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養羊之發展與近況

譯者/ 農業委員會畜產試驗所 邢湘琳

  越南地處亞洲最南端,屬熱帶氣候,人口約8千4百萬人,其中多達5千1百萬人從事農業生產工作,從2000年至2007年越南之畜產動物生產量發展,其中以羊的成長率最為快速,可見其發展之潛力與重要性。

  資料顯示,越南近年來不論是羊肉之產量或是羊肉價格都呈現迅速增加之趨勢。主要山羊品種為越南本地種與外來種雜交而來,本地種為Co goat與Bachthao goat,外來種主要來自印度之Barbari、Jumnapari與Beetal,以及來自美國的撒能(Saanen)、阿爾拜因(Alpine)與波爾(Boer)。

  在育種研究方面,越南畜產試驗所已建立數個核心族群,將本地種Bachthao、印度種分別與本地種Co goat互相雜交,發現Jumnapari與Co goat雜交之第一世代其九月齡之體重增加25-40%,Bachthao與Co goat雜交之第一世代其效能亦提升了25-35%,顯示雜交後能提升其生產效能。目前肉用品種選育是分別將美國種與印度種、本地種Bachthao雜交後再與波爾雜交,而乳用品種則是雜交後再與撒能或阿爾拜因雜交。

  飼料作物則是使用牧草、禾本科及其他多用途之作物,其種類有Flemingia macrophylla、Trichanthera gigantea、Leucaena Hybrid KX2、Leucaena L. K636、Mulbery(Morus allba)、Banana (Pure Stand)、Gigantea、Panicum Maximum CV Likoni、Brachiaria ruziziensis、Elephant grass等……。

  研究顯示25% dried cassava foliage+25% dried Flemingia foliage+11% cassava root meal+11% rice bran+28% molasses可以取代80%的green para grass,對於成長中之山羊,在飲食方面可給予較佳之飼糧攝取及增重。全株甘蔗可取代Guinea grass作為成長中山羊之基本飼料。針對6-20周小山羊給予補充餵飼甘蔗汁(75%)及大豆(25%)可增加日增重42-55%。波羅蜜(Jackfruit)和Flemingia foliages可作為並取代蛋白質來源,其比例最高可達50%及27%;另自行製作糖蜜尿素磚以補充醣類及氮的攝取。

飼養方式可分為:

  密集、半密集及大量放牧。半密集式較易應用於小型反芻動物,但大量放牧式則為越南現行最為普遍之方式,且不另給予補給品。

健康管理與疾病種類方面:

  主要數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具有高死亡率,但經接種疫苗而獲得控制,如巴氏德桿菌症、腸毒血症、口蹄疫、羊痘。其它傳染性疾病如角膜結膜炎、下痢、肺炎、體內寄生蟲……等,給予感染性治療或草藥療法,85-90%治療後之預後良好。實驗給予含羞草、木瓜、Leuceana能有效對抗線蟲之幼蟲,現已廣泛使用在治療寄生蟲,特別是控制農業禽畜之寄生蟲。山羊畜產品之市場發展:早年受限於市場販售普遍性低,導致越南人對山羊肉製品與乳製品之需求並不高,但近年來有提高之趨勢,且於1998年透過GRRC之FAO/TCP-VIE 6631計畫,發展出收集山羊乳與製作山羊乳酪及優格之新技術。收乳的過程為經徒手擠乳後暫放於鋼製收乳桶,運送至收乳中心並保持良好存放條件。

羊隻糞便之應用:

  將羊糞餵飼蚯蚓以達到大量生產,再將蚯蚓作為餵飼其他動物之用或農作物(蔬菜和飼料作物)堆肥,可達良好之生產效能。此外,將羊糞開發運用,生產可燃性氣體,可作為環保之燃料用途。

  經過越南畜產試驗所一系列研究計畫之改良後,針對山羊產業方面於2002年國民所得每戶收入平均增加了260萬越幣(約合新台幣5,530元),顯示其對於人民經濟之影響。另一方面,此項研究亦獲得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之獎項榮譽,由此可見其對於越南發展山羊產業之貢獻。

  越南之山羊產業研究與發展,經過15年來的努力,已達到初步良好成果,特定之本地種山羊與引進品種雜交育種研究中,其營養、飼料資源之可利用率與品質、動物健康與產品加工過程皆已大致建構完備。未來仍是以提升品質及產量為其長程目標,此外,除了需要越南政府之支持外,更需要其他組織或國家的推動。

(本文翻譯自Dr. Dinh Van Binh於2009年台越畜產業發展研討會中所發表之Research Results and Goat Development in Vietnam投影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