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訊
![]() |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名譽教授 吳永惠
一 、 |
隱孢子蟲在仔牛下痢的角色 |
||
台灣地區乳牛場1個月齡內仔牛下痢的原因,與國外相似,8、9成以上是隱孢子蟲、輪形病毒、冠狀病毒和/或大腸桿菌為主的併發感染。其中隱孢子蟲因可在小腸快速分裂
增殖和反複侵入腸壁,引起小腸絨毛斷裂、萎縮和癒合,故單獨或與其它病原併發感染,均可導致一個月齡內仔牛(一個月齡以上對感染有抵抗力)呈現水樣下痢、脫水、體重下降、微
熱、腹痛、食慾不振及嘔吐等腸炎樣症狀,為仔牛下痢最常見的病原。 |
|||
二 、 |
病原的特性 |
||
1. |
隱孢子蟲是一種原蟲。在牛有兩種,一種為寄生於小腸上皮細胞內之 Cparvum,另一種為寄生於第4胃消化腺上皮細胞內之C. muris,以前者之感染較為普遍。 |
||
2. |
隱孢子蟲在小腸反複行無性分裂生殖後,有的會行有性生殖形成卵囊。卵囊約有80%具有厚壁,會隨糞便排出如圖1;另有20%是薄 壁卵囊,可在腸內反複自限性感染。完成此一生活史在小牛僅約2∼7天,所以在小牛和成牛糞中常有無數之隱孢子蟲卵囊如圖1。 |
||
|
|||
3. |
卵囊可抵抗一般常用之消毒水,包括10 ppm氯消毒飲水、稀釋漂白水,一班環境下可活數個月。所以犢牛在一出生即易經由食入污染卵囊之乳頭、哺乳器、初乳或地面糞尿、飲水等途徑來感染。粗估每頭下痢仔牛在1個月內可排放600億個卵囊,每公克糞便平均有600萬個卵囊,而通常食入10∼100個卵囊即可感染。 |
||
三 、 |
感染情形 |
||
1. |
台灣乳牛場如同世界各國,仔牛隱孢子蟲感染相當普遍(依報告推估約6.7成乳牛場,約2.9成仔牛感染),少數會呈現無症狀感染,但多數會呈現下痢。 |
||
2. |
仔牛一出生即會感染,感染3-6天後糞中可發現卵囊,卵囊排放期間為4-13天。大多數犢牛,下痢發生於感染後第3∼5天而持續4-17天,糞便性狀、下 痢的嚴重和持續期間是多樣的如圖2,即使暴露在相似的狀況下也是如此。隨年齡增長後,小牛仍然具有感受性,但其臨床症狀變得較為緩和。 |
||
|
|||
四、 |
治 療 |
||
|
由於隱孢子蟲感染若無其它病毒或細菌之 併發感染,下痢通常都會在持續4∼17天後自己恢恢復,亦即在控制好細菌感染或電解質液補充脫水後,通常都會恢復,故很少用藥物治療。海樂福精(Halofuginone,lntervet英特威) 1mL/10Kg (100µ g/Kg)連續7天,可降低下 痢仔牛數目、死亡率和環境污染。在人,美國准用Nitazoxanide 於免疫正常之兒童和成人患者,此外亦有用 Sinefungin、Azithromycin、paromomycin roxithromycin等藥物。 |
||
五、 |
預 防 |
||
1. |
因新生犢牛下痢症候群絕大多數是隱孢子蟲、病毒和/或細菌的 併發感染,所以要有乾淨衛生之隔離式產房、出生後盡快隔離犢牛於高床飼養、初乳64℃2分鐘以上(可 滅活隱孢子蟲)或30分鐘(尚可滅活副結核 菌、Q熱病原體等),以及生後6小時內讓仔牛喝到至少2公升的初乳,來做整體性控制。 |
||
2. |
消毒水:就隱孢子蟲卵囊而言,二氧化氯(1.3ppm 1小時)比漂白水好。飲水消毒用臭氧1ppm (1mg/升)處理5分鐘亦比用游離氯(常用之水處理法)更有效。64° C 2分鐘以上或72° C 1分鐘以上也可滅活隱孢子蟲卵囊。 |
||
3. |
避免新生仔牛與其他母牛和仔牛的糞便、不潔地面接觸。初生小牛關在一起如圖3或地面未事先徹底清潔、消毒遇,都是易相互傳播病原之常見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