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羊產褥期間重要疾病的防治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謝瑞春

  台灣氣候高溫多濕,對羊隻(尤其乳羊)生理而言是一種非常大的緊迫,因此母羊在面對外界高溫多濕環境,內在分娩後生理上劇烈轉變,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產科的問題往往使繁殖效率減低,造成流死產與仔羊損失;因此在產褥期間的疾病發生比例與嚴重性應被重視。

  要解決大部份產科問題,應先減少管理上之錯誤。尤需注重母羊配種前肥瘦度的調控、懷孕期間的飼養及產後母羊的護理;以羊隻的產後護理而言,最令人頭痛的是由於產後母羊正值哺育仔羊或泌乳高峰,羊隻耗損大量能量在泌乳所需營養上,即羊隻身處熱能負平衡的狀況,產褥期疾病的治療往往事倍功半,不僅是藥物、人力等金錢上損失,更嚴重的是母羊泌乳量下降或不能哺乳及泌乳高峰不明顯造成收入的減少、飼養成本的提高,以及治療後羊隻不易受孕,或治療無效造成羊隻淘汰,甚或導致死亡,造成牧場經濟上莫大損失與切身之痛。

  因此,當評量羊隻繁殖效率時,應不僅只考慮到失敗的繁殖,同時亦需完善的產褥期間的看護,以避免母羊產褥期疾病,導致往後繁殖效率的低減與損失。

何謂產褥期間(Puerperal)?

  指母羊完成分娩過程後的期間,包括從分娩的陣痛期至生殖系統恢復到正常無懷孕時期的狀態謂之。任何延長產褥期間的原因,都可能影響母羊個別的繁殖性能,但初產女羊產後無法完全恢復至未懷孕前的狀態。產褥的恢復包括:

  1. 生殖道特別是子宮的縮小及萎縮。產後子宮肌肉會持續數天的收縮,藉此過程幫助子宮內液體排出及組織的剝離,使子宮復舊。
  2. 子宮內膜及子宮壁深層肌肉的復舊。
  3. 卵巢功能性的恢復。多發情動物開始有週期性的發情。
  4. 子宮腔內的異物、污染的細菌排除乾淨。

何謂惡露?

  包括子宮的分泌物、血液及胎膜等組織碎片。分娩後2~3天惡露大量排出,初期排出紅棕色,至第8~9天呈血絲狀,14~18天完全不見。正常時不應有臭味。子宮內污染細菌的排除:產後子宮內血液,細胞碎片及脫落的胎膜,提供細菌適當的生長繁殖環境,細菌的排除是靠白血球的吞噬作用及子宮肌肉的持續收縮。動情素的作用可幫助子宮內的自淨,使產後愈快恢復性週期。子宮的復舊過程中,前列腺素扮演重要的角色,若能從產後3天起注射外源性前列腺素,子宮可在6~13天內加速恢復。

  母羊產後疾病大致分為:產道的損傷(分娩時子宮、子宮頸及陰道的破裂);產後倒臥症候群;子宮脫垂;產後代謝障礙(如妊娠毒血症”酮病”、產褥麻痺”、乳熱”);卵巢功能恢復不全,導致不發情、子宮復舊不佳、胎盤滯留(後產停滯)、子宮內膜炎,嚴重時子宮大量腐生菌滋生導致子宮蓄膿症,大量毒素被母體吸收造成產褥性中毒症(產褥熱)或產褥敗血症;蹄葉炎等。母羊產後生殖器官能否正常的恢復,性機能的作用是否完全,與產褥期的復舊是否正常有密切的關係。

  本文謹就臨床所見羊隻產褥期間疾病的發生與防治,提供羊農們參酌,期能完備產褥之護理,減少產褥疾病所致的損失。

一、產道的損傷(子宮、子宮頸及膣道的裂傷)

  分娩經過中常自然的發生產道的損傷,助產操作失當也易發生。在子宮若僅黏膜的損傷沒有關係,但往往使肌層及外膜穿孔,甚至於子宮破裂。

原因:

  1. 胎兒過大、胎兒失位整復時牽引不當,使子宮、子宮頸裂傷。
  2. 子宮捻轉或子宮頸未開,使用催產素使子宮強烈收縮而破裂。
  3. 行胎兒截斷手術時,器械的使用失當,銳利骨端的割傷。
  4. 早期破水,羊水已乾使產道乾燥,強力牽引使膣道下方裂傷與腹腔相通。

症狀:

  1. 損傷及破裂的部位,破裂的程度及時期等症狀不一,僅表層的損傷可見血液,判斷容易。子宮頸裂傷,若傷及大血管引起大出血死亡。
  2. 子宮破裂時,陣痛多突然地變微弱或全部停止,血液流入腹腔,引起腹膜炎及強烈疝痛,脈搏細弱,呼吸迫促然後斃死。
  3. 其他,產道裂傷後,若細菌感染引起體溫上升,食慾廢絕,呼吸、脈搏加快,嚴重者敗血症死亡。

治療:

  1. 若子宮破裂孔小者,催產素連續注射,使子宮收縮止血。
  2. 大量抗生素連續注射,預防感染。
  3. 貧血症狀顯著或大出血嚴重者,應速淘汰。 預後:全層破裂者易繼發腹膜炎;裂創大者,治癒後形成瘢痕,嚴重時會引起子宮膣部及外口形狀的變化,配種時張開不全,受胎障礙,且致分娩困難現象。

二、會陰及外陰部的裂傷

  胎兒過大及胎位不正在胎兒娩出時助產失當;早期破水使產道乾燥;陰門未開強力牽引所造成等原因。特別是初產羊外陰顯得狹小,特別容易發生。

症狀:嚴重者造成膣道與直腸形成相通的瘺管而形成直腸膣瘺。又陰門張開不全,粗暴的難產助產,陰道上壁容易發生裂創(會陰破裂),使肛門與陰道穿通,糞液流入陰門,為不妊症的原因之一。

治療:可用一般創傷縫合療法。

預防:分娩時若胎兒過大,可在陰門三點或九點鐘方向剪開,以避免會陰部裂傷。

三、產後子宮脫垂

  分娩後子宮的一部分或全部翻轉脫出子宮頸、陰道或陰門外稱之。翻轉脫出部份未出陰門者為子宮內翻。大多發生於分娩後,自然分娩或人工助產皆可能發生。

原因:

  1. 子宮收縮不全,子宮廣韌帶鬆弛為最主要的因素;體質衰弱,運動不足;骨盤及會陰的過度鬆弛,強力努責等亦有關係。圈飼羊較多發,放牧羊較少。
  2. 多胎,胎兒過大,胎水過多症,子宮異常擴張,後產停滯的牽引,胎兒強烈牽引等為誘因。

症狀:陰門外明顯可見脫出的子宮,呈暗紅色,上有宮阜存在,隨著時間的經過由於血液循環障礙,發生高度的鬱血現象,變成暗紅色且浮腫,黏膜面乾燥易損傷,裂傷而壞死。

治療:

  1. 先輸液,對症療法。
  2. 以局部麻醉劑(2﹪Procaine)行尾椎麻木;或全身麻醉。
  3. 若有出血,子宮內注射催產素使止血。若未出血,整復後再注射催產素使子宮收縮。
  4. 將脫出的子宮以良性消毒水洗淨,並將附著的胎膜剝離;為使脫出的子宮容積縮小,可用冷水或2%明礬水灌注。
  5. 姿勢對整復的難易大有關係,最好取前低後高的姿勢,由助手將脫出的子宮高舉超過陰門高度,術者以拳頭狀慢慢將脫出子宮納入膣道、腹腔中。
  6. 整復後,為防止子宮感染,注入抗生素。 7、陰門壓定或外陰縫合,以防止再脫出。

預後:隨著時間經過而發生腫大,整復困難;或易污染細菌及損傷,即使整復後易患子宮疾病(子宮內膜炎),呈不孕症的後遺症。

四、產後胎盤滯留

  分娩經過一段時間,由於第二期陣痛後,子宮收縮無力及胎兒絨毛膜與母體宮阜間的異常,使胎膜及胎盤沒有在8~12小時內排出者稱之。

原因:

  1. 反芻動物的胎盤較其它動物複雜接合緊密剝離較難為(如圖1)。
  2. 子宮壁的鬆弛,後產期陣痛微弱是最重要原因。多胞胎妊娠使子宮過度擴張,易使子宮呈弛緩狀態。
  3. 溫度:酷熱高溫時易發。
  4. 誘發分娩使血中黃體素驟降,及實施帝王切開術。
  5. Vit A、Se及血中鈣離子缺乏有密切關係。
  6. 濃厚飼料(高蛋白質),缺乏運動。

症狀:

  1. 產後經過一段時間內後產沒有排出,其臍帶、羊膜、尿膜呈索狀由陰門下垂,診斷容易。胎盤滯留使子宮內惡臭腐敗,產生有毒物質蓄積。
  2. 若未伴隨感染子宮炎症,經2~3天一般沒有症狀出現。
  3. 若伴隨感染,則有體溫上升,呼吸、脈搏增加,無食慾、下痢、乳量減少,外陰部帶有血樣惡臭分泌物。有時伴有蹄葉炎。

治療:

  1. 若母羊無任何臨床症狀,則不予治療,等待自然排出或用手牽引人工剝離。
  2. 產後注射催產素30iu,及葡萄糖酸鈣30~50ml。
  3. 注射大量抗生素。

預防:

  1. 產前及產後注射Vit E+Se、Vit ADE,及葡萄糖酸鈣。
  2. 產後注射抗生素或子宮內置入子宮片。

預後:

  1. 良好處理很快恢復。
  2. 嚴重惡化者,形成子宮炎及敗血症;慢性者,形成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蓄膿症。

五、產褥性中毒症 ( 產褥熱 )

  分娩過程中及產褥期間易受各種細菌的感染(尤其不當的助產),惡露無法排出成為腐敗菌大量滋生繁殖,產生大量毒素而被母體吸收,形成急性經過的敗血症。

症狀:

  1. 本症概因產後子宮弛緩,惡露積留或因後產停滯腐敗而發生。體溫上升高燒,食慾廢絕,呼吸脈搏加快,反芻停止,眼框下陷、脫水。
  2. 因產褥創傷感染者或有產褥性蹄葉炎及自家中毒現象。

治療:

  1. 大量磺胺劑 (Ex. Trimethoprine) ,IV。
  2. 大量廣效性抗生素,及輸液,對症療法。

預後:

  1. 一般呈急性經過,預後良好。嚴重者中毒死亡。
  2. 未痊癒者,形成嚴重子宮內膜炎或子宮肌瘤(持續出血)。

六、乳熱病 (產後麻痺、或低血鈣症)

  本症為產後突然地發生全身麻痺及失神為主徵。乳熱病是代謝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約50%羊隻有潛在性低血鈣症(血中鈣離子下降而無臨床症狀)。發生率與品種、產次(初產少發生,3~4產以上多發)、與乳量(高泌乳羊)有關。常呈急性經過。

原因:

  1. 懷孕末期胎兒骨骼形成需要大量鈣,初乳合成也需大量鈣,懷孕子宮壓迫腸道影響腸蠕動及鈣之吸收。
  2. 飼糧中含高鈣,促進降血鈣素之分泌。
  3. 磷攝食過多,Vit D缺乏,抑制鈣之吸收。
  4. 消化道疾病妨礙腸對鈣之吸收。正常血清鈣濃度9.5mg/dl (8~12),乳熱時下降為4.4mg/dl (3~6)。

症狀:

  1. 第一期:中等興奮之肌肉震顫,呼吸心跳輕微上升。
  2. 第二期:伏臥,頭頸歪斜於一測,心跳增加,脈搏微弱,體溫下降35.6~37.8℃,瞳孔放大無反射作用,輕微鼓脹。
  3. 第三期:四肢伸直完全弛緩,心跳加速(120次/分),心音幾乎消失,意識障礙而昏迷。若未予以治療,母羊則發病死亡。

治療:25% Calcium-gluconate 50~100 ml 緩慢靜脈注射。

【注射要領】:

(1)先皮下注射腎上腺素1.5~3 ml,防止休克。

(2)皮下注射Atropine sulfate,防止不整脈。

(3)若靜脈注射Calcium-gluconate期間有心跳突然增加或異常現象,應停止注射。

(4)60%的患羊注射後30分鐘,15%注射後2小時即可恢復正常;未恢復者每12小時注射一次,經2~3天治療。

預防:

  1. 分娩前二週減少給與濃厚飼料,懷孕後期切勿給予高鈣芻料。
  2. 降低飼料中的鈣磷比1:3。
  3. 產前一週肌肉注射Vit ADE。

七、酮血症 (妊娠毒血症、低血糖症)

  產(前)後6週內所發生的一種次臨床性的代謝性疾病,主要以低血糖症、酮尿症、身體虛弱、眼盲為其臨床特徵。發生率約5~16%,與產次及年齡無關,肥胖母羊與初產女羊易發(如圖2.)。

原因:

  1.  產後2~6週時開始大量泌乳,其攝取的熱能無法負擔大量泌乳所需的熱能,而以體內所儲存的脂肪代謝來供給熱能,使得母羊極度的缺乏營養或造成生理的緊迫,因此造成熱能(葡萄糖)供給不適量而使失去平衡。
  2. 脂肪代謝過程中會產生酮體,而這些酮體需至肝臟代謝。若代謝不完全造成肝臟機能障礙而致病。

症狀:

  1. 消化型:食慾減退至廢絕,開始僅吃飼料少吃草料,反芻及腸胃蠕動減少,消瘦。
  2. 乳熱型:分娩後數天內發生,併發乳熱,意識障礙,起立困難,伏臥姿勢,分泌多量鼻液;若僅以Calcium-gluconate治療無法恢復,且有酮尿。
  3. 神經型:有明顯的神經症狀,興奮、不安、步樣異常、前進後退、盲進及迴旋運動。
  4. 伴隨型:繼發於其他慢性消耗性疾病。

診斷: ☉ 尿中酮體量由20~40 mg/dl 上升至80~160 mg/dl 。

治療:

  1. 50% glucose 150 ml + 50 ml Calciumgluconate / IV。
  2. Dexamethasone 10~20 mg / IM。
  3. Methionine 30~50 ml / IV。
  4. 口服糖蜜或甘油。
  5. 飼糧中添加過瘤胃脂肪約100 gm /天 / 頭。

預防:

  1. 懷孕後期母羊需特別注意營養平衡,尤其能量與蛋白質含量及加強飼養管理。
  2. 分娩前勿過度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