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山羊時代是否來臨了﹖

  國內民間首批進口波爾種羊,八月十八日從澳洲運抵台灣,由於頭數不多,短期內難以擴大供給。不可否認是有不少羊農對波爾山羊拭目以待,但保守立場者也多,看法紛歧。

  在雲林、彰化一帶,羊農對引進波爾山羊抱持較樂觀的看法,儘管波爾山羊的屠宰率、精肉率等一般羊肉爐尚未有明確的平均數據,但就活體重量而言,普遍看好牠的屠體重,預期可將台灣地區現階段肉羊屠體平均每隻廿一點三公斤,往上提升三至四公斤。

  根據波爾山羊養殖戶經驗談,波爾山羊第一產兩胎的比率相當高,而且仔羊育成率高,加上物以稀為貴,種畜非常搶手。

  波爾山羊是民國八十四年二月廿五日首次引進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直到九十一年十月十五日農委會審定同意品種登記,成為繼撒能、阿爾拜因、努比亞、吐根堡之後的進口品種。

  恆春分所現有純種波爾山羊頭數有限,要做種原推廣有實質上的困難。也因此,部份養羊農轉而從美國、澳洲、加拿大購進波爾山羊。

  究竟波爾山羊能不能在短短三、五年內取代努比亞雜交羊,成為國內肉羊主流?除了市場需求、羊農飼養意願,養羊產業政策應是關鍵,特別是農政畜試單位如何界定台灣肉羊產業的品種與發展走勢,要不要主動、擴大引進波爾,繼續做更深層的育種試驗評估,乃至於是否研訂具體的推廣步驟。

  養羊產業政策向以不增養、不鼓勵為主軸,而民間養羊業者改變飼養品種的能力有限,也因此波爾山羊時代是一蹴可幾,抑或海市蜃樓,短期內尚難定論。

 

 純種波爾種公羊(右)已在
國內肉羊場繁殖推廣。

   
純種波爾公羊與努比亞雜交第一代具波爾外觀特徵。 波爾山羊的下一代陸續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