和無乳鏈球菌、連翹對大腸桿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及牛棒狀桿菌、赤芍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及停乳鏈球菌、野菊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無乳鏈球菌、牛棒狀桿菌及腸桿菌,具有明顯的抗菌活性,而複方則以同時具有以上單味中藥者為最佳,且可顯著降低有效劑量。

  此外,中醫常以金黃膏外敷,幫助消腫散結。胡進訪等人(2004)以金黃膏進行體外及體內的抗菌實驗。結果顯示金黃膏可有效地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的生長,而在動物實驗方面顯示金黃膏可激活大鼠巨噬細胞並促進其吞噬作用。金黃膏的組成比例為大黃(40 g)、黃柏(40 g)、薑黃(40 g)、白芷(40 g)、製南星(15 g)、陳皮(15 g)、蒼朮(15 g)、厚朴(15 g)、生甘草(15 g)、天花粉(80 g)、麻油(550 g)、黃臘(100 g)、甘油(50 g)。金黃膏的製備方法為將上述藥材混合粉碎成?粉,過7號篩。之後將麻油加溫(油?保持150~200℃),再將黃臘溶化過濾,與熱麻油混合後,緩緩加入50℃甘油中待用。最後將300 g藥粉均勻緩緩撒入油膏基質中,均勻攪拌後冷凝分裝即得。

  因為中醫臨床乳癰的診治及相關病原菌的現代抗菌研究,對酪農而言,仍顯複雜,且不易實際應用,因此以下將由畜牧觀點,簡要說明“中藥草“抗菌在乳業應用。

中藥草抗菌在乳業的應用—以蒲公英為例

  蒲公英為菊科蒲公英屬(Taraxacum)植物的通稱,全球約有2000多種品系。世界各國的民俗療法中,也多有記載各種蒲公英的藥用,尤其以抗菌消炎等作用最為常見。中醫認為蒲公英性味甘、寒、無毒,具清熱解毒、健胃消炎的功能。宋 圖經本草記載:「…水煮汁以療婦人乳癰,又搗以敷瘡,皆佳」,更有古方認為蒲公英為解熱涼血之要藥。現代藥理顯示蒲公英具有抑制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及結核桿菌等病原菌之活性,也具有抗發炎、清除自由基、免疫促進、抗癌等效果。而在日本,蒲公英的保健食品、茶包及化妝品等產品已蔚為風尚。

  在抗牛乳房炎的研究方面,宋毓民等人(2006)發現,蒲公英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無乳鏈球菌、停乳鏈球菌和乳房鏈球菌有明顯的抑菌效果,而蒲公英中的酚酸類及黃酮類等化合物為其主要抗菌活性成分。此外,蒲公英繁殖方法有種子、根莖插枝、組織培養等,為一在田間或畜牧場易於栽培之中藥草。

結 語

  在我們合作的牛乳房炎實驗中呈現,蒲公英確實可以有效地下降乳房炎嚴重程度及體細胞數,因此未來可能藉助組織培養及標準基源種源的擴充,使中藥草以蒲公英為例,能應用於在乳業上,以期望獲得牛乳房炎相關疾病控制及減低抗生素用量之效果。

參考文獻

    任平、龐淑華、梁運霞、宋德花、劉廣文、高明輝。2005。中藥對奶牛乳腺炎6種病原菌的體外抑菌活性測定。肉品衛生,12:33-34。

    宋毓民、李定剛、張鴦、張武崗、靳亞平、周樂、唐金寧。2006。蒲公英提取物對乳房炎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分析。

    西北農業學報,15:55-57。

    胡進訪、賈偉、溫學紅。2004。外用金黃膏抗感染的實驗研究。中國基層醫藥雜誌,11:696-697。

    *如對本篇文章有任何指正,請連繫下列連絡人及通訊地址-侯庭鏞,中國醫藥大學中國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台中市40402學士路91號,電話:04-22053366-3302,傳真:04-22032295,E-mail:tyh@mail.cm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