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種羊群育種改良為國內山羊產業發展之培元固本且為一項需持續性投入之工作,過去以來一直是畜產試驗所的重點施政項目之一。國內養羊產業多年以來,在產、官、學、研各界通力合作之下,國內山羊種原之遺傳性能改良已有相當之成效,尤其是選育出適合熱帶及亞熱帶氣候環境之珍貴種原,堪為亞太地區各國先驅。但是如何將這些優良種原持續的延續下去,是未來國內養羊產業永續發展過程中的重要課題之一。

國內乳羊育種現況分析
一、活體引種
  
過去國內乳羊業者為提升乳羊群之泌乳性能,不斷自美國及紐、澳等地區引進大量種羊群,其中不乏有性能極為優良之種羊存在。國內乳羊主力品種阿爾拜因及撒能均屬溫帶品種,在熱帶環境下經過數個世代繁衍,已自然選育成耐熱品系羊種,未來對國內羊乳生產或種原(含冷凍精液及冷凍胚)輸出至熱帶地區,均佔有地利與品種優勢。然而,優良乳羊種原自民國70及80年代大量引進國內迄今,並無系統性的選育計畫,且缺乏乳羊群性能改良(DHI)體系,以致許多優良種原流失或性能退化,導致乳羊產業需要經常性由國外引進活體種羊,不僅提高生產成本,且自溫帶引進之羊隻,仍具有環境適應之劣勢及淘汰率偏高等問題。產業目前無論自國內或國外活體引種後,以自然配種方式進行場內羊群育種仍為主要方式。

二、場內選種
  自國內或國外活體引種後,以目前現況看來有三種做法:一是無任何個體標示甚或血統登記的羊場,引進種羊後則逢機配種或批次配種,待其認為有近親之虞時則再次引種,在此情況下幾無選種可言;其次是有個體標示甚或血統登記的羊場,引進種羊後或可依血統進行選擇性配種,然受限於引進種羊個體性能表現好壞無法預期,選種進程十分緩慢;再來則是少數羊場,不僅具有個體標示及血統登記,針對引種之種原強調性能表現,再針對場內性能優劣之羊群進行選擇性配種及淘汰,選種進程相對快速。

三、人工授精技術之應用
  人工授精的應用在家畜的育種上為最簡便且必要之技術,於豬、牛產業上已應用的相當純熟與普遍,然而在國內山羊產業的應用上儘管經過近20年的推廣,每年應用該技術於羊群育種改良方面仍不及整體育種羊群的1%。探究其主要是山羊特殊的生殖道生理構造,導致相對於其他家畜有著更高的難度與低的受胎率、國內山羊人工授精受胎率長久以來普遍無法提昇至國際水平、國內缺乏性能檢定的供精公羊、且進口具後裔檢定冷凍精液昂貴等因素,造成一般農民因成本或心態上信心不足而致推廣成效有限。在提昇山羊人工授精受胎率方面,長久以來一直是恆春分所重視且努力的議題,近年在相關計畫支持下已有突破,但仍需要時間累積操作族群數以驗證實施方式是否穩定,另一方面也秉持開放態度與民間優秀的技術操作者進行意見交流,期於最短時間內將國內山羊人工授精效能提昇至國際水準。此外,恆春分所近年在「種畜禽研究團隊」計畫支持下先後輔導7家民間羊場成立為加值產品供應站,生產冷凍精液達4千劑以上,提供國內優秀種原冷凍精液自由交易平台,或可稍微緩解產業種原需求不足的現象。

四、胚移置技術之應用
  胚移置技術為另一有效且更為快速提升優秀族群育種的手段,恆春分所過去數年致力於羊胚冷凍與胚移置技術等之研發改良,技術層面已達國際水平。惟在山羊產業應用方面,因所需之人工與藥品成本昂貴且須實施外科手術,降低了產業的接受性與應用性。且目前產業中並無國內羊胚進口之案例,因此過去在中華民國養羊協會所主辦的「羊鹿產銷計畫」支持下,每年僅1-2場有意願於自場內種原實施該項技術。

國內乳羊育種技術未來建議
一、個體識別、血統紀錄與登記
  
個體識別為管理之基礎,若個體連羊隻身分識別都沒有,遑論羊群管理,因為是不切實際而且沒有效率的,而沒有血統紀錄與登記,更無育種可言。乳用家畜應用純種且具系譜資料為依據的繁殖,才可藉由持續育種策略而逐漸提升整體遺傳性能,並表現出穩定的泌乳性能。而所謂純種,各品種是有一定的評斷標準,並由客觀公正單位加以認定與證明。

二、性能紀錄
  有了個體識別及血統紀錄與登記,若要談育種制度,則需要性能表現相關紀錄佐證,方才有育種之依據。除了個體各項生長性能,諸如體重與體型外,乳羊首重泌乳性能,因此,如何於自場內收集個體泌乳羊之日產乳量就是相當重要之工作。當然如果能每日都紀錄個別乳量是最好的方式,但礙於各場實際人力與設備等相關限制因素,至少1-2個月紀錄1次是最好的辦法。

三、國內優秀種原核心族群之建立
  以產業長期發展而言,國內無論乳、肉羊皆應自行建立核心的優秀族群。例如自國內乳羊場篩選平均每日泌乳量3.6公斤以上(即250天泌乳期總乳量達900公斤以上)之母羊個體,進行血統登錄或登記,並自分娩後每月一次進行乳量及乳成分檢測。高產母羊一律選用有後裔檢定之法國乳公羊冷凍精液進行人工授精。自血統登錄之世代開始,連續監測3個世代母羊產乳量,以選育出國內高產品系母羊群。自高產乳羊品系母羊所生產之後裔,選拔優良種公羊,供生產冷凍精液或自然交配之用。

四、善用人工輔助生殖技術
  無論人工授精抑或是胚移置技術皆可有效突破時空上的限制,快速提昇種原族群的性能,若能善用這些人工輔助生殖技術在育種改良上將可事半功倍。

五、強化繁殖管理
  提高羊群繁殖效率與仔羊育成率,有效縮短世代間距,加速育種改良進程。

結論
  乳羊育種改良是一項長期且持續性的工作,若頻繁的以活體引種又不適當搭配場內配種及選留制度,則育種將成為一個空洞的口號。然而即便是如同法國乳羊產業發達之國家,在整個山羊育種制度建立過程當中亦經歷一段陣痛期,最後以立法強制方式以及產、學、研密切配合下發展出全國性的健全育種制度。反觀國內,在無任何法令規範下,就有賴產業自發性的建立共識及與研發單位密切配合,進而獲取農政單位的支持,或許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