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嘉義大學獸醫學院獸醫學系 賴治民

 

 

前言

  山羊於一生中,就像人一樣,常常必須承受許多不同的疾病,有些疾病比較好治療,有些則會造成其死亡。我們常將疾病分為傳染病及普通病,也可以將疾病分為病原性疾病及非病原性疾病。而病原又可再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寄生蟲性及普利昂性(Prion)。此文將介紹山隻常見之細菌性疾病。細菌性病原又可直接區分為革蘭氏陽性及陰性二種。本文將利用不同的感染部份進行細菌性病原的區分。

  

乳房炎之細菌性病原

  乳房炎為重要之經濟損失疾病。無論是乳羊或肉羊,在哺乳階段或全期,均有乳房炎的問題。對肉羊場最簡單而最重要的乳房炎問題應該是無乳症。在無乳的情形下,仔羊無法得到良好的營養,通常最後會在不知不覺中,羊隻因營養不良,簡單的說就是飢餓而死亡。防止這種方法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仔細的觀察母羊,是否有食慾不良,疼痛,精神不好等情形,也可以觀察仔羊是否有飢餓,第四胃不飽滿或無明顯排出或減少糞便排出的情形,當然糞便的顏色或形狀,也是必須注意的,由於這有關於下痢,就先不在些陳述。

  乳房炎主要分為革蘭氏陽性菌感染及陰性菌感染。通常而言,陽性菌感染所造成的乳房炎之治療較為簡單,尤其是鏈球菌的感染,使用一般的乳房炎軟膏即有明顯的療效。但在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情形下,尤其是感染超過三天才發現的情形下,治療失敗的情形非常高。在革蘭氏陰性菌感染的情形下,由於細菌會產生內毒素,故於感染第一天或前三天,即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包含了乳房的紅、腫、熱及痛。在一般的治療方針為加速乳汁的排出,故使用催產素、按摩及用冷水沖,通常有一定的療效,故需要併用抗生素軟膏或針劑治療,則必須先將乳汁擠出後再治療,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細菌性下痢性疾病

  無論任何年齡的羊隻,都常因不同原因而下痢。在成羊或仔羊下痢原因或許略有不同,但無論是任何年齡的動物,我們都需首先思考,這個下痢問題是不是因為寄生蟲感染所造成,在進行任何判斷之前,是不是有先進行寄生蟲的驅蟲工作,有關於寄生蟲的問題,有機會再另開一章節討論。

  在我們過去的經驗中,易造成下痢的細菌有大腸桿菌、克雷伯氏菌、沙門氏桿菌及梭菌等。這類細菌主要是造成黏狀便、若有腸毒素的產生,則非常容易見到水樣便或噴水狀糞便。病羊容易虛弱,脫水、呼吸困難,最後將頭放在二腳中間(酸中毒),若無及時的補充電解質及水份,尤其是重碳酸根離子,羊隻則進一步會死亡。

  在此,我們也要介紹新的文獻中指出可能與下痢有關的腸道細菌性病原,如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產氣莢膜桿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 梭菌屬(Clostridiales bacterium),及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等,無論在任何情形下,腸道菌叢不規則或突然因各種原因改變菌落相,一定會造成不等程度的下痢。

  在改變菌落相的原因有什麼呢?第一種最常見的原因是突然之間的食料改變,例如,本來是吃狼尾草的,突然之間改吃苜蓿。第二種是突然之間給予大量的抗微生物製劑,例如,突然之間爆發乳房炎,所以給予針劑的殺菌劑,造成腸道微生物菌叢的改變。第三種是暴食或不吃,例如,仔羊在吃教槽料時,最強壯、最大隻的仔半爭食太厲害,造成梭菌的增殖而死亡;或羊隻生病,或羊隻剛生產完,突然之間給他一些好料等等,都會造成羊隻的下痢。第三種原因的下痢,理應進一步觀察,但是畜主常常就直接投與抗微生物製劑,最後造成菌相進一步紊亂,導至獸醫來到無論正確的判定疾病的成因。

 

細菌性肺炎病原

  細菌感染動物,在下痢的病原常是經口食入感染,但是,也有可能是經由臍帶、皮膚、鼻子及呼吸道等處進入。而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的病原,多首先造成細菌性肺炎,再者,變成敗血症,最後,常出現下痢及呼吸道複合的症狀。故若能清楚區分病原的來源有助於疾病的控制。

  在肺炎的病原可以分為原來就存在於上呼吸道,一般稱為鼻腔的病原,如巴斯得桿菌(Pasteurella multocida, Pasteurella hemolytica)、鏈球菌(Streptococcus spp.)、溶血曼海姆氏菌(Mannhenia hemolytica)及索氏嗜血桿菌(Histophilus somni)等。這種細菌通常複合其他病毒病原或黴漿菌造成運輸熱。在此,我們必須先說明,運輸熱不是只在運輸之後才會發生,只要是有緊迫就會造成運輸熱。

  此類病原常因趕羊、移舍、剪尾或熱緊迫等原因,造成病原在上呼吸道的數量大幅上升,由於菌落相的改變,產生毒素,進而侵犯下呼吸道,若進一步造成不等程度的肺化膿或肺實質化,羊隻則會死亡。

  這類病原最簡單的方案就降低緊迫,於運輸前若能給予長效型四環素類針劑,有助於減少感染,並降低死亡率。

  其他會造成肺炎的病原則以敗血型為主,任何細菌性病原,如上所述之大腸桿菌,鏈球菌,可能經由臍帶、皮膚或經口食入者,若在身體狀況不佳時,細菌無法被腸道的白血球殺滅或至肝臟時,無法被肝內kuffer cell捕獲殺滅者,則會進入血管,隨血液擴散至全身,可侵犯至肺、肝、腸、心等位置,或黏著於漿膜或黏膜面,造成漿膜炎或黏膜炎。若能躲藏在眼睛或關節中,則病原會造成關節炎,達到無法治療的狀況。

 

細菌性感染的處置方式

  細菌性感染的處置以愈早處理愈好,但不表示最早的處置方式一定和抗微生物製劑有關。個人認為,在精神不佳時,給予解熱鎮痛,如sulpyrin或flunixin等類藥物,並給予足夠的水份。切記,給予解熱鎮痛一定要配合足夠的水,在無脫水的情形下,動物才不會因為給太多解熱鎮痛劑之後,造成腎臟的壞死。回到文章中,在精神不佳的情形下,給予解熱鎮痛劑之後,可以再觀察半天,若能回復到進食狀況,大部份的感染都能獲得緩解。若無,則可以考慮給予第一線的抗微生物製劑。

  在每一個牧場,都應準備三組以上的藥物,每組藥物包含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抗微生物製劑,每三到六個月輪替一次。第一線藥物就是買來最便宜的,如amoxicillin, penicillin 加streptomycin等,第三線則是較貴的,通常較貴的是較新式的藥品,其效果當然好,但是,若長期使用,效果會很快的下降,故不建議做為日常使用。

 

結論

  細菌性病原,雖然看起來很多,但是也不過是上面所述的這些。若能平時注意健康狀況,正確投藥,有助於快速救回生病的動物。若經過三至七天都還是無法壓制疾病,應考慮直接打電話給中華民國養羊協會,尋求幫助,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