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吃伏羊

夏季進補燻羊肉解熱毒

  在老饕眼中,燻羊肉是畜產肉類中極品之美食,夏天能吃到燻羊肉是一種機緣,讓大汗淋漓,不失養生之道。 

  很多人認為,品嚐美食既是斯文的事,所以選在冷氣房,不以出汗為要。不過,如果有機會走到戶外,就在夏日竹林間,就在四下空曠的野地草舍,來一甕剛出爐的燻羊肉,入口後體內濁氣順勢逼出,明著是享羊肉美食,卻是中國古老「伏天吃伏羊」夏季食補的寫照。

  根據外電報導,中國大陸江蘇省徐州市在九十二年七月十六日舉辦第二屆伏羊美食文化節,強調的正是「初伏」(七月十六日)吃羊肉,七月廿六日(中伏)、八月十五日(末伏)也都是大啖羊肉的日子。

  古老傳說,夏天吃羊肉有「冬病夏治,以毒攻毒」的療效。在炎熱的三伏天吃羊肉,促使人體大量排汗,逼出體內毒素,對照本草綱目記載,確有益精氣、療虛勞、補肺腎氣、養心肺、解熱毒、潤皮膚之效。

  國內養羊業以燻羊肉而名者,首推台南縣新化鎮王錦泰,他是南屏休閒農業村負責人、新化大坑里里長,也是古法燻羊肉的傳人。

  王錦泰表示,燻羊肉講究古法,以老式厚重廣口甕為包材,選擇的是四齒(約二歲齡、肥瘦度均勻的國產羊,將剁好的連骨帶皮羊肉、中藥材、米酒置入甕中,以泥土封口,用稻殼為燃料,廿四小時燜燒而得。

古式燻羊肉作法,有點類似目前快鍋,其獨特處在以甕為容器,完全不走味,能將羊肉溫補、鮮美百分百呈現。

王家燻羊肉已在南台灣打響名號,不少北部人也聞香而至,一甕甕香噴噴的燻羊肉在竹林下緩緩出爐,供不應求。

徐州市伏羊美食文化節

掀起大陸民眾夏天吃羊肉的風潮

(綜合外電報導)

  中國大陸江蘇省徐州市今年舉辦「第二屆伏羊美食文化節」,從七月十六日開幕,在為期一個月的活動中吸引三百萬人次到徐州大啖羊肉。

  伏羊美食文化節去年舉辦時,標榜顛覆傳統夏天不進補的觀念,強調大熱天吃羊肉,不袛無礙,反而是「冬病夏治」。

  七月十六日是中國曆法入伏第一天,也就是初伏,當天徐州市三百多家羊肉館家家大爆滿,排隊訂位吃羊肉的十萬民眾,把徐州市羊肉市場炒得火熱。

  大陸民眾在炎熱天氣中吃羊肉,由於佐料以蔥、薑、蒜、辣椒為主,刺激食客大量排汗,很多人大呼過癮。

  這項「伏天吃伏羊」活動的目的,在推廣羊肉,主辦單位也把「夏季進補,儲備冬天耐寒能力」的理念帶入,吸引很多人為養生到徐州吃羊肉。

南屏休閒農業村採古法燻羊肉,堪稱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