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黴漿菌

引起細菌性疾病

山羊是否感染黴漿菌,可經由母羊群乳汁培養加以鑑定。

山羊黴漿菌性關節炎(Mycoplasma arthritis of goat)

病因:

  黴漿菌(Mycoplasma spp.)可感染山羊,引起嚴重的發病率(100%)及致死率(10~30%),只要有飼養山羊的國家,即有此病的發生。山羊黴漿菌性疾病(呈敗血性病症),如接觸性山羊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 CCP)、傳染性無乳症(Contagious agalactia) 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infectious Keratoconjunctivitis)等,而引起本症之黴漿菌重要者有Mycoplasma capricolum 、M. mycoides subsp. capri 、M. mycoides subsp. mycoides (大型菌落)、M. putrefaciens。山羊罹病機會與感受性高於綿羊。

症狀:

  能感染所有年齡、性別及不同品種之山羊,但主要侵害對象以幼年山羊及一歲乳用山羊;一般很少單獨產生關節炎病症,通常會伴隨發生乳房炎、肺炎、無乳症、角膜結膜炎甚而使懷孕母山羊流產;產生關節炎前,於泌乳期間發生乳房炎。 罹病羊隻最初呈現敗血症,體溫升高 發燒(40~42.5℃)、厭食、沈鬱、皮毛粗糙,在發燒幾天病程中發展為關節腫、大跛行,且呈現多發性關節炎之病症,以腕、跗及膝蓋關節為最常發生部位,因為多處疼痛而羊隻顯現持續性躺臥,產生臨床症狀四至十天,如果不加處理治療,通常會發病死亡,亦有自然痊癒者;除了關節炎外,尚可見角膜白濁、結膜炎、肺音明顯及鼻涕增多,而罹病羊隻在經驗上常感染球蟲,產生下痢。

剖檢:

  腫大之關節,經剖開後可見關節腔內蓄積大量關節囊液及黃白色膿樣團塊物,關節軟骨糜爛、關節周圍組織及關節囊增厚,水腫或可見纖維素團塊附著於韌帶鞘上;肺臟呈現區部性紅色實質化病灶及肺水腫、纖維素性肋膜炎及含黃色或夾雜血液之胸水,有些病例可見纖維素性心外膜炎,漿液性或纖維素性腹膜炎、腦膜炎、乳房炎(乳房組織堅實硬固)、淋巴結水腫。

防治:

  1. 一般使用抗生素之治療行肌肉注射,需要5至14天的時間,以四環黴素類(tetracyclines)、巨環類(tylosin、eythromycin、oleandomycin、spiramycin)抗生素及Tiamulin為主;而Iincomycin亦有療效;因為tiamulin行肌肉注射時,對於年輕山羊之注射部位,有嚴重的刺激作用,所以需注意。
  2. 在發生山羊黴漿性關節炎之羊場,因為本病直接接觸為主要傳染路徑,因此,發病之羊隻必須行隔離措施;同時如有泌乳之母羊發生乳房炎時,需加以確定是否為黴漿菌所感染,而發病母羊不得再餵哺仔羊。
  3. 嚴格進行清除帶菌羊隻,當初產之羊隻行泌乳時,可委託政府相關研究機構,從乳汁中培養鑑定是否被黴漿菌感染,必須每年或半年進行一次清除工作,確保羊群的健康。
  4. 定期進行驅蟲工作,因為山羊耳恙蟲(ear mite),在傳播黴漿菌性上扮演媒介的角色,所以必需驅除消滅,可應用目前市售之驅出藥,如害獲滅(invermectin)。
  5. 引起關節炎的病原,並不是只有黴漿菌,如病毒性山羊關節炎腦炎、或臺灣尚未證實之披衣菌性仔羊多發性關節炎、細菌性多發性關節炎,均需加以確診,因為所治療之抗生素有程度上的差異,不能盲目使用,以免延誤病情,加重病程,使整場病勢更趨嚴重。
  6. 如罹病羊隻,在臨床上產生下痢時,必須檢查下痢便,是否有球蟲或其他寄生蟲感染,經確定診斷後,則需行驅蟲措施。(本文節錄自屏東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編印之「山羊疾病防疫輔導手冊」)

山羊接觸傳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 caprine pleuropneumonia, CCPP)

  本病為山羊特有的接觸傳染性疾病,主要呈現纖維素性肺炎和胸膜炎之臨床症狀。

病因:

  由黴漿菌(F38 biotype Mycoplasma)所引發之山羊呼吸道疾病,過去將病原歸Mycoplasma mycoides subsp. capri 。病羊為主要傳染源,病癒後之山羊尚可帶菌並散佈病原傳染。黴漿菌存在於病羊肺組織和胸腔滲出液中,可隨支氣管分泌物排出而通過空氣、飛沬污染環境。

症狀:

  常見於3歲以下奶用山羊;潛伏期短者5~6天,長可達3~4週,平均18~20天。呈急性病例發展,病羊高熱達41~42℃,精神沈鬱、食慾廢絕;不久出現呼吸症狀,呈呼吸困難、濕咳、初期流出漿液性鼻汁,幾天後鼻汁轉為粘液膿性,鼻汁常附著於鼻孔周圍,繼而出現胸膜炎變化,指按壓胸壁表現敏感疼痛。有些病例,患畜發生眼臉腫脹、流或粘液性膿性眼眵。懷孕母山羊發生流產,病羊多在發病7~10天死亡;瀕死羊隻體溫降至常溫以下,倖免不死的轉為慢性,這時症狀不明顯,僅表現瘦弱、間有咳嗽或腹瀉,當飼養管理不良,氣候突然轉變等,畜體抵抗力降低,加速病情惡化,甚至引起死亡。

剖檢:

  死亡羊隻,剖檢肉眼病變,主要發生於胸腔,可見纖維素性肺炎,胸膜增厚、粗糙乃至粘連,胸腔內蓄積多量含有纖維蛋白凝塊液體;而病程較長者病變,肺呈肝樣變性;結締組織增生,甚至有包囊形成的壞死病灶。

防治:

  1. 平時需加強飼養管理、注意清潔衛生、消除誘因,而最重要則在於預防措施,防止引入病羊和帶菌者。新引進山羊,必須行隔離飼養至少一個月以上,觀察是否有發病,待確定為健康後,方可混入羊群餵飼。
  2. 當發生疫情後,立即封閉病羊群,並逐頭檢查,將病羊、可疑帶菌者和假定健康羊分群隔離、治療,健康羊群可進行緊急防疫措施,同時被污染的羊舍、場地、用具和病羊的屍體、糞便等應進行徹底消毒。
  3. 發病山羊,可用抗生素如四環黴素(tetracyclines)、氯黴素(chloramphenicol)、泰農(tylosin)進行治療;國外實驗報告,以泰農效果佳;約有87%罹病羊隻可痊癒康復,但成為帶菌者狀態;所以經治療康復之羊隻,在飼養管理、羊舍衛生環境上的照護,仍需小心處理,才可將疾病控制。

(本文節錄自屏東縣家畜疾病防治所編印之「山羊疾病防疫輔導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