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
「越南乳牛產業評估」參訪報告
◆ 新竹分所 張菊犁/乳協 陳榮泰
一、 |
前言 |
台灣地處亞熱帶,高溫多濕且日夜溫差小的季節維持在半年以上,與大陸型熱帶氣候不同,與以色列「沙漠型」日夜溫差大的氣候也不同。台灣酪農所飼養之荷蘭種乳牛自溫帶地區進口,並由國外進口純種性能優良之冷凍精液配種,經過了三十多年的改良,夏季雖有熱緊迫的情況,仍能生產相當水準之乳量,目前 DHI 每頭每胎乳量平均為 7,150 公斤,可謂培育出「耐溼熱」型的台灣荷蘭種乳牛。 | |
我國已成為 WTO 之會員,在逐年調減關稅、市場自由化等規範下,國內酪農經營面臨極大的競爭壓力。三十多年來,酪農經營始終以出售生乳為主,實事上他們所培育的台灣「耐溼熱」的荷蘭種牛,應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農畜產品,若能外銷到東南亞熱帶地區,或與我國有「南向農業合作計畫」的國家,將促使台灣乳業更欣欣向榮。 | |
我國政府自 1995 年起開始推動「南向農業合作計畫」,與越南有農業合作,著重於農漁業項目,畜牧業尚未開展。越南與我國的氣候、地緣及人文環境相近,此刻又正值越南政府積極發展其乳業。中華民國乳業協會為辦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越南乳牛產業評估計畫」,邀聘學者、專家及酪農等一行 15 人,由邱理事長仕炎擔任領隊,於 2004 年 9 月 11∼19日前往越南考察。主要任務為蒐集越南乳業概況、未來乳業發展及養牛資訊,並宣導說明台灣乳業發展過程與如何培育出「耐溼熱」的台灣荷蘭種乳牛及其性能。期望台灣荷蘭種乳牛能外銷到越南,並由台越雙方農業合作交流,協助越南之乳業生產技術及經驗,改善越南乳業經營及提昇乳業生產水準。台越雙方在互利的基礎下,達到雙贏的乳業合作目標。本篇為參訪越南時,所收集之資料作出之報告,供國內乳業產、官、學界參考。 | |
二、 |
越南之農業概況 |
越南的人口約有 8 仟萬人,80 % 居住在鄉村地區而以農業為生。1975 年南北越統一後,為使人民足食,致力稻米生產,1990 年即能夠生產足夠之稻米,成為米食自給自足的國家。從 1991 年起,越南開始外銷稻米,2000 年糧食產量達 3,560 萬公噸,較 1990 年增加 1,410 萬公噸,1991∼2000 年每年平均增加140 萬公噸,大米出口量 321.2 萬公噸。2002 年糧食產量為 3637.97 萬公噸,較 2001 年減 6.1 %。2002 年 10 月,越南總食物生產量約相當於 36.8 百萬公噸之稻米產量,為世界第二大稻米輸出國,僅次於泰國,越南人民的生活也逐漸改善。自2001 年來,越南政府認為人民仍缺乏動物性蛋白質而逐漸重視畜牧生產,尤其是豬與乳牛,訂定養豬與乳牛發展條例,而成為農業生產重要角色。目前有牛 460 萬頭,其中 9.5 萬頭乳牛,280 萬頭水牛。馬 13 萬匹,羊有 80 萬頭,豬有 2,650 萬頭,家禽 2 億 4,000 萬隻,禽流感流行期間銷燬 4,390 萬隻,禽畜生產佔農業總生產約 30 %。 |
![]() |
![]() |
![]() |
圖 1.越南的本地牛為辛第牛 |
圖 2.荷蘭乳牛與辛第牛交配之雜交 |
圖 3.越南荷辛雜交種牛(G2),乳 |
三、 | 越南之乳業概況 |
(一) |
乳牛品種、乳牛族群分佈及泌乳性能 |
1. |
越南的本地牛為辛第(Lai Sind)牛,亦即越南本地黃牛,體型小,產肉和產乳的能力低(圖 1)。1972 年越南即開始發展乳業,用荷蘭乳公牛配種越南的本地牛而成之荷辛雜交牛(F1),有 90 % 家庭式牧場飼養這類牛隻。公營牧場也飼養辛第牛及荷辛雜交牛(F1)作為種牛,生產的小女牛作為推廣之用。F1 荷辛雜交種牛每胎次約 1,000∼1,200 公斤乳量,體型小約 500 公斤,全身黑色,偶於四肢飛節以下內側現白斑,乳房小,四乳頭集中,臀部傾斜,為辛第牛的特徵(圖 2)。荷辛雜交種牛(F1)再與荷蘭乳公牛級進雜交所生之第二代(G2)及第三、四代之雜交牛(G3、G4)(圖 3),乳量約為 3,000∼3,500公斤。乳牛體型約 550 公斤,全身黑色,白色比例隨著級進雜交代數增加,但乳房容積均很小,四乳頭集中,未去角的牛隻留有很明顯的長角。 |
2. |
布拉曼(Brahman)肉牛與荷蘭乳公牛雜交之第一(F1)及第二代之雜交牛(G2),乳量約為 2,000∼3,000 公斤左右。乳牛體型約 600 公斤,全身黑色,偶現白斑或白花紋或黑紋比例在 90 % 以上,頭部極似布拉曼肉牛,耳垂,具明顯肩峰,乳房容積小,四乳頭集中,臀部傾斜,極具肉牛布拉曼體型(圖 4)。 |
3. |
2001∼2004 年期間,越南從國外進口約 10,000 頭左右之荷蘭乳牛,其中(1) 8,000 多頭來自澳洲,每頭價格為 1,400∼1,800 萬越盾,折合台幣為 3.5∼4.5 萬,目前有 2,000 多頭後代。(2) 1,000 多頭來自紐西蘭,每頭價格與來自澳洲之荷蘭乳牛價格相近,目前有 300 多頭後代。(3) 240 頭來自美國,每頭價格為 3,000∼4,000 萬越盾,折合台幣為 7.5∼10 萬。(4) 160 頭來自泰國,每頭價格為 1,800∼2,200 萬越盾,折合台幣為 3.8∼4.6 萬。以上越南進口之荷蘭乳牛均為商業牛。 |
4. |
在公營牧場有部份娟姍牛及娟姍與辛第雜交種牛(F1),後者體型小約 500公斤,全身黑色,頭短而兩眼間深凹,極似娟姍牛,偶於四肢飛節以下內側現白斑,乳房小,四乳頭集中,臀部傾斜。主要目的在探討娟姍牛及其雜交牛(F1)在越南之適應性及提升乳脂率。 |
5. |
2002年越南之乳牛族群總數約有 50,000 頭,至 2004 年乳牛總頭數己達 95,000 頭,88 % 為雜種牛,12 % 為荷蘭乳牛。乳牛群 6 % 為研究單位所有,94 % 為農戶或乳牛場所有。近年來每戶牛群頭數增加速率非常快,超過 20 %。越南乳牛族群 70 % 分佈在南部,約 24.9 % 分佈在北部,其餘 4.4 % 在中部及高地省份。酪農所擁有的大都是小牛群,也有大至 50∼300 頭泌母牛之牛群。表 1 為越南乳牛族群發展及荷蘭種乳牛泌乳性能。 |
![]() |
![]() |
![]() |
圖
4. Brahman肉牛與荷蘭乳公牛 |
圖 5.公營牧場所飼養之自然配種公牛 |
圖 6.公營牧場所飼養之進口荷蘭乳牛 |
![]() |
![]() |
![]() |
圖 7.飼養乳牛牧草品種-狼尾草 |
圖 8.飼養乳牛牧草品種-天竺草 |
圖 9.公營乳牛場牛舍外觀 |
![]() |
![]() |
![]() |
圖 10.公營乳牛場牛進口荷蘭種乳牛群 |
圖 11.個體戶酪農牛舍外觀 |
圖 12.個體戶酪農住家旁牛棚外觀 |
表1. 越南乳牛族群發展及荷蘭種乳牛泌乳性能
年 度 |
乳牛總頭數 |
荷蘭牛頭數 |
荷蘭牛每胎乳量 |
雜交種荷蘭牛 |
雜交種荷蘭牛每胎 |
1990 |
11,000 |
2,000 |
2,800 |
9,000 |
2,100 |
1992 |
13,000 |
1,600 |
3,200 |
11,400 |
2,200 |
1994 |
16,500 |
1,500 |
3,300 |
15,000 |
2,300 |
1996 |
22,000 |
1,500 |
3,400 |
20,500 |
2,500 |
1998 |
27,000 |
1,450 |
3,500 |
25,550 |
2,800 |
2000 |
32,000 |
1,500 |
3,800 |
30.500 |
3,100 |
2001 |
38,000 |
1,800 |
4,100 |
33,900 |
3,300 |
2003 |
95,000 |
10,000 |
4,500 |
85,000 |
3,500 |
(二) |
乳製品市場 |
在 1990 至 2001 年間,越南國內乳製品消費快速增加,所生產之乳量也快速增加,但並未達到越南市場之需要量。在 2001 年,進口之乳粉及乳製品總量約為相當於 50,000 公噸之鮮乳,2002 年越南國內總乳生產量為 85,000 至 90,000公噸,只達到越南乳製品需求量之 10 %。目前 2004 年乳製品自給率為 14 %,即約有 86 % 之牛乳及乳製品自海外進口以達越南消費所需。乳製品以保久乳為主,越南國營乳業公司所產乳品占70 %,其次為外商,因市場需求大,自產牛奶不足所需,沖泡奶粉還原為保久奶仍占相當比率,鮮奶銷售則受限於冷藏保存設備而不普遍。 | |
(三) |
乳牛飼養管理及經營概況 |
越南乳牛飼養者概分為公營牧場及個體戶,前者為政府出資,個體戶則為私人事業或企業,或為外商或為台商。圖 5 至圖 16 簡要說明越南飼養乳牛摡況。 | |
(四) |
越南未來乳業發展 |
越南政府於 2001 年 10 月公告 2001∼2010 年乳牛生產及乳業發展計畫。發展乳業之主要目的是增加乳生產量,以達到越南乳製品需求量及改善鄉村農民收入。越南有 64 個省市,該計畫公佈後,有 30 個省市要發展乳業。設定全國乳牛之頭數目標,在 2005 及 2010 年分別為 100,000 頭及 200,000 頭,年乳生產總量分別為 165,000 公噸及 350,000 公噸,乳製品自給率分別為 16 % 及 30 %。 |
![]() |
![]() |
![]() |
圖 13.個體戶大小牛群混養在牛舍內 |
圖 14.每次產乳量可達 20公斤之雜種 |
圖 15.個體戶酪農集乳桶及擠乳時 |
![]() |
![]() |
![]() |
圖 16.個體戶酪農住家 |
圖 17.在越南河內辦理之說明會 |
圖 18.在越南胡志明市辦理之說明會 |
四、 |
檢討及建議 |
(一) |
2004 年越南有乳牛 95,000 頭,計畫逐年增加,到 2010 年為 20 萬頭,其間除自行繁殖外,也須每年自國外進口純種乳牛投入生產,以該國近年來自澳洲、荷蘭、美國、泰國進口牛的經驗,澳洲荷蘭牛雖然售價較便宜,但據南方畜產研究中心報告,初步認為澳洲荷蘭牛不適合越南。雜交種牛雖耐熱性強,但其每日乳量比純種之荷蘭牛低。飼養純種乳牛經營效率高,越南若進口台灣「耐溼熱」型之荷蘭乳牛適應越南氣候環境,可減少進口牛早期被迫快速淘汰的損失。台灣種牛的輸出至越南,應可加速其乳業之發展。 |
(二) | 根據我國畜牧法及種畜禽及種原輸出同意文件審核要點(詳閱酪農天地 53 期),台灣荷蘭乳牛出口須檢附由中華民國乳業協會所核發之登錄証書(血統登記或登錄證書)。台灣可外銷到越南的乳牛種類,包括孕女牛、 6∼12 月齡女牛及第一胎乾乳孕母牛。越南也希望台灣能提供乳牛冷凍胚,乳牛冷凍胚出口也須檢附由中華民國乳業協會所核發之乳牛冷凍胚登錄証書。 |
(三) | 國內 DHI 牛群乳量平均 7,000 公斤以上的母牛有 10,000 多頭,配種後所生之小公牛有 5,000 多頭,這些小公牛經登錄後,也可外銷到越南,作為越南雜交牛之自然配種之種公牛,也可促使越南雜交牛乳量性能改良。 |
(四) | 台灣荷蘭乳牛若外銷到越南,台灣飼養管理乳牛之技術、牧草飼料栽培之技術與牛乳加工銷售經驗須跟進,乃因越南在這些方面技術經驗仍有相當改善空間,飼養台灣荷蘭乳牛者若沒有這些方面技術經驗,台灣荷蘭乳牛在越南性能的表現可能大打折扣而被誤導性能很差,越南也主動請求我方技術輔導,於北、南越兩場說明會中表露無遺(圖 17、圖 18),但基於互惠原則,仍以購買台灣乳牛後,台灣才提供越南詳盡完整之乳業發展配套措施作為售後服務。 |
(五) | 越南河內市農業農村發展廳及外貿廳於今年 11 月 6∼9 日聯合主辦第三屆農業綜合展示會,大會安排於 11 月 7 日上午 8:00∼11:00 召開乳牛及養豬生產研討會,飼養乳牛戶報名 150 人,大會請台商戴成文先生轉信息至乳業協會,乳業協會再度請作者張菊犁前往參加研討會。並於 11 月 8 日在駐越南代表處姚祕書廣麒安排下,作者並與中央畜產會王旭昌先生,台灣區種豬發展協會劉祕書長桂柱分別拜訪河內市動物防疫檢疫分局之分局長黃開先生及越南農業農村發展部農業局副局長黃金交先生,並收集到以下資訊: |
1. |
越南沿海港口檢疫站的附近地區因進出口動物檢疫,偶有口蹄疫疫情發生,但目前疫情已控制。 |
2. |
越南農業農村發展部農業局(負責規劃全國乳業政府單位)已將 9月14日, 本參訪團所辦理之說明會資料整理,於 10 月12日向越南副總理報告,越南副總理指 示越南公營牧場及企業乳牛場今後進口乳牛,優先考慮進口台灣荷蘭乳牛。 |
3. |
台灣已獲世界動物衛生組織認定為「 使用疫苗之口蹄疫非疫國」,動物是可以移動出口的, 台越雙方可儘速簽署檢疫條件, 台灣的乳牛和豬即可出口至越南,但越南政府非常關心乳牛和豬出口到越南的價格。 |
(六) | 建議台灣荷蘭乳牛外銷到越南及出口檢疫條件與台越未來乳業合作等項列入未來我國與越南之雙邊農業合作計畫重點,以互利我國與越南之雙邊農業合作計畫重點的基礎,達到雙贏的農業合作目標。 |
參考文獻
1. Agroviet Report. 2002. Dairy Cattle Production in Vietnam and Development Plan for 2002∼2010.
http://www.agroviet.gov.vn/en/stories/TinTiengAnh/DairyCattleProductionInVietnam.asp
2. Do Kim Tuyen and Hoang Kim Giao. 2002. Dairy Cattle Production in Vietnam and Development Plan for 2002∼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