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集錦

酪農成功的秘訣─參加登錄檢定

宋永義

一、

日本民選第一位首相的遠見

諸先進國家中除日本外都是傳統酪農國家。日本於二次世界大戰敗戰後深深檢討國本之各行各業,其中差距最大者為酪農業,乃在振興農業中以建立似歐美之酪農為主體的農業為酷的動員產官學促使發展酪農,務求與歐美傳統酪農國家同步。
戰後日本繼東久邇稔彥王與幣原喜重郎2內閣後1946年5月由外交官出身之吉田茂組閣為吉田第一次內閣,後自1948年10月吉田當選眾議員並第二次組閣任民選首任首相,後至1954年12月止連任三、四與五次組閣為日本任最多次首相者,然於第一與第二次組閣中均親自兼任為農林大臣(部長)。吉田於戰後日本經濟之復興盡最大之努力,1947年5月公布新憲法,1948年5月日本重新出發成立荷蘭牛登錄協會制定登錄辦法,1950年5月國會通過法律第209號「家畜改良增殖法」,等同於我國之「畜牧法」但較注重於家畜之育種改良。1951年9月簽署締結舊金山對日和約等建立新日本國之礎石均在渠任首相之大半時間內完成。1948年當自加州康乃馨牧場引進第一頭生產種公牛用公小牛到達橫濱時,吉田首相曾前往迎接秀出發展酪農之決心,奠定日本荷蘭牛之改良基礎,終使戰後日本脫胎換骨以非傳統酪農國擠進世界先進酪農大國。

二、

我國酪農的披荊斬棘

相較於諸先進國,酪農為我國的新興產業,台灣於文明新化前並無酪農。有關酪者只有利用含有8% 高脂率與高固形物之水牛乳,量雖少但相傳市鎮近邊之農家常有以水牛乳製成『牛奶粒』即鮮乾酪(soft cheese),在清晨街上叫賣。或間有應各地傳教士之要求以赤牛擠乳供飲用。酪農雖非我國傳統農業,但我們有極豐富的綠色草資源供牛所需,成功的酪農須要有堅定的意志,吸收一切新知投入智識經濟,有成功的酪農始有健全的台灣農業。

(一)

自都市近邊的擠乳業開始 :

1897年台灣首次自英國蘇格蘭引進愛爾夏乳牛,之後於1902年也有自澳大利亞引進乳牛的記錄。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自日本內地陸續導入許多荷蘭乳牛,台灣的新興都市近邊的擠乳業焉然形成。1932年已有牧場75家,飼養泌乳牛1,706頭,惟至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時,毀損近半。牧場僅餘47家,泌乳牛873頭,是年乳產量1,075公噸。

(二)

二戰後之復興 :

1947年,聯合國救濟總署配發台灣75頭乳牛,因係美國酪農所贈送,除荷蘭牛外尚有愛爾夏、更姍牛、娟姍牛、瑞士黃牛、與乳用短角牛等等,概分發大學與試驗所。台大牧場原留存有台北帝大時之荷蘭牛外,加入愛爾夏、更賽牛、娟姍牛、瑞士黃牛、與乳用短角牛等多彩多姿,也造成爾後台大之荷蘭牛多級進之雜交乳牛。1955年為發展乳業,將接收日產而成之國營台灣農林公司畜產分公司之基隆牧場、台北牧場、新竹牧場、中部牧場、與高雄牧場開放民營,加速發展乳業,至1956年已有擠乳牧場78家,泌乳牛1,874頭,戰後10年已恢復戰前水準,是年產乳量2,970公頓。

(三)

酪農的發軔

1949年中國軍民大量轉進台灣後七年的1957年,政府開始推廣酪農。在桃園縣鹹濕地區收穫較差稻農為對象,一戶貸放二頭荷蘭乳牛成立20戶酪農,發軔台灣都市近邊擠乳業外的酪農事業。
雖然只是兼業養牛戶或稱有畜農家而離專業酪農甚遠,但政府投入酪農講習訓練不貲,反應良好,推廣地區遍及台北、新竹、及中部各縣。1960年4月7日,台大畜牧系李登元教授領導的人工授精研究團,於台大牧場創下第一頭由美國冷凍精液受胎的荷蘭乳牛在台灣生產的記錄,奠定我國的乳牛改良100%利用冷凍精液的優良政策。1961s年代後,機耕等動力機械的發展,赤牛與水牛相同,都極需開發另一新用途以符民生所需,廢耕牛保護法,發展以乳牛為主肉牛為輔的酪農事業成為我國的養牛政策。至1964年底已有乳牛飼養戶356家飼養乳牛4,915頭。牛乳生產量大增,但進口乳品仍充澈市場,收乳工場無法全部收購,酪農血本無歸乳業危機眨現。
為解決乳業困境,1965年經濟部公布『乳業改進原則』自進口商及乳品廠抽取進口捐,補助推廣鮮乳,辦理學童乳之補助等乳業安定工作。1971年酪農戶408家飼養乳牛8,161頭。1974年加速農村建設政策下於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縣之23個鄉鎮設立乳牛專業區,計增加456戶酪農飼養12,382頭乳牛,平均一戶飼養27頭,是正規模大力推展酪農事業。酪農安定發展經十年之1975年,因大量進口冷凍牛肉使國內肉牛價格崩盤,酪農生產之公仔牛售價大跌至一折價錢,淘汰母牛價亦跌至剩3.5折,酪農血本無歸離牧者眾,史稱乳業第二次危機。政府以調高收乳價格因應並穩定酪農之發展,1979年酪農戶數降至698戶,惟乳牛頭數卻增加至21,708頭。愈十年,收乳食品工廠增多,產銷調節順利,台灣酪農脫離十年一輪危機的惡夢。1988年酪農戶數達最高峰之1,455戶飼養乳牛69,861頭,之後酪農追年擴大規模,戶數年年遞減而一戶飼養乳牛頭數遂年增多。2006年,現有酪農戶數636戶,飼有52,269頭泌乳牛如表1。
自表1知近5年內酪農戶遞減15%,這些離牧而消失約115戶酪農都因未注意記錄乳牛乳量等諸記錄,執行乳牛血統登記登錄檢定進行改良,遂無法使下一代乳牛一代比一代好,使經營逐年愈堅苦,終至失敗廢養。另一面,配合改良策略用心改良,勵行血統登記登錄檢定測乳,熟知各牛的產乳量與遺傳背景,促使下一代乳牛一代比一代好,自血統遺傳上改進牛群遺傳素質,使經營愈來愈好輕鬆的增加收入,也使酪農的專業、大規模化,每頭母牛年產乳量遞增,年平均已超過6,100 Kg/頭,排名世界第15名內,台灣邁向成為亞洲主要酪農國家。

表1. 近年我國酪農戶、泌乳牛頭數、產乳量與每頭牛年產乳量

年 度

酪農
(戶)

泌乳牛
(頭)

產乳量
(t )

每頭母牛年乳量
(Kg)

1990-`9 9*

986

59, 273

288, 439

4, 849

2000

819

66, 140

358, 049

5, 414

`01

767

65, 125

345, 970

5, 312

`02

751

64, 517

357, 804

5, 546

`03

715

59, 467

354, 421

5, 960

`04

674

54, 615

322, 660

5, 908

`05

638

53, 151

303, 496

5, 710

`06

636

52, 269

323, 165

6, 183

資料來源:農業統計年報, 2006  *:1990-1999年之10年平均

三、

堅苦的酪農仍有成功秘訣

乳牛的登錄檢定為歐美傳統酪農先進國之所以先進的原因,成功的酪農卻都有相同的秘訣,即自己留有牛隻的血統系譜記錄,且積極配合乳協參加登錄與DHI(檢定測乳)之改良計畫。

(一)

登錄檢定的歷史

自野生動物馴化為家畜後,經長久的天擇與人擇雖緩慢但也有所改進成現存各地域的少數本地種,如我國的赤牛、水牛或桃園種豬。惟造成現有的高生產效率的改良種家畜卻在18∼19世紀之短短幾百年間。當時英國之殖民地包括北美洲及世界各地,為供應各殖民聯邦所需種畜,家畜亦成為貿易商品,極需積極改良提高畜產品之質與量,於18世紀後葉始有顯著之進步,而家畜血統系譜之登記登錄也成為現代化家畜育種的契機。

1.

開創家畜登錄制度的英國 :

將原始的本地種家畜改良成現有之改良種,肇始於英國之篤農Robert BAKEWELL(1725-1790),R. Bakewell氏可稱為現代化家畜育種之父。渠於1760年代首留有自飼綿羊之後代記錄以資選拔育種,開始個人的種畜登錄制度。渠為改良農場家畜性能,以已淘汰種畜之骨骼,或研究使用防腐劑製成已淘汰種畜標本相互比較,再比對其後代性能,以後代性能之優劣為選種標準,此後代檢定或家系選拔的方法沿用至今。Bakewell氏另具慧眼,如同中國戰國時代之伯樂之相馬的高超技術,以外貌審查便很準確的選拔肉用或役用家畜。這些改良措施依據的是各家畜的明確的血統系譜記錄,但以個人的登錄制度影響有限,渠盡量擴大影響範圍於種畜愛好者間。渠等當時尚未有遺傳學亦無科學基礎,但已有家畜之特徵為自親代傳予子代之概念,要有好的子代必選自好的親代。又注重體型外貌,於肉用畜骨細者多肉有利,也重視早熟性與早肥之生長性。血濃於水,為使好形質確實傳給子代,不避違近親交配進行選優汰劣,至今其理論仍屬正確。如1791年純種血統馬登錄簿(Thorougbred Herd Book),1804年育成之短角牛名牛慧星(Comet)號之利用高近親係數之傑出肉用種公牛,乃使種畜血統系譜的登錄系統成為英國的全國性種畜登錄制度,開啟現代化育種的先河。1822年短角牛,1846年白面牛(Hereford)等登錄簿(herd book)相繼發行加速家畜改良。英國也因家畜登錄的完善,成為供應全球各種家畜的出口國,並成為當時世界的超級強國。

2.

美國對荷蘭牛的供獻 :

現代化乳牛的改良卻始自1871年之美國。是時正值美國獨立建國之百週年,有識之士以既自歐洲渡洋立足新大陸有年,作為一新而獨立的國家必需摒棄歐洲包袱,不再各自改良各不同品種乳牛,將黑白荷蘭種乳牛限定為單一品種的乳牛,發軔世界第一個荷蘭牛(Holstein)協會,早於荷蘭開始乳牛的登錄與檢定迎頭趕上歐洲諸國。美國一開始便以檢定泌乳能力為主的檢定與登錄並重的穎新方法,集中力量矢志改良固定純化適於美國的品種,促使荷蘭牛的飛躍改進美國之功最大。美國依據個人血統系譜記錄知現存的荷蘭牛系自德國荷斯登堡(Holsteinburg)地區引進之後裔,故將其稱為荷斯登牛(Holstein)。此荷斯登實非荷蘭Holland (Netherland)荷蘭國之稱,故為正名,不久又另組成Friesian牛協會使用荷蘭人對本土荷蘭牛的稱謂,以凸顯在養荷蘭牛的原產地應為荷蘭之意。幸於1885年兩內容相同會名不同之登錄協會合而為一,改稱Holstein-Friesian協會(Holstein-Friesian Association of America)已逾百年後現已改名單稱荷蘭牛協會(Holstein Association of America),帶領美國酪農改進乳牛育種。在乳牛改良上,美國一開始便注重數據記錄與血統遺傳,百年來使荷蘭牛成為生產效率最好,世界飼養頭數最多的第一大品種,美國的努力著焉。

3.

促使檢定試驗成功的德國與丹麥 :

1887年德國公佈禁止活豬進口法令。德國一向為歐洲經濟大國,自鄰近國家進口諸多豬肉滿足消費,但除英國以屠體或屠肉之經一次加工處理外,其餘均以活豬進口。德國國會乃議決「要肉不要污染」之禁止活豬進口法令,令當時之丹麥篤認此法令為丹麥條款,但另一面卻促使丹麥立即開設種豬性能檢定試驗站,試驗比較丹麥肉豬與英國肉豬的屠體性狀。經17年之試驗研究,於1905年丹麥宣佈世界第一個中央檢定站之改良結果。此後以美國為主的西歐諸國以合理的育種制度加強種畜登錄及普及測乳檢定,並籌設檢定站,登錄與檢定相得益彰,在各種家畜育成具高生產力的品種,大量取代本地種,使現存之改良種家畜散布世界各個角落。

4.

日本的經歷 :

日本於明治維新時之1911年(明治44)成立荷蘭牛協會與娟姍牛協會,行使乳牛數據的收集與血統之客觀的公證人,促進乳牛本土化之改良。這一歐美的先進制度移植亞洲,其成效雖不可謂著,但仍引發日本成立各種種畜登錄協會,樹立種畜登錄為家畜改良的根本辦法之觀念。1937年(昭和12)12月28日農林省令第53號公布「牛登錄及乳牛能力檢定事業獎勵規則」,大力支援勵行家畜登錄與檢定事業。當時在軍部主導下,日本將登錄事業二分為中央主管「本登錄 (Hon Toroku)」即真登錄由中央畜產會(後帝國畜產會)辦理;「假登錄 (Kari Toroku)」即臨時登錄之基礎登記由地方團體如各縣畜產會或登錄協會辦理。羽部義孝教授(1943)極力推行本土與引進種家畜之登錄外,對當時軍部操控之中央畜產會將種畜登錄分中央與地方的二分法表示難於贊同。1945年二次大戰終戰,軍人領政之二分法登錄制度隨日本之敗戰瓦解。
1948年5月28日,戰敗國日本重新出發成立日本荷蘭牛登錄協會制定登錄辦法已如上述。戰後不及5年之1950年5月27日,日本國會通過法律第209號「家畜改良增殖法」取代戰前之獎勵規則,明定各級政府需積極輔導家畜登錄與檢定事業。依法執行「家畜改良增殖法」,使日本於戰後50年由非傳統酪農國家躍上世界十大主要酪農國,在荷蘭牛登錄與檢定的改良制度上與美、加等國同步。

5.

我國的經歷 :

相較於同樣的亞洲國家,中國在紀元前600年之春秋戰國秦穆公時伯樂便有相馬之學。上舉伯樂者名孫楊,在現代家畜育種學上雖沒有英國Bakewell氏之有名,但早於其約2,000年前便有選種與登錄的想法。不幸的是中國一向專制封建,幾千年來之愚民與壓制不准結社營黨,個人的單發行為終未組織成團體發揮整體效果。
從中國的歷史與戰前戰後的日本經驗,知先進的登錄與檢定制度需配合有先進的國體。種畜登錄與檢定制度,乃要求飼養種畜者於最基層選留種畜為替國家改良家畜的開始,故需有開放民主的自主性與自發性,群策群力匯成全國一體的改良目標始克有成。
1975年5月1日由台灣養豬協會開始實施全國性優良種豬登錄,發軔我國種畜登錄制度。荷蘭牛之登錄卻於1974年由乳業改進協會(現乳業協會)總幹事黃遠清與幹事林再添規畫實施全國性乳牛群改良計畫(DHI)工作。畢竟飼養乳牛不同於豬或水牛之為我國傳統家畜,酪農無法體會成功的酪農需將生產財乳牛做登記登錄,與參加DHI之測乳檢定,要飼有一代比一代好的乳牛之理念,使乳牛群改良登錄計畫牛步化,形成官欲唱而民不舞的情況。
種畜登錄的家畜改良方法,在畜牧增產效果上屬緩慢而不見急效之功,先進國的先進制度,非一般急功好利及短視之落後國家所接受或擁有。反顧我國種畜登錄的歷史,1970年代正處於經濟開放之畜牧產業的起飛期,發軔乳牛登錄與種豬登錄計畫中,種豬登錄的順利推行乃至成功的形成制度,以致現在諸成功種豬場均能將成名種公豬之血統系譜如數家珍。而乳牛登錄之跚跚難行,反映出當時官唱民隨的養豬農民與官唱民不舞的酪農在先進水準上之隔差,與酪農未盡了解乳牛登錄檢定之效果所致。
登錄與檢定效果上,大家畜優於較小家畜,故在家畜改良上乳牛登錄的改良效果優於種豬登錄效果。荷蘭牛是台灣現有家畜中之最大型者,在育種上也是最需要優先加強本土化的家畜。在本地勵行登錄與檢定,加強擇優汰劣,盡快育成適地適種的台灣荷蘭牛實為當務之急,亦合乎畜牧法所定種畜需有血統登記、登錄資料之規定。

(二)

血統登記、登錄檢定為成功的秘訣

1. 因堅苦故要改良 :
處於堅苦經營的酪農,為求能安定經營提高生產性與降低生產成本,便需改良你的乳牛。改良的重要性不以增加飼養頭數或以多給精料增加泌乳生產量等短見方法著手,而是雖緩慢但必有永續效果之使每頭泌乳牛能提高其生產遺傳性潛力上著手,改良成具優秀泌乳能力之牛群始能成功。於乳牛的乳量或乳成分率、體型等形質自親代遺傳給子代之遺傳率,乳量約30%,乳成分率有50%,體型形質在10-30%間。今經實施乳牛測乳檢定(DHI)與使用經種公牛之後代檢定後之冷凍精液配種,使國內泌乳牛群之遺傳潛力逐年提高。於酪農而言,以參加DHI測乳牛月報表上各泌乳牛形質資料之遺傳評價進行選優汰劣,務使下一代更新牛有更好的泌乳遺傳素質之配種改良計畫,才是提高生產性之致勝要點。

2.

登錄的意義 :

留取正確的記錄為酪農進行改良的第一步。你的記錄若不正確,無論經如何高超的統計處理分析也不能得到正確的結果。血統登記登錄為各牛個體記錄的骨幹,於何時、何地、何父母牛所生等血統系譜資料之蓄積,於酪農或國家之乳牛改良上均至為重要。如在種豬登錄檢定拍賣場,常聽到「這血統係『創記錄』(近年以體型、生長與遺傳均優而聞名)後代」等交談內容。於乳牛,酪農的小牛群中也必有因血統之不同產生的遺傳性差異,至希各酪農戶能積極參加登錄測乳檢定,當累積記錄有年便能如種豬場間之談論各種豬的性能與遺傳,能以血統系譜品頭論足你所注目的乳牛便是成功的酪農。另一面,國家的乳牛群改良(DHI)計畫,亦可利用此等登錄測乳檢定資料,活用登錄檢定親代或祖代資料以評鑑進口冷凍精液,使精液進口商瞭解血統系譜的重要,找出適合我國水土之優秀血胤乳牛。

3.

登錄的好處 :

血統登記登錄為基層的酪農替國家累積最基本的乳牛記錄。於酪農戶而言登錄的好處有 ;
(1)乳協頒發的血統登記登錄證書為各牛的「身份證」能證明其血統身份。
(2)可據以選留高遺傳性之優良血統。
(3)可預先發現不良遺傳性牛。
(4)可防止近親配種。
(5)由參加DHI測乳牛之資訊可知其所生女牛之遺傳素質,據以預估其將來性。
(6)各牛之性能、體型等資料有利牛隻之交易買賣。

(三)

本土化的荷蘭牛是南向的保證

1. 登錄是本土化的根本辦法 :
荷蘭牛是台灣現有家畜中之最大型者,在育種上也是最需要優先加強本土化的家畜。以色列飼養荷蘭牛的環境比台灣苛刻,仍能成功的育成斯土斯地的自己的荷蘭牛,達到世界最高的每頭母牛年平均產乳量記錄,1994年國際乳牛檢定成績評比委員會(ICAR; 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Animal Recording)公布以色列荷蘭牛測乳檢定奪魁記錄如表2。

表2. 參加ICAR世界主要國家1994年荷蘭牛測乳檢定成績

參加國

檢定數*

擠乳天數

乳量Kg

乳脂Kg

乳脂%

蛋白質Kg

蛋白質%

檢定牛率

以色列

66,654

332

10,280

321

3.12

306

2.98

82.5%

美 國

4,071,029

305

8,730

320

3.66

280

3.21

48.9

加拿大

278,028

305

8,309

307

3.69

267

3.21

61.2

日 本

286,884

305

8,209

313

3.81

258

3.14

43.3

荷 蘭

693,154

305

7,511

336

4.47

261

3.47

77.4

義大利

562,051

305

7,398

260

3.51

231

3.12

47.3

丹 麥

394,404

365

7,331

312

4.25

244

3.33

82.0

西 德

1,179,674

321

6,815

292

4.28

277

3.33

72.0#

法 國

1,951,949

305

6,465

262

4.05

208

3.22

54.5

東 德

895,616

310

5,449#

243

4.46

189

3.47

72.0#

*:檢定頭數係各國年報所收集之擠乳頭數即已乾乳之頭數
#:德國為同一登錄檢定制度

為了加強與加速乳牛適應本地水土發揮遺傳潛能,只有在本地勵行登錄與檢定,加強擇優汰劣,盡快育成適地適種的台灣荷蘭牛始克有功。

2.

登錄牛的市場區隔 :

登錄牛與非登錄牛的價差與市場區隔至大。酪農的所得主要來自產乳的收入與出售牛隻的收入,一般前者約佔8至9成而後者在20% 之間。成功的酪農之收入會有部分來自出售牛隻的收入,而乳款的收入佔總收入之成數便能降低。當出售牛隻收入增加至近總收入之半時便可稱為育種專家或種牛戶(Breeder)。不問是淘汰母牛或新女牛,因其登錄做得好有明確的血統系譜與亮麗的測乳成績,其淘汰牛亦稱為推廣牛仍相當優秀,故不僅受歡迎售價也較高。

3.

台灣是亞熱帶地區的高科技國 :

台灣既為WTO會員國且為低緯度亞熱帶之高科技國家,只要台灣的荷蘭牛如同台灣的種豬,具有與高緯度溫帶先進國所擁有的登錄檢定等先進國家的育種制度與登錄檢定證明,台灣必將擔當東南亞之南洋諸國的種牛種羊之供應國。
台灣酪農產業,不僅要生產高品質牛乳,在供應滿足國人消費之需要中,再做好荷蘭乳牛的登錄與測乳檢定,選優汰劣改進荷蘭牛的耐熱性,使荷蘭牛本土化後,便可輸出南洋諸國,東南亞廣大的推廣牛市場極待吾人達成南向目的。

四、

有先進的酪農始有先進的國家

諸先進國家等同於先進酪農國家,我國之是否能成為先進國有賴基層的各個酪農戶的先進程度。自最基層的酪農能厲行乳牛的血統登錄與測乳檢定等先進制度,發現最適台灣水土的好牛血統留種改良各自乳牛的遺傳素質,提高永續的生產潛能以安定酪農經營。然要酪農踏出參加血統登記登錄,需各冷凍精液進口商之協助,依法於進口精液或種原到岸後向乳協辦好血統登錄之轉登錄,始能與酪農共同努力以赴建立我國的乳牛登錄制度。
如圖1為我國乳協現行荷蘭種乳牛血統登錄流程圖。依此登錄辦法,酪農於申報小牛之出生登記時需有父母牛血統系譜資料,其中父牛血統證明必來自精液進口商之以該國外登錄證書轉登錄之我國血統登錄證書,亦為血統登記牛或血統登錄牛之父牛的證明。具血統登錄牛後依其產乳與繁殖性能便可進階成為泌乳能力登錄牛或繁殖能力登錄牛,而各性能經後代檢定並確定無遺傳缺陷時便有機會榮獲高等榮譽登錄牛。此高等榮譽登錄牛必對我國乳牛改良作出巨大之貢獻,其DNA將永留台灣綿綿的表現遺傳潛能至永恆。擁有如此國寶級乳牛必為酪農達人,同時也是該進口血統登錄種原即冷凍精液進口商之無上光榮。

 

註: #: 為種原(精液)進口商於種原到岸後須向乳協辦理轉登錄取得該種原血統登錄證書
*: 父母雙方具明確血統系譜.    M±SD: 平均±標準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