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良種羊.代代相傳

  種畜禽品種改良之基礎是建立在正確與詳細的紀錄資料上,尤其是有經濟價值的生產性狀之測量紀錄。品種改良的主要目標就是要達到選優汰劣的目的,因此,評估一頭動物的性能表現,並釐清不同動物間的彼此關係,包括經由血緣而生的關係,或是經由外在環境所影響的外表行為表現的關係,均為一個品種性能改良不可或缺的項目。種羊登錄制度的建立與乳羊群性能改良作業系統的建置,即為最基礎且最具體的種羊性能改良措施,再應用各種選種技術來發掘具優良遺傳潛能的動物做為種畜,使其特優之遺傳物質可以代代相傳,提供最大的經濟利益,進而為人類帶來更大的福祉。
  我國在歷經加入WTO前的多次與外國雙邊諮商會議的洗禮中,畜牧業的從業人員已逐漸具有產業自主的認知。養羊業的專業形式經營起步相較於乳牛與養豬產業晚,但業者所凝聚的共識與業務的推展卻絲毫不遜色 ,羊隻的成長速度與種羊的進口數量,尤不容忽視。進口種羊對於性能的改進是快速且有效的,但也是高成本的。進口的種羊若能培育成有本土特性,並且成為品種改良的遺傳資源,則定期地自國外引進高性能種羊,將可降低業者的生產成本,進而提升產業競爭力,亦可豐富我國的畜產遺傳資源,為後代子孫留下寶貴的生物資產。這項有前瞻性、影響深遠的大目標之達成,首先業者需加強各項生產性能相關資料的紀錄與保存,並積極地參與種羊登錄與性能改良計畫 (DHI);再借助於育種專家學者的統計分析,我們將很快尋找到對本土飼養管理環境適應良好之優異種羊群,亦可進一步建立健全之資訊流通管道,提供業者相互學習與種羊遺傳資源交換的機會。
  我國種羊登錄計畫剛起步,但在農政單位等多位長官,接力式地由王技正忠恕 、陳科長晉蒼、邱技正紹清到施技士及堯,與台灣區雜糧發展基金會的經費贊助,配合台灣省畜產試驗所研究人員的大力輔導與台灣區種豬發展基金會的拔刀相助,已具雛型。真正的主體應為羊農本身,惟有羊農對登錄工作的積極參與,與對DHI作業的徹底執行,方可健全我國的乳羊性能改良體系。養羊協會理事長莊秋郎先生不餘遺力的推動與秘書林炯仁先生的熱心奔走,那麼養羊產業光明的未來,則是預期可見的。

台灣省畜產試驗所家畜育種系

張秀鑾謹識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