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的養羊智慧(中)

東海大學畜產學系/陳盈豪

前言

  東海大學畜產學系陳盈豪副教授在「我國古代的養羊智慧(上)」,先就〝羊生病行為之觀察〞以及所謂〝亡羊補牢〞有深入淺出的解說,尤其描述古人對於羊隻健康與否的判斷方法與現階段養羊經驗,諸多共通之處;至於利用綿羊的嗅覺來做舍飼管理,防止羊群走失,流露飼養管理的真功夫,值得現代羊農揣摩參考。 以下再就給料、放牧等情節,細數古人養羊所展現的智慧。

三、給料

 (一)芻料槽

  漢朝卜式撰養羊法中提及“積茭之法於高燥之處豎桑棘木作兩圓柵,各五六步許,積茭著柵中高一丈,亦無嫌任羊遶柵指食竟日通夜口常不住,終冬過春無不肥充,若不作柵,假有千車茭擲與十口羊,亦不得飽,群羊踐躡而已,不得一莖入口”。古代飼主要使羊隻充分利用糧草,採用“積茭之法”;即在高處豎起木棍並做成圓柵,茭草積放於其中,任羊圍在柵邊抽食。此方法之好處1. 可避免羊隻踐踏乾草,而造成浪費。2. 可讓羊隻口口嚐到新草,因而增加食慾。3. 節省勞力,無須經常添加草料。

(二)飼料原料

  先人對大豆有獨特之見解,農政全書記載“……三四月中種大豆一頃”,又載“大豆悉皆倍勝”;“凡初產者。宜煮榖豆飼之。”可見當時已瞭解大豆有益於羊隻之發育。大豆富含蛋白質,其含量高達44﹪是很好的飼料原料之一,現今家禽及家畜飼料之蛋白質來源之原料主要用大豆。其理由如下: 1.風味好、色澤佳,深具商品價值。 2.成分變異少,品質安定。 3.胺基酸組成平衡,消化率高。 4.使用上無用量之限制。 5.不易變質故黴菌及細菌污染較少。 6.可取代昂貴之動物性蛋白。筆者曾至位於南部高雄市市郊山麓之肉山羊場參觀,羊農餵以大豆渣(製豆漿後之豆渣),羊隻嗜食。以大豆渣當肉山羊之補充料,羊隻生長亦良好。

(三)補充鹽

  農政全書記載“養羊法。當以瓦器盛一升鹽。懸羊欄中。羊喜鹽。自數還啖之。不勞人牧”。由於羊隻喜食鹽,中國大陸民眾語云:“羊性好鹽,常以鹽啖為妙”。又語云“春不啖鹽,夏不好;伏天不啖,不吃草”,其意為羊隻在春天鹽攝取不足,影響生長,在炎熱夏天對鹽之需求更甚,若羊隻無法攝取鹽,則影響食慾,羊隻不吃草。

(四)欄飼給乾草為宜

  羊隻會挑食,若吃好芻習慣後,例如從採食青草改乾草,則羊隻會拒食,以致於羊隻消瘦,故農政全書記載“……欄圈常要潔淨。一年之中。勿餵青草。餵之則減月表(註一)。破腹不肯食枯草矣”。 (註一)月表:同臕、膘;肥肉之意。

(五)少量多餐

  農政全書記載“每羊少飼。不可多與。與多則不食。可惜草料。有兼不得肥。……。可一日六七次上草”;即飼養羊隻採欄飼,給料不宜一次大量的給予,因為羊隻之採食量並未隨添餵量相對增加,所以草料會浪費,正確之作法應把一日之芻料分為6-7次給料,此與餵牛方式大不相同。上述現象與羊隻之採食行為有關,羊採食量隨著選擇芻料種類之增加而增加,並且當芻料給料量少,則僅有少量的芻料被山羊所拒食。餵飼量增加,則淨採食量及拒食量皆增加,不過以拒食量之增加率較大(圖一)。羊所拒食的芻料應從飼料槽移除,此為一項很重要之工作,因為一旦為羊隻所拒食之芻料,在往後很少被羊隻所採食。 圖1. 苜蓿乾草之給料量對阿爾拜(Alpine)山羊攝食量及拒食量之影響。資料來源:Morand-Fehr(1981).

四、放牧

(一)驅趕

  在晉唐時期,我國養羊技術更加純熟,其對放牧羊隻有所謂“緩驅行,勿停息”(息則不食而羊瘦)。因為羊隻緩慢地邊走邊吃,可吃飽而增膘。假使驅趕太快,羊隻常來不及吃草;若驅趕太慢,則羊隻會停下來休息而不吃草,以上二者均使羊隻消瘦。

(二)牧羊人

  羊群放牧應當找何人較適當呢?漢朝卜式撰養羊法中提及“羊必須老人及心性宛順者起居,以時調其宜適”;即要選用年長且心性婉順之人,因為此種人才能行動順羊性,出牧以天時。明朝農政全書補註“若使急性人及小兒者欄約不得。必有打傷之災,或遊戲不看,則有狼犬之害。懶不趨行,無肥充之理。將息失所,有羔死之患也”。其意義為個性急躁之人及小孩萬萬不得當牧羊人,因個性急躁之人會把羊隻打傷;而小孩則因其性貪玩,而疏於看顧羊群,故羊隻易遭受狼犬之攻擊,並且小孩懶於驅趕羊群,羊隻不易增胖。由於羊隻休息與採食時間不定,小羊漸趨弱且很容易生病死亡。

  個性急躁之人急於驅趕羊群、突然圍捕或大聲吆喝,易造成羊隻出汗,羊農諺語曰:「出汗如出油」,羊隻不易肥育,並且在冬季易出現疥癬。

(三)打草驚蛇

  “打草驚蛇”在成語中意思為比喻事機洩漏,使對方有戒懼而有所防備。而今羊隻放牧必要時要採用打草驚蛇,尤其在夏秋荒草地可能有毒蛇出沒,特別是大雨前後蛇常出沒換氣乘涼,更要多加小心。其方法為先用鞭抽打草叢,使蛇驚竄逃離後在放羊隻進入草叢。在台灣南部之恆春,養山羊隻數不少,號稱為“山羊之鄉”,在早期山羊農把羊隻放牧於山區灌木林間,羊隻被蛇咬傷中毒而死之事件時有所聞。

(四)領頭羊

  在國外有牧羊犬來驅趕綿羊群,而在中國則會利用山羊較綿羊者勇狠之本性來當領頭羊(leader)。故云:善牧者,每群必置羖羊歷羊(山羊)數頭,仗其勇狠,行必居前,遇水則先涉,群羊則皆隨其後。若羊群有落後者,則要鞭打使其跟上,故云:視其後者而鞭之。由於經過長期的訓練與經驗之累積,頭羊成為羊群中的先鋒與標識,故管理羊群以看頭羊為第一要務,當遇到各種複雜情況也不致散群。故云:群羊看頭羊。蒙古人對領頭羊也有獨特之見解;即喜歡“黑頭羊”,因為在高原區冬天風雪大,羊容易迷失方向而走散;若有黑色領頭羊,黑色在白色雪地中則非常的顯眼,散失的羊群便可重新聚集。

(五)方向與地勢

  夏季中午放高地,早晨下午放低地,同時畜群要背向著太陽;即上午朝西放牧,下午朝東放牧,以圖通風涼爽,不致於使羊群中暑。冬季先放高地,後放低地;先陽坡,後放陰坡;先放遠草場,後放近草場,其目的係防陰冷和風雨突襲。

(六)一日放牧之時間

  春夏氣候溫暖,宜早放牧,其原因除了早上太陽較溫和,另一原因為春夏有露水草,牧草濕嫩嗜口,但應防止羊隻貪吃而常得腹脹症,惟對泌乳母羊,則不必過度顧忌,吃了反而膘肥奶多,中國西北地區仍沿用著趕羊吃露水草之習慣;秋春多霜風雪,應晚出牧。另一目的為防止吃霜草,所謂霜草係指帶有霧氣凝集而成冰晶的草,在氣溫與草溫很低的早晨,羊隻採食霜草後會引起腸胃或子宮劇烈之收縮而造成流產。故農政全書記載“……既至冬寒。多饒風霜。”

(七)各季節放牧要點

  1. 春季

  在春季山之放牧要採取“躲青放乾”;即把羊群趕到乾草地放牧而迴避青草地,所謂延遲放牧。因羊群在冬天久未吃青草,難免嘴饞,因此見青就跑,大陸民眾稱之“跑青”,為何放牧要躲青放乾呢?因為跑青最大之弊端如下:

(1)青草萌芽初期之草地,遠看一片綠,近看光禿禿,既矮又短,猶如沙漠景象,所謂“海市蜃樓”,由於羊隻跑路來搶食因而消耗大半的能量,結果能補充能量之青草極少。

(2)冰雪消溶,地面溫濕,過早啃食,不但有礙牧草的再生能力 (revegetation),羊隻踐踏草地也易破壞根系,一般要求草高5-8 cm後才能開始放青。

(3)毒草之競爭力高於牧草,故一般其出土都較早,此時如不加以控制羊群,則羊群急於吃青,也易誤食而中毒。牲畜在田野放牧,其中毒的機會頗高,僅從美國資料統計,在科羅拉多州每年在牧草地由於毒草之損失達10萬美元,在各地放牧之牲畜,因毒草而損失佔牲畜每年死亡總數之4%。南非牧地中由於Geegeia passerinoides毒草危害,兩年中曾有牲畜死亡達200萬餘頭,其中多為小反芻類動物。台灣地屬亞熱帶,有毒植物的種類繁多,依調查台灣野外毒物有136科,408屬,713種。

(4)羊隻長期由吃乾草突然轉為吃青草,則易造成腹部膨脹或下痢等消化道疾病。 由於早春放牧有風險,故農政全書記載“……或春初雨落。青草未生時。則須舍飼。不宜出放”。

  1. 夏季

  夏季多雨,小雨可照常出牧,背雨前進。如遇雷降雨,應迅速避開河槽和溝底,以免山洪暴發時將羊群捲走。應趕至較高地帶,分散站立,不能圈得太緊。如久雨不停,應不時哄動羊群活動產熱,以免受涼感冒。“羊遇下雨天,皮毛須吹乾”,雨淋未乾的濕毛羊,牧後應先在圈外繼續風乾,不能立即趕入。因濕毛正大量蒸發水氣,趕入擠在一起,就易使羊體受熱,毛被也將受到影響。

(1)防止鼻蠅危害 羊鼻蠅在晴朗的天氣十分猖獗,隨時企圖飛附羊的鼻孔產蛆(即以後的鼻蠅蛆),造成羊群極度不安,四處驚惶逃竄,俗稱“跑蜂”。即使不跑,也常以鼻貼地,或貼在他羊身上,以為這樣就能消災免禍。但終究逃不脫產蛆的厄運,有的羊群鼻蠅蛆寄生率高達100%,嚴重影響羊群採食和健康。

(2)遮陰 夏季中午前後,本來氣溫很高,但綿羊卻越熱越擠在一起,都想為其頭部找到隱蔽,一頭貼在其他羊的腹下或胯下,以對方作為“保護傘”,此即所謂“扎窩子”。擠在中間的羊,悶熱不堪,耳根出汗,張口大喘,這會影響羊隻肥育。

  1. 秋季

 (1)減少過度活動

  在秋天盡量減少羊隻游走里程,而游走距離的增加,實際是意味著草地踐踏程度的加深和吃草時間的減少。“秋跑不吃肥”,即說明此期放牧宜慢趕少趕。當羊群肥育至7-8成胖時,不宜再上高山,只宜到半山腰、山溝或灘地草場去放。原因是上山的體力消耗很大,牧民有“上一次山,三天恢復不了元氣”之說。

(2)充分牧食青草

  秋季牧草開花結籽,草便枯黃,在此之前後羊群將出現一段“跑花青”,牧羊者宜把羊群趕到枯草較晚發生之地段放牧,促使羊群延長吃青草之時間。

  1. 冬季

 (1)防止羊群擠壓 在氣溫特低的夜晚,羊為了互相擠壓取暖,常堆積成若干層,俗稱“上垛”,瘦弱者在下層脫身不得,可造成流產或壓死。下半夜之管理人宜加強巡視。

(2)逆風放牧 在放牧風向上,以保持頂風為較好,原因是A.頂風走毛順貼體,體溫喪失較少。B.頂風走草往嘴邊倒,容易吃飽。C.頂風走有助於氣候突變時,好順風往回趕。

(八)羊與馬或牛混合放牧

  中國大陸西北地區游牧民族常把羊與馬或牛混合放牧,此種混合放牧之好處如下:

  1. 充分利用牧草地

(1)地形之利用 不同牲畜在地形學(physiography)有不同的反應:

A. 牛隻在平地放牧最為有利,在山坡地,牛常聚集在平坦地區,而坡度較大則較少利用或不利用。其實牛能越過陡坡,而牛隻常在平地牧食是選擇之問題而不是越過陡坡之能力問題。

B. 羊比其他牲畜能在坡度較大的山坡放牧,由於綿羊與山羊的體型小,有攀登的本能及穩健的步伐,跨越陡坡較體型大之牲畜容易。故羊可取代其他牲畜不喜歡到達之斜坡地放牧。

C. 馬喜歡在平地牧食,不適於斜坡放牧。

(2)牧草種類之利用 牛在多種植物中僅取食極少數的幾種,綿羊取食的種類數稍多,而山羊取食的種類最多(表1 )。在半荒漠草場上,有66%的植物種類為牛所不能利用,而綿、山羊則僅38%。綿羊與山羊比牛或馬較能充分利用雜草與灌木叢之樹葉(表2)。

表1. 各種家畜採食植物種類的比較

畜種 試餵植物種類 採食種類 不食種類 採食占飼餵植物的%
山羊 690 607 83 88
綿羊 563 522 133 80
685 502 183 73
655 420 222 64

資料來源:李(1993)。

表 2. 各種家畜對植物牧食選擇之範圍

plant 牧食(﹪)
  綿羊 山羊
Grass(牧草) 90 70 60 20
Weeds(雜草) 4 20 30 20
Browse(樹葉) 6 10 10 60

資料來源: Bell(1978)Cited by Albright and Arave(1997).

(3)採食均勻度 羊與牛相比,羊的口腔較小,唇較薄,嗅覺較靈敏,僅選取所喜愛的植物,不喜愛的植物即使同在一處,亦將棄之不食。由於羊的牧食常不如牛隻均勻,因此羊與牛最好同時放牧或先後放牧。最理想之放牧順序首先牛或馬放牧,以其喜食長草;次由羊輪放,可利用殘餘的短草。

  1. 保護羊群或尋找遺失羊群 有效的防止羊群受野獸的侵害,牧人可以翻身上馬,以趨獸護羊,或因颳起暴風而羔羊迷失,牧羊者驅馬搜尋,所謂“羊順風而行,每大風起,至舉群萬計皆失,牧者馳馬尋逐,有至數百里外方得者”。綿羊與馬混合放牧之隻數比為6-7:1,所謂“有一馬者,必有六、七羊;謂如有百馬者,必有六、七百羊群也”。

參考文獻

王啟柱,1985。牧地改良與管理,pp. 510-686。國立編譯館,台北。

李志農,1993。中國養羊,p. 345-348。農業出版社,北京。

洪平,1986。飼料原料要覽,p.154。養羊雜誌,台南。

徐光啟,(明朝)。農政全書(下冊),pp. 823-833.,中華書局(重印),台北。

謝成俠,1985。中國養牛羊史,p. 155.。農業出版社,北京。

Albright, J. L., and C, W. Arave, 1997. The behaviour of cattle, p. 9. CAB International, New York, USA.

Morand-Fehr, P. 1981. In: C. Gall, ed., Goat Production, p. 193.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