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選拔世代
第一階段選育工作自1994年起至1999年,共繁殖6世代,公鵝之選拔百分比為15.2-79.4%,母鵝者為48.6-87.6%,於第1至6世代,共計公與母鵝各754與794隻參與性能檢定(列於表1)。
第二階段之選育工作以2001年所留存之優良種鵝群(即1997、1998及1999年孵出之種公與母鵝,分別為23與49隻)為親代,進行體重之選拔,自2002年起至2007年,已繁殖6世代(第7至12世代),公鵝之選拔百分比為14.9-36.8%,母鵝者為43.1-82.0%,於第7至12世代,共計公與母鵝各567與515隻參與性能檢定。
於第1至12世代鵝隻,共計公與母鵝各1,321與1,309隻參與性能檢定,經過12世代選育高體重性能之鵝群,並具有遺傳改進的結果,自成為一高體重品系。
表1 白羅曼鵝高體重品系之選拔強度與選拔百分比
世代 |
孵化批次 |
出生期間 |
雛鵝 隻數 |
六月齡 隻數 |
選拔強度 |
選拔百分比(%) |
0 |
- |
1992至1993 |
- |
公:132 母:358 |
- |
- |
1 |
2 |
1994/5/19與1994/6/2 |
公:93 母:91 |
公:40 母:70 |
公:0.905 母:0.391 |
公:43.0 母:76.9 |
2 |
2 |
1995/4/27與1995/5/11 |
公:353 母:346 |
公:110 母:168 |
公:1.131 母:0.818 |
公:31.2 母:48.6 |
3 |
- |
1996/5/9至1996/6/12 |
公:105 母:63 |
公:16 母:38 |
公:1.527 母:0.630 |
公:15.2 母:60.6 |
4 |
- |
1997/4/16至1997/5/28 |
公:72 母:153 |
公:31 母:134 |
公:0.902 母:0.227 |
公:43.1 母:87.6 |
5 |
- |
1998/5/6至1998/6/16 |
公:102 母:103 |
公:81 母:90 |
公:0.351 母:0.225 |
公:79.4 母:87.4 |
6 |
- |
1999/6/2至1999/6/30 |
公:29 母:38 |
公:21 母:30 |
公:0.448 母:0.356 |
公:72.4 母:78.9 |
7 |
2 |
2002/6/12 與 2002/6/26 |
公:38 母:32 |
公:14 母:22 |
公:1.001 母:0.501 |
公:36.8 母:68.8 |
8 |
4 |
2003/4/16至2003/5/28 |
公:76 母:61 |
公:15 母:50 |
公:1.388 母:0.313 |
公:19.7 母:82.0 |
9 |
8 |
2004/3/3至 2004/6/23 |
公:88 母:81 |
公:17 母:55 |
公:1.402 母:0.580 |
公:19.3 母:67.9 |
10 |
8 |
2005/3/30至2005/7/6 |
公:60 母:65 |
公:11 母:28 |
公:1.423 母:0.901 |
公:18.3 母:43.1 |
11 |
10 |
2006/2/9至2006/6/14 |
公:137 母:133 |
公:25 母:100 |
公:1.436 母:0.409 |
公:18.2 母:75.2 |
12 |
6 |
2007/3/1至2007/5/10 |
公:168 母:143 |
公:25 母:100 |
公:1.546 母:0.487 |
公:14.9 母:69.9 |
1-6 |
- |
合計 |
公:754 母:794 |
- |
- |
- |
7-12 |
- |
合計 |
公:567 母:515 |
- |
- |
- |
1-12 |
- |
合計 |
公:1,321 母:1,309 |
- |
- |
- |
第0世代為1993年尚飼養於鵝籠之現有白羅曼鵝群,為選育族群之原始族群,第1至6世代為第一階段選育,第7至12世代為第二階段選育。
第1世代鵝隻於1994年出生,除2000與2001年繁殖之後裔未留種外,餘均每年繁殖1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