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羊接觸傳染性化膿性口炎,本病又名口潰瘍(soremouth)、綿羊接觸傳染性膿瘡(contagiousecthymaofsheep)、痂皮口(scabbymouth)、接觸傳染性化膿性口炎(contagiouspustularstomatitis)、傳染性唇皮炎(infectiouslabialdermatitis)、鵝口瘡(orf)。本病是一種副痘病毒(parapoxvirus)引起的病毒性皮膚疾病,會對山羊和綿羊有相似的症狀,但其他野生動物以及反芻動物和人類也有報告,群體發病率可達100%,但死亡率很少超過1%,如果有羊死亡,通常是死於肺炎等繼發性感染或飢餓。

人畜共通風險
  在人類方面,Orf病毒不會人傳人,但人類如果接觸到受Orf病毒感染的動物或工具(例如摩擦到動物傷口的皮帶),就有可能遭受感染,因此高危險群是照顧或處理綿羊和山羊的人,特別是對綿羊和山羊從事以下活動:餵食、灌食、剪羊毛或跟羊玩耍,負責處理遭受感染的器具,工作者本身有開放性皮膚傷口,以及被受感染動物咬傷者,都有高風險可能感染Orf病毒。患者通常在手上出現傷口,傷口可能會痛,可以持續達2個月之久。免疫力較差的患者,例如有自體免疫疾病、器官移植、接受化學治療、服用類固醇等,感染到Orf病毒時,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傷口。
  人的診斷通常以病史和臨床表徵為依據,感染羊隻接觸的人出現有丘疹化膿病灶形成於手指和手臂,嚴重病例可轉移至顏面及軀幹,並有發燒症狀時即應高度懷疑。

病原特性
  羊接觸傳染性化膿性口炎(contagious pustular dermatitis)之病因為副痘病毒(Parapoxvirus)屬、痘病毒科(Poxviridae),兩端鈍圓,含雙股DNA,對乙醚及氯仿具抵抗性,對熱具相當穩定性,經55°C處理仍然具感染力,但加熱至58-60°C半小時,病毒即可被破壞。本病毒對自然環境之抵抗力強,能長年存在土壤中,在實驗室環境的室溫條件下可存活超過20年;此外,本病毒對上皮細胞非常具親和性,當病變癒合後,脫落乾燥痂皮仍然可存活長時間,曾有報告表示自然癒合脫落的痂皮是偵測不到病毒的;羊舍一但發生本病,即使已移走病羊一年以上仍保有感染性,被認為會在場內永久存在。副痘病毒屬包括羊接觸傳染性化膿性口炎病毒、牛丘疹口炎病毒、偽牛痘病毒、小羚羊接觸傳染性膿瘡。羊接觸傳染性化膿性口炎病毒在免疫學上與天花病毒和綿羊痘病毒不同,但與偽牛痘病毒與山羊痘病毒似。

傳播
  爆發時,通常是發生在仔羊。傳播方式可以透過有臨床症狀的羊或其他污染物直接接觸而傳播,或者藉由受污染但泥土或掉落的痂皮造成間接傳播,有些證據指出也有可能沒有臨床症狀但帶原者也能傳播。

臨床症狀
  本病的臨床表現相對有特徵性,主要是痂皮樣病變出現於嘴唇、口唇交界處與口內(圖一),其他部位也有可能感染。一開始會先出現的病變是丘疹,接著是水泡和膿泡以及痂皮形成。痂皮通常會在1-4週後癒合並脫落,如果小羊感染(圖二),可透過哺乳、舔舐傳給母羊,引起母羊的乳頭、乳房和小腿感染,因為會很痛,所以使得母羊會拒絕餵乳使得仔羊飢餓。運輸造成的緊迫也可增加臨床嚴重程度。

 圖一. 痂皮樣病變出現於嘴唇、口唇交界處與
           口內(引自Sheep and Goat Medicine
            second Edition)

      圖二.本實驗室訪查羊場時之受感染
               仔羊照片

診斷
  診斷最常使用臨床症狀判別,即口唇的痂皮樣外觀,其他鑑別診斷包含藍舌病、潰瘍性皮膚炎、山羊痘以及口蹄疫。使用皮膚採樣可以確診,組織病理學可見到角化細胞氣球樣變性及嗜伊紅性質內包含體,越新鮮(越早期)的樣本則更有機會可以看到病毒;電子顯微鏡下無法區別Orf和其他痘病毒,因為形態看起來都一樣。血清學檢查可以決定暴露狀態後和診斷;PCR檢測也是種可靠診斷的方式。

治療
  一般很少對本病採取治療,因為Orf有自限性且通常三週內會緩解,只要過了這段時間,痂皮會自動脫落,然後污染整個環境。本病對離乳後及更大的羊影響很少,剛出生的仔羊可能需要補充食品。有可能會有繼發性細菌感染,如果有懷疑則可投予局部或全身性抗生素。其他治療方式像是電燒、液態氮冷凍治療,若使用軟膏和收斂劑可能會延遲患部癒合。

預防
  本病最佳預防方式就是從沒有Orf的場進羊,更進一步的作法,則是把疑似感染的羊和與其接觸的羊一起賣掉,並且注意日常飼料、飲水和器械是否有被污染。如果爆發本病時,要把病羊隔離,剩下的羊打疫苗,這樣才能控制感染以及減少經濟損失。
  免疫方面,需要選擇山羊專用的Orf疫苗,最好打在沒感染過的羊群,一般是施打後三週會有保護力,但不會認為是終生都有保護力。自然感染康復的羊通常有2-3年的抗性。有些羊場的orf病毒是地方性的,有些場主會選擇和病毒和平共處,因為Orf病毒感染的病程相對短且再感染的羊症狀也比較輕微。

  *代表通訊作者
  E-mailaddress:kwchan@mail.ncyu.edu.tw(詹昆衞)。

 參考資料

1.

Misty A. Edmondson, John F. Roberts, A.N. Baird, Stan Bychawski, and D.G. Pugh. Diseases of 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In: Pugh DG and Baird AN. Sheep and Goat Medicine second Edition. Elsevier, Missouri, 262-264, 2012.

2.

潘銘正,許清曉,李欣蓉。羊接觸傳染性化膿性口炎。引自:人畜共通傳染病臨床指引,第二版。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台北,29-3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