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團體代表與中畜會人員合影

  為瞭解畜禽相關產業心聲、協助解決產業所面臨的問題,本會於今年9月29日上午舉辦「2017全國畜禽產業團體產業升級座談會」,邀集25個產業團體代表,就當前產業面臨的問題與挑戰,相互交換意見,會中並決議,座談會未來將持續運作,每半年召開一次,家禽、家畜產業分開辦理,跨領域之團體如飼料公會、動物用藥公會等,可同時參與不同組別座談。

產業團體發言內容摘要:
食安與環保
  
座談會由本會邱創進執行長擔任主席,王旭昌副執行長與各組組長均出席座談;當天各產業團體出席代表發言踴躍,提出的問題與建議也很多元,舉凡疫病、環保、食安、土地利用、牧場登記、產銷調節等議題都有觸及。其中,中華民國養雞協會、禽肉行銷發展協會、雞蛋運銷合作社及臺灣飼料工業同業公會都提到雞蛋芬普尼事件,認為未來政府在訂定芬普尼殘留容許量標準時,為免蛋雞產業再度受傷害,建議採日本、美國或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的標準,而不可一味追求歐盟的高規格標準。

   另,產業對於食品安全的維護責無旁貸,但在戴奧辛及芬普尼事件上,衛生單位在尚未全面掌握情況下就發布相關訊息,會使產業整體都受到傷害,以今年這兩次事件來說,養雞產業整體損失近10億元產值,影響不可謂不大。希望政府在保護消費者的同時,也能考量生產者,因此建請政府部門能在整體釐清並確認後,再發布新聞。若媒體報導不正確或不公正,也盼中央畜產會以大眾容易理解的語言,立即召開記者會或發布新聞稿澄清,使產業受損程度降至最低。

   由於食安議題愈受民眾關注,卻常造成產業很大困擾與損失,禽肉行銷協會建議,未來衛福部僅掌管熟食產品,生鮮農漁牧產品宜移由農委會主政。

   在環保議題方面,包括中華民國酪農協會、中華民國乳業協會、中華民國肉品市場發展協進會等都反映了會員業者心聲。酪農協會籲請政府要解決牧場與新設建築「先來後到」的問題,避免產生「乞丐趕廟公」的現象;畜牧場土地取得已愈發不易,有些酪農已經營幾十年,卻因後來附近地目變更、新居民遷入,引發環境衝突,而迫使養殖戶不得增建、甚且有遷場壓力,尤其許多地方政府依地方自治權力,要求新設畜牧場應距離商店、廠房、機關(構)、學校或住宅社區周界300公尺以上,都會造成牧場新設或經營困難。

   廢水處理也是近年重大的畜牧環保議題之一,乳業協會認為,環保單位要求畜牧業5年內要降低現有用水量的50%,這樣的要求既缺乏科學根據,也對畜牧業不盡公平(對民生及電子業用水並無設限),故建議農政單位應向環保署爭取放寬畜牧業用水規定。

   肉品市場發展協進會也以毛豬屠宰後產生的豬毛與污泥為例,強調目前臺灣僅剩2家廢棄物再利用處理場,契約價格又年年調漲,協進會建請政府積極輔導新設處理場,以解決這肉品市場廢棄物處理上的最大困擾。

疫病防疫與牧場管理政策
   在疫病方面,養豬、養雞、養鴨產業團體出席代表都認為是產業能否永續經營的重大挑戰,在養豬業,面對的是口蹄疫拔針、豬瘟清除及防範其他傳染病的發生;在養禽業,頭號敵人就是家禽流行性感冒,特別是今年,到了8、9月還有零星疫情發生,現在又將進入冬季,是禽流感的好發期,業界無不謹慎以對。養鴨協會陳自成理事長表示,無論開放或非開放式禽舍(即便有五星級水準),仍無法避免禽流感侵襲,如何有效管理才是關鍵。因此建議農委會建立標準示範場,並籌組專家團隊,實際教導養殖戶如何做好飼養管理及防疫工作,以避免各吹各的調。另期盼政府未來能提供更有效的禽流感預防方式,在制定相關政策時,亦應將水禽各有不同抗體之特性及多面向同時納入考量。

   養鴨協會李鴻忠秘書長補充指出,為了降低禽流感發生,民國104年以後,農政單位對於家禽場飼養登記之申請門檻,從原來3,000隻下修為500隻以上,導致許多原已飼養幾十年的鴨農不符牧場登記要件,由合法變成非法飼養,目前這些所謂非法養鴨場占養殖戶比例高達70∼80%,未來要進入屠宰場屠宰鴨隻或市場行銷時將會發生很大的困難。建議政府在發布新規定或政令時,一定要有配套措施,否則會讓有心合法經營的業者,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合法化。

   乳業協會方清泉秘書長也提到牧場登記的問題,他指出,農委會推動牧場登記證5年換證一次的政策,然而相關法規陸續修訂後,使牧場登記證更新不易,容易產生「合法變成非法」的現象;且需先向鄉鎮區公所申請後,再送縣市政府核准,整個換證過程既冗長又困難,對專心飼養的農民造成極大干擾。期盼能用審查或訪視的機制,取代現行的牧場登記制度。

驗證與產銷
  除以上畜禽產業面對的問題和建議外,乳業協會也提到TGAP與CAS驗證制度整合的問題;酪農協會希望政府兌現承諾,增加預算,以協助草食動物產業因應臺紐簽署經濟合作協定之衝擊;飼料公會認為,政府對具規模之農企業要課徵5%營業稅,農民則免稅,對農企業並不公平,未來產業應要有共存共榮的概念等。最後養豬協會張生金秘書長與冷凍肉品公會高銘穗總幹事針對近期豬肉產銷問題提議,政府不應干預、破壞市場機制,而是應檢討毛豬預警機制是否失靈及探究豬價漲跌是否背後另有原因。

                   資料來源:畜產報導月刊 No.209(November  2017)

▲座談會出席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