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與討論

紐西蘭白兔種純種繁殖12年(1985至1996年)裡,每窩產仔數至少一頭仔兔誕生才視為正常分娩,合計7375胎(表1)。所有母兔1303頭的產仔記錄中最多產次的母兔893422有29個產次,其每個產次的分娩日期、出生窩仔數、出生活頭數、離乳活頭數和胎距天數列於表2。母兔893422由初產至第29產共距1569天,相當於4.3年之久,亦即年產6.75胎,每胎的胎距平均是56天(1569/28胎)。母兔893422共產下178頭仔兔和育成147頭,離乳仔兔存活率或稱仔兔育成率為82.6(147/178)。表3亦列出第二頭最多產次母兔919875,其年產胎數為6.84胎,仔兔育成率為87.3%(137/157);第三頭最多產次母兔894598的年產胎數和仔兔育成率分別為6.66胎和80.0。至於產下最多子代數的母兔是有23個產次的924449母兔,共產下203頭且為活仔兔,但育成率僅有73.9%和年產6.15胎(表3)。產下最大窩仔數17頭的母兔912033916996,其仔兔育成率分別為61.3(65/106)56.2(50/89),顯示產仔數過多將不利仔兔之育成。

 

一、不同產次的母兔之產仔性狀

母兔不分其分娩所處的年代時,計算第一產至第27產的出生窩仔數、出生活頭數、活仔數百分率、離乳仔兔數和存活率之平均值和標準偏差,並列表於表4。紐西蘭白兔種初產之出生窩仔數為6.37±2.30頭、出生活頭數為5.94±2.66頭、活仔數百分率為91.7±25.4%、離乳仔兔數為4.34±2.89頭、以及從出生到四週齡離乳時之仔兔存活率為65.6±38.0%。出生窩仔數以第三產次的7.20±2.41頭為最多,出生活頭數以第二產次6.82±2.61頭和第三產次6.81±2.80頭為最多。活仔數百分率在1至25產次均高於90%;雖有第27產次75%和第26產次的100%,但兩者之胎數不及10胎。離乳仔兔數以第二產次5.27±2.72頭為最多。離乳時仔兔存活率在1至25產之平均,則介於59.0至72.6%之間。因此,離乳前仔兔之育成率改善是值得探討課題之一。

 

二、出生窩仔數或活頭數之頻率分佈

紐西蘭白兔一胎可生多少頭仔兔和最常生幾頭仔兔的問題,在分析7375胎分娩資料後,可由表5看出一胎最多可生17頭仔兔,而最常生的窩仔數為8頭(16.6%)、7頭(15.6%)、6頭(13.3%)和9頭(12.7%),亦即生6至9頭仔兔的百分率合計有58.2%。出生活頭數最多者為17頭仔兔,而以8頭活仔兔數佔最多(15.5%),依次為7頭(15.0%)、6頭(12.8%)和9頭(12.0%),合計有55.3%的胎數是具有6至9頭活仔數。出生窩仔數是8頭和8頭以上胎數有41.4%,出生活頭數是8頭和8頭以上的胎數有38.6%。出生活頭數是零的胎數百分率有4.4%。

母兔一胎產仔頭數最多有17頭,但根據吳等(1996)自紐西蘭白兔種的經產母兔之摘除卵巢中可回收到18.5±5.7個卵,當以表4的第三產次最高窩仔數平均7.20±2.41頭來換算兔的胚胎存活率,則不及40%(7.20/18.5)。由於排卵數是產仔數的上限,故產仔數多於10頭者,其排卵數必然是10個以上。這個母兔群具有高排卵數和高產仔數的多產母兔個體,若以產下10頭(含10頭)仔兔以上者為標準,則有12.1%的母兔是多產母兔。

 

三、產次別效應

母兔依產次分類為五種產次別:1至5產、6至10產、11至15產、16產至20產、和21至29產,比較其產仔性狀之差異性(表6),發現出生窩仔數隨產次增加而有顯著性下降,出生活頭數和離乳活頭數亦相似,但仔兔於出生時或離乳時之存活率則不受產次別之影響,顯示活頭數之高低乃取決於窩仔數的多少。不計產次的7375胎記錄顯示母兔可生6.71頭仔兔,但有6.35頭仔兔是活的或93.4%的新生仔兔是活的。每窩仔兔有69.9%在四週齡離乳時是活的,亦即有4.80頭活仔兔於四週齡被斷乳。母兔的五項產仔性狀之變異係數介於24.0%至58.8%。

活仔數之頻率分析上,分別於母兔分娩時(表7)和離乳時(表8)來觀察之,並依母兔產次別:1至5產和6至10產兩種產次別比較之。第1至5產母兔分娩時之出生活頭數最多者是17頭,最常有的活頭數是8頭(16.4%),而第6至10產母兔分娩時之出生活頭數最多者是14頭和最常有者是8頭(15.1%)。第1至5產母兔之離乳活頭數最多者是12頭和最常有的活頭數是7頭(14.2%),但第6至10產母兔之離乳活頭數最多者是12頭和最常有的活頭數是6頭。

 

四、夏季效應

圖1是初產母兔分娩月份對其產仔性狀之影響,出生窩仔數和活仔數在各分娩月份雖無季節性變化,但離乳活頭數則有夏季效應存在,明顯地在6至9月份間分娩的初產母兔,其離乳活頭數約少於其他月份者約1.5頭仔兔。這種離乳活頭數差異若以仔兔存活率來表示時,可推測是夏季分娩的初產母兔無法哺育所致或仔兔受到夏季氣溫影響所致,或者是兩者致因均有的狀況。若以仔兔出生活頭數或其存活率來看夏季效應,則懷孕期母兔似乎未受到夏季氣溫影響。

圖2是把母兔依1至5產、6至10產、11至15產和16至20產等四種產次別來看夏季效應對出生窩仔數之影響,大致上各產次別的出生窩仔數於5月份時開始減少,於夏季6至9月份間為最少,待秋季10月來臨後的窩仔數又回升。圖3則比較仔兔在出生時和離乳時之存活率是否受到夏季效應之影響,發現冬季仔兔的存活率最高,其次是春秋兩季,而夏季的存活率最低。母兔是第11產以上時,其仔兔在夏季的存活率亦較低。

整體來看,初產母兔的分娩月份在夏季時,其離乳仔兔數是出生窩仔數的百分率介於50.5至56.3%,較冬季者74.3至77.9%為低。經產母兔於夏季分娩時,仔兔於離乳仍存活的百分率則僅為48至68%。

當以全窩損失率代表母兔哺育力(圖4)或以育有8頭活仔兔以上為多產性(圖5),來看夏季效應時,發現不同產次別的母兔所受到的夏季效應是雷同的。根據表6所有的離乳活頭數頻率資料顯示,第1至5產的4387胎中,有13.7%的胎數在四週齡離乳前已無仔兔存活著,而第6至10產的1832胎中亦有13.6%的胎數是無仔兔存活著。但按母兔分娩月份來看時,發現夏季分娩的胎數中有20.00%至24.14%是全窩損失者;而在冬季分娩的胎數中有全窩損失的比率是介於4.29%至9.68%而已,兩種季節相差一倍以上。母兔多產性以生有8頭以上的活仔兔來表示時,則冬季分娩者有46至56%是多產母兔,但夏季分娩者則僅有22至30%而已。母兔多產且哺育力高是以離乳時育有8頭以上活仔兔來表示時,則冬季分娩者有26至34%,夏季分娩者卻僅有5至11%。

瑞士Pericin and Grieve (1984)之報告指出家兔在人工氣候室光照14小時,19℃和60%相對濕度中,被飼養了3年半,家兔的體溫仍具有季節變化,亦即隨人工氣候室外的自然季節變化,家兔體溫在秋末和冬初達到最高值,間接證明家兔的生理除受氣溫和相對濕度影響外,尚受到環境中的紫外線和食物等外在因素而仍有季節反應。寒帶國家飼養家兔的經驗中,發現天氣過冷時,會對兔的繁殖效率產生冬季低落效應(Winter breeding depression),這種冬季效應首先引起母兔的配種率下降,但公兔的性慾則不受影響。再來是母兔的流產率增加或吸收掉胎兒致有懷孕終止的比率增加,若因而有產仔兔亦是小胎的,通常僅3至4頭且死產或虛弱仔兔。一旦有虛弱仔兔誕生,母兔雖有乳量充足的乳房,但就是不哺乳,而致三至四天內仔兔全窩損失的狀況發生(Cheeke et al., 1987)。

本報告分析1985至1996年間紐西蘭白兔種之純種繁殖的產仔性狀,歷時12年,計有7375胎記錄,當僅以母兔的第1產至第10產記錄來觀察季節效應時,不論產次別分類為1至5產和6至10產兩種產次別,台灣夏季的高溫多濕對母兔的產仔性狀有顯著性的影響存在。單以離乳前全窩損失率來看時,冬季(1和2月份)分娩的母兔發生全窩損失的情況是4.29%至9.68%,但夏季(6至9月份)分娩的母兔發生全窩損失率是20.00%至24.14%,相差達一倍以上。再以生有8頭以上活仔兔的胎數百分率來看時,冬季分娩者是46至56%,而夏季分娩者僅有22至30%。離乳時育有8頭以上活仔兔的胎數百分率更能說明台灣夏季對母兔有導致繁殖低落效應存在,在冬季分娩者是26至34%,但在夏季分娩者則明顯地減至5至11%而已。因此,母兔在亞熱帶國家高溫氣候中會呈現有如寒帶氣候的繁殖低落效應,這種夏季繁殖低落效應(Summer breeding depression)是值得養兔業結合飼養管理、兔舍設計和品種改良從業者研發一套繁殖策略,俾減少母兔夏季不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