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蛻變中的台灣乳業
◆畜試所 謝昭賢
一、前言
政府於民國 61 年開始設置乳牛專業區,至今已走過了 30 年之艱辛歲月,台灣酪農一路走來備極辛苦,從平均每戶 6 頭乳牛,每頭每年產乳量 3,000 kg 以下,到目前平均每戶 159 頭,每年每頭乳量 6,000 kg,這些養牛經驗是一點一滴不斷地累積起來。提供國人健康衛生之鮮乳,也不斷地增加社會之工作就業機會,創造富麗農村景象。在 93 年度乳牛牧場評鑑中,由於本人擔任全國性牧場評鑑委員之機會,得以參觀比較全國各地優良牧場之經營措施。這些措施都是經過數十年不斷地摸索與改進,所得到寶貴經驗之精華,頗值得尚未進入優良評等之牧場,加速改進經營方式之參考,以因應未來之挑戰。雖然國人乳品消費量低,但大家一起努力,再次創造我國進入 WTO 後之不同經營方式,以提高牧場經營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確保消費者對乳品衛生安全之信心。為了將本次總評審之優良牧場經營之優點,作為其他牧場的示範,以為將來營運改進之參考,本文列舉了總複審過程中,這些優良牧場經營之優點,以供酪農互相鼓勵與參考之用。
二、使用本土芻料、降低飼養成本
在台灣地區,大自然賦予生命力旺盛之牧草與燦爛的陽光、和足夠的水分結合在一起,生產出最新鮮之牧草,全年無需使用農藥,源源不斷地供應牛群高級新鮮之芻料,生產安全衛生之生乳,以提供國人營養健康食品。種植牧草可配合使用牧場之有機肥,在貧瘠土壤作大面積之生產;使用本土牧草可降低乳牛飼養之草料成本,穩定草源,有效地利用國土資源;另可蓄積土壤水分,增加地下水之儲存量,減緩集水區之尖峰流量及延長尖峰流量時間,降低對集水區下游之災害;保護土壤表面,降低雨滴直接打擊土壤之衝擊力,減少土壤沖蝕。台灣發生天然災害時,它是受天然災害影響最少,受國家災害補助最少之作物(圖 1 至 圖 3)。
三、使用環保牛床加高床、提高經營效率及形象
圈飼動物飼養方式下,廢棄物之操作、處理、儲存及土壤利用方面,應朝向減廢與減量及循環利用之方向進行,來防止廢棄物對牧場周圍環境之污染。許多酪農已開始從牛隻排泄物做起,設置高床以便牛糞尿以重力或踐踏之方式,自然地讓糞尿落入糞溝,不再以水沖洗牛舍,牛舍內因而保持清潔乾淨,經營效率得以提高;再以環保牛床提供牛隻舒適之墊床,使牛隻得到良好之休息環境;配置良好之固液分離及堆肥設備,加上防止雨水混入固體牛糞之措施,牧場之環境自然獲得改善,形象亦愈來愈好(圖 4 至圖 8)。
四、開闢健康產品、增加生產利潤
鮮乳、奶粉、優格、優酪乳及乾酪(俗稱起士)為生乳的重要加工品。近年來乳品消費量下降,由於酪農所生產之生乳為唯一產品,造成生乳生產過剩,冬季鮮乳在市場上價格因而急遽下降,影響酪農之收益。為使乳品能夠有效地銷售,因此須要開闢多元化乳品來因應。以家庭式或酪農班來結合觀光資源之策略聯盟方式,製造成具有地方特色,完美包裝,容易攜帶,方便饋贈親友之商品,藉以促進乳品之消費量,以增加酪農之利潤;另外把乳品引進餐廳,成為各地餐廳之主要招牌菜。如早餐類:鮮乳、優格、優酪乳及乾酪;午餐及晚餐類,如:牛奶套餐火鍋、起士子排套餐、焗烤當地水果、焗烤當地特產、牛奶冰棒、冰淇淋、焗烤各式炒飯、焗烤各式麵類、焗烤海鮮類、起士餅乾類、起士蛋糕類、起士麵包類。台北凱撒大飯店起士蛋糕、德州香蔥起士牛肉堡、起士豬排套餐、歐風起士水果盤等,這些都是吸引消費者前往消費之食品,有益身體健康之乳品菜餚呀(圖 9 圖 12)!
五、配合週休二日、轉型休閒牧場
政府實施週休二日後,國人一日遊或二日遊之休閒活動大增。國內許多面積較大之牧場,漸漸成功地轉型為休閒牧場或休閒觀光牧場。這些牧場之主要特色為土地廣闊、綠草如茵、乳牛悠閒生活、配合山坡地之樹蔭及寧靜安祥的鄉村景色,逐漸受到都市消費者之喜愛;土地面積比較小之牧場,作為地方性之乳牛生態教育牧場,以提供附近學校學生實際牧場工作之生活教材,也提供國人休閒參觀;如果土地面積不夠,短時間無法容納大量遊客之牧場,則可成立家庭式或酪農班乳品製作及販賣牧場,其內容為展示乳品加工過程,讓遊客參觀並販賣產品,加深遊客印象,使遊客對產品更具信心(圖 13 至圖14)。
在經營休閒牧場時,為了兼顧乳牛之飼養與防疫之工作,利用植生緩衝帶、玻璃帷幕或以電腦監控方式,將乳牛與遊客隔離,但為了使遊客有臨場之感覺,以電腦螢幕或以大型液晶螢幕展示乳牛生活之動態,將可兼顧休閒與動物防疫。
六、使用網路資訊、獲取科技新知
台灣號稱電腦硬體王國,相關電腦產品銷售全世界,我國之酪農業亦需隨著資訊時代之腳步,將養牛事業逐漸資訊化。電腦可大量地存取分析複雜資料;相關養牛資料,可輸入電腦,由電腦代為計算處理,提供牧場管理人員經營決策之參考;亦可利用寬頻網路迅速獲取及傳送資料;並可將牧場生產之乳品,通過網路下單,再將產品以快遞方式送達訂貨者家中,或通知訂貨者前往居家附近之商店取貨。目前有些酪農利用電腦製作損益表、淘汰牛及牛群管理資料之分析,亦有透過監視系統,進行牧場內外之安全監控(圖 15 至圖 17)。
七、注重環境衛生,建立養牛新形象
要建立養牛新形象,必須先注重牧場周圍環境衛生。台灣地區國民所得日益提高,消費者對產品衛生安全之要求水準日益提高,不論是牛舍內,抑是牛舍外之環境整潔,務必要脫離以往克難之經營方式,將牧場周圍環境整理得清潔美觀(圖 18 至圖 20)。
八、注重防疫衛生、確保牧場安全
落實畜牧場自衛防疫工作,加強飼養場所與設備之消毒、環境改善及病媒的驅除工作;確實掌握國內草食動物疫病發生狀況,有效加以控制並積極清除國內既有之動物傳染病(圖 21 至圖 24)。
九、參與公益事業、建立公益形象
生乳為初級產業之產品,它與一般農業初級產業產品一樣,在生產過剩時期,有生產時間集中、數量龐大、不易儲存及價格傾跌等特性。為提高產品價值,利用加工保存、品質控制、完美包裝及宣傳廣告可達到提高產品價值之目的;為了進一步提高消費大眾對乳品的信心,需要朝向符合環保要求、維護生態環境、合乎社會需求之公益形象及售後服務去努力。有了合乎社會經濟需求之乳品後,才能穩定地增加消費群,那麼我們的乳牛業,才可永續經營。
十、積極培養下一代、經驗傳承永續經營
有年輕的一代加入,乳牛產業就有希望。鼓勵年輕的一代,在求學之過程中,將所學之技術,應用於乳牛之飼養管理。年輕一代快速地吸收新的知識,新的智能及技術,亦有豐富之創造力;將多元化之技術及創新觀念應用於乳牛之經營管理時,往往能夠突破困境,創造新生機。創業維艱,守成不易,牧場如要永續經營,許多誘因及鼓勵要不斷地加入,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加入是永遠不能缺少的。
十一、結 語
由於我國位在亞熱帶環境,不是荷蘭乳牛生長之適合溫度;穀物及牧草需要依賴進口。因此國產生乳成本較高,我國之生產成本幾乎為歐美及澳洲等乳業先進國家之一倍,酪農必須體會這些現實,如要提高我國乳業之競爭力,必須採用省工省時有效率之經營方針。雖然目前我國酪農大部份具有完全日糧混合車(TMR)、鏟斗機等,以便利於操作生產;但尚需全面地加強利用本土芻料來降低飼料成本、使用環保牛床加高床以提高經營效率及形象、開闢多種健康乳品來增加生產利潤、配合週休二日以轉型成休閒牧場、使用網路資訊以獲取科技新知、注重牧場環境衛生來建立養牛新形象、注重衛生防疫以確保牧場安全、參與公益事業以建立形象、積極培養下一代以經驗傳承。走過全國許多牧場,經評鑑審查優良者,應繼續努力提升養牛效率及形象,降低生產成本,使產品更具競爭力;經評鑑審查未達 85 分以上者,應加強改進牛場經營管理,或觀摩優良牧場,配合自己牧場之經營現況,調整牧場營運方針以降低成本,提高牧場經營效率,提升至優良牧場之行列。
![]() |
![]() |
圖 1. 充分利用台灣地區之陽光、水分及牧草,以 |
圖 2. 狼尾草收穫及切割機。 |
![]() |
![]() |
圖 3. 以切割之狼尾草供作 TMR 料。 |
圖 4. 沖洗會產生大量之廢水。 |
![]() |
![]() |
圖 5. 墊料床為無排放水之管理方式。 |
圖 6. 環保牛床加自動刮糞機。 |
![]() |
![]() |
圖 7. 環保牛床加高床之一。 |
圖 8. 環保牛床加高床之二。 |
![]() |
![]() |
圖 9. 生乳產品多樣化:乾酪(起士)。 |
圖 10. 生乳產品多樣化:優酪乳及布丁。 |
![]() |
![]() |
圖 11. 生乳產品多樣化:優酪乳及麻糬。 |
圖 12. 生乳產品多樣化:牛奶豬肉火鍋。 |
![]() |
![]() |
圖 13. 具有熱帶園藝之四方牧場。 |
圖 14. 寧靜安祥之伯恩牧場。 |
![]() |
![]() |
圖 15. 牧場損益收支系統。 |
圖 16. 牧場監控設備所擷取之畫面。 |
![]() |
![]() |
圖 17. 乳牛資料分析管理。 |
圖 18. 長條型牧場之門口有園藝作為緩衝地。 |
![]() |
![]() |
圖 19. 長條型牧場之門口與牛舍間建立景觀。 |
圖 20. 大型之圖案明白顯示牧場之經營主題。 |
![]() |
![]() |
圖 21. 標準消毒池,設置於各種車輛必經之通路上。 |
圖 22. 利用圍牆將牛舍與外界區隔。 |
![]() |
![]() |
圖 23. 欠完整之牧場防疫紀錄。 |
圖 24. 完整之牧場防疫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