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省乳、肉羊產銷現況與展望

  國內養羊產業很難自外於國際市場,尤其是年底即將加入WTO,必然對養羊產業造成衝擊,此刻養羊界宜看清局勢,好好思考如何因應轉型,如何突破,再造光明。

  以往,國產羊肉不曾外銷,國產羊奶只有民國八十八年出口五公噸(售價五千美元)。國產羊乳、羊肉外銷,對絕大多數羊農來說,可能是天方夜譚。揆之現實,如果養羊產業仍固守有限的島內市場,不去嚐試增加羊產品的附加或加工價值,幾乎可以斷言,產業沒有明天。

  如何在境外羊奶粉和羊肉大舉入侵下存活,如何尋求策略聯盟,打開更廣的通路,是國內養羊產業在產銷上的新挑戰。

  目前國內所有畜牧產業都面臨同樣的問題,產和銷如何達到均衡?如何能賣得更好價格,而不是光會生產而已。

  從一些統計數據來看,國產羊乳和羊肉生產量,其實都不敷國內消費需求。

  就羊乳而言,民國八十九年,國內十一家羊乳加工廠總共收乳一萬五千一百六十九公噸(未含自產自銷產量),換算國內每年每人只消費0點六五公斤國產羊乳。再統計境外羊奶粉,八十九年全年進口二千三百八十一公噸羊乳粉,以一比八還原計算,大約一萬九千公噸液態乳,換算國人每年每人消費進口羊乳粉0點八二公斤。

  顯然,民國八十九年國人消費進口羊乳比國產羊乳還要多。

  國產肉羊方面,粗估八十九年屠宰國產羊頭數在十八萬頭上下。以每頭活體羊重量平均五十五公斤計算,換算屠體重(四折計)總計約三千九百六十公噸。至於八十九年全年,台灣地區進口冷凍(藏)羊肉二萬二千七百一十八公噸,國產羊肉大約祗佔國內羊肉消費量的百分之十四點八。

  可見,國產羊肉生產量要能供應國人對羊肉的需求,實在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既然如此,為什麼過去一年來,國內羊農普遍表示「血本無歸」。農委會中部辦公室的統計資料也指出,民國八十九年平均生產每百公斤羊乳之利潤,比八十八年銳減百分之一十八點四八;民國八十九年,百公斤肉羊淨益也比八十八年減少百分之廿點四九。

  綜合上述各項資料,可以說國產羊乳和國產羊肉並沒有所謂「生產過剩」,而是進口羊奶粉、進口羊肉因為價格低廉,取得市場優勢,消費者衡量售價,也選擇進口貨。

  很多羊農都強調國產羊乳比進口羊奶粉好,本產羊肉比進口冷凍羊肉好太多,問題是,國產羊乳、國產羊肉既然好,為什麼有些國內消費者偏偏不認同。

  國人的消費心態,多少會影響養羊生產動態變化,而養羊產業有沒有因應變局的能力,能否主導趨勢,透過專業經理人有效規劃,伸出觸角,異業結合,和消費者共同分享產業果實,更是成敗所繫。

  羊農不能冀望消費者的同情,也不宜苛責政府為什麼不大力輔導補助,養羊業者要能建立自主自律的共識,大家心態正確,產業融洽,才能進一步談發展。

  憑心而論,國內羊乳、羊肉市場合計年營業額約廿五億元,祗是小餅一塊,但是多少廠商、多少業者爭食,由於羊乳品牌眾多,又有加工廠、自產自銷之分,加以大家全集中在宅配和學童乳市場,產品又缺乏變化,久而久之消費意願降低,實屬必然。

  值得養羊界注意的是,今年元月到五月,台灣地區進口羊奶粉數量比去年同期驟減百分之四十四點八四,進口羊奶粉的金額亦從一億三千九百餘萬元銳減為八千二百三十六萬餘元。

  往樂觀方面來看,進口羊奶粉減少,如果市場需求依然,則可帶動國產鮮羊乳的消費,對乳羊戶是有利的。

  另方面,今年元月到五月,進口羊肉數量和去年同期比較,卻從九千四百廿二噸增為一萬零二百八十二噸,成長百分之九點一。推估,和今年初以來國產羊頭數減少,以及市場傾向低消費額有關。

  綜觀今年初以來,國內乳羊戶歷經前所未有的減量減價收乳,業者為求生存,大體上經營體質已有所調整,不再一昧追求高泌乳量,轉而注重羊乳品質。各羊乳加工廠也因市場客戶減少,要求乳羊戶共體時艱,逐漸架構出產銷調節機制。未來若能在乳品多樣化上著力,下一波景氣來時,乳羊產業應有揮灑的空問。

  在國產肉羊上市拍賣方面,儘管彰化縣肉品市場暫時中斷羊隻拍賣,但並未影響國內羊價。尤其今年八月以來,肉羊市場拍賣行情似有逐步上攻的趨勢,加以一般以為年底肉羊拍賣頭數應比往年減少,後市普遍看好。

  國產羊乳、羊肉在國內市場有一定程度的佔有率與優勢,尤其以本土、新鮮為訴求,是境外進口羊奶粉和進口羊肉所難以取代的,此一特色必須掌握,加以發揮。

  年底我國極可能加入WTO為會員國,基於養羊產業命運操之在業者手裡,為期永續經營,業界能共存共榮,有必要產業大團結,捐棄過去成見,在面對國際市場嚴苛挑戰之際,國內養羊界應自我要求,落實下列工作:

◆未來一年,國產生羊乳成本每公斤降至卅元以下,國產肉羊生產成本每公斤降至九十五元以下。

◆致力羊隻品種改良,養殖精緻化,重質不重量。

◆結合科技知識與飲食文化,提高羊產品附加價值。

◆鼓勵業者合併,統合品牌,減少多層次中間商,直接嘉惠消費者。

◆加入策略聯盟體系,破除宅配框框,廣開行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