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龍:發展優質農業 強化國際行銷 全球農業自由化競爭激烈 農委會籌設五個生技園區及國家農研院 選定蝴蝶蘭、芒果、烏龍茶、台灣鯛增加出口

中國時報    A12/專題           2005/05/02

紀錄整理:陳炎生 

  主題:加入WTO以來台灣農業之挑戰與發展對策 

  時間:四月廿七日下午二時

  地點:農委會畜產試驗所國際會議廳

  主辦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承辦單位:中興大學 

前言:

經濟全球化的態勢越來越明顯,台灣加入WTO三年來,面臨全球競爭之壓力也越來越大,對我國以小農經濟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帶來很大的衝擊,也對台灣農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農委會為因應經濟全球化之競爭,在台灣地區北中南召開「加入WTO以來台灣農業之挑戰與發展對策」座談會,邀請產官學研商因應對策,提高產業競爭力。 

李金龍(農委會主任委員):

台灣加入WTO三年來,國內農業遭受衝擊未如預期大,去年農業產值甚至成長約五.四%,可說已通過第一關考驗,不過,隨著國際競爭激烈及自由化幅度加大,未來勢必面臨更嚴峻之挑戰。農委會積極推動發展優質、安全、休閒、生態等多元農業,今年尤以「安全農業」為施政重點,以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加入WTO三年來,台灣農業產值小幅增加,農業人口雖然減少,但農業勞動生產力明顯提升,九十三年農業生產總值為三七七一億元,較上年增加五.四%,較加入WTO前之九十年亦增加約七%,整體而言,市場影響未如預期大。我一再要求農委會各處、署、局人員應該走出辦公室,上山下海傾聽農民的心聲,實地了解農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謀求對策解決,才能提高台灣農業之競爭力。對外應加強具競爭力農產品之出口,對內建立以市場為主軸、以消費為導向產業價值鏈,以創新研發為發展動力,展現產業競爭力。 

廖安定(農委會企劃處處長):

以「全球化下台灣農業之挑戰與發展策略」提出專題報告:面對全球農業自由化競爭壓力,農業必須轉型升級,將推動五個農業生物技術園區,並將成立國家農業研究院,將台灣優質農產品推向國際舞台。為加強國際行銷,已選定蝴蝶蘭、芒果、烏龍茶、台灣鯛等四項旗鑑產品,規畫專業行銷模式,建立以外銷為導向之產品供應鏈以增加出口,並於日本、香港設置台灣精品農產品展售據點。在加強農業科技創新研發方面,九十三年育成水稻、馬鈴薯、荔枝及唐菖蒲等優良農作物新品種共廿四項,技術轉移案共五十一件,推動農業科技產學合作計畫一四三項,並研擬完成國家農業研究院設置條例草案,成立籌備推動小組,將整合農委會所屬農、林、水、畜等九個試驗研究機關人力與資源,轉型為國家級農業研究院,以提升研發效率,做為促進農業升級轉型的後盾。台灣農業雖然在經貿自由化的浪潮中站穩腳步,但仍有諸多挑戰有待克服,九十四年起豬腹肉、雞肉等畜產品全面開放自由進口,農委會將積極運用先期產業結構調整與產銷輔導計畫引導生產,並規畫九十四年度整體產銷政策,同時加強整合推動水旱田利用後續調整、農產品衛生品質執行計畫、國際行銷方案等跨產業的發展計畫,以促進農業永續發展,維護農民權益。 

林啟淵(嘉義大學應用經濟學系教授):

未來發展國內農業應以加強拓展具台灣特色農產品的外銷,以及它所具有的本土優勢來鞏固國內市場為兩大重點,再則一定要鼓勵研發新產品、加強農產品新鮮度及提升農產品衛生水準,從掌握國際環境,發展生產面、生態面及生活面等農業三大功能。 

段兆麟(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教授):

農產品需具獨特性及價值感,才能獲得消費者青睞,企業打贏的策略是低成本擴大市場占有率,再則就是產品差異化,包括創新性產品策略及高品質產品策略。如欲落實安全農業,政府與農場經營應相輔相成,如政府切實執行無毒農產、農產品產銷履歷制度、加強農藥及動物用藥品管等,而農業經營者務必遵守有機農產品生產規範及安全農業相關法令,採取「綠色行銷」策略及「體驗行銷」策略,建立安全健康的品牌形象。 

陳淑恩(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教授):

農產品國際行銷必須主動去分析國際市場的需求狀況,分析競爭國家的競爭力,依據我國農產品之競爭力擬定策略,建立強而專業的國際行銷供應鏈體系,積極主動拓展農產品國際市場。台灣農產品之競爭劣勢包括生產成本高、缺乏國際行銷為導向之供應鏈及國際行銷專業人才,但台灣生產技術好,農產品質高又具獨特性,在行銷上可以成功的以差異化策略在國際市場上取勝。 

蔡順得(屏縣南州鄉果樹產銷第一班班長):

政府拓展外銷市場固然重要,但若無穩定供果貨源將徒勞無功,如屏東蓮霧價格看俏在外銷市場一枝獨秀,但今年結果期因天氣寒冷蓮霧出現嚴重裂果,讓果農只有無奈的望著外銷訂單興嘆,政府應輔導農民成立外銷供果園區,配合外銷調整果樹產期,以免辛苦拓展外銷市場,卻未獲實際成效。

施啟賢(中華民國養鹿協會常務理事)問:

過去低成本的農畜產品已無法在國際競爭,如何創造高附加價值的加工產品,如鹿茸、人參研發為生技保健食品,透過農政單位與業者合作研發,再利用國際通路外銷以及舉辦產官學會議,這樣才能因應衝擊,對此不知農委會有何實際做法?

黃子彬(農委會國際處長)答:

農委會協助農畜產品推向國際市場責無旁貸,而如何行銷相當重要,去年台灣農產品出現在日本東京車廂廣告相當成功,至少有數十萬人看過;華航機翼彩繪蝴蝶蘭,於各國升降國際行銷效果更大,未來將加強這項工作。 

陳幸浩(農委會畜牧處長)答:

關於研發附加價值高的加工農畜產 品,本處很樂意跟國際處合作,先從免稅商店配合開發和行銷。國產鹿茸產值雖不高,價格卻比外國多出好幾倍,附加價值很高,在國際上有其競爭力,因此召開產官學研討會也有必要。 

陳淑恩(屏科大農企管系教授)問:

近年來台灣休閒咖啡相當盛行,古坑、屏東、台東到處都有,但台灣咖啡大都從國外進口,到底這項發展規模是否可行?未來一直膨漲會否出現問題?農委會是否應有一套規範預先防範? 

黃有才(農委會農糧署長)答:

目前咖啡產業仍以工資便宜的中南美洲、印尼等地為主,這種單獨性經濟作物,較無國際競爭力,惟台灣結合生態和休閒,庭園咖啡到處林立,針對這項休閒產業未來發展和走向,農委會將會深入探討。 

吳明哲(農委會畜產所遺傳育種組長)問:

我國優質農產品要拓展外銷,需要具有國際化的人才協助,我建議上級應擴編經費,定期舉辦相關訓練活動,全力蒐集拓展外銷相關資料,提升台灣農產品在國際市場佔有率。 

陳幸浩(農委會畜牧處長)答:

為促銷農產品,國際貿易人才的培養,以及出國經費預算不能少,由於經費不足,目前培訓工作綁手綁腳很難推展,必須編列專案預算才行。 

溫秀嬌(農委會畜試所會計主任)問:

台灣農民創造農業奇蹟,很值得留下記錄做見證,我發現自民國卅四年到六十五年,在這卅年間的農業記錄很不完整,卻是台灣農業史精華部分,建議農委會編列預算,由作家深入民間進行「口述歷史」採訪出書。 

戴振耀(農委會副主委)答:

這個構想不錯,農委會將研討其可行性。 

施啟賢(中華民國養鹿協會常務理事)問:

最近本會有意前往韓國觀摩鹿茸生意情形,農委會卻沒有相關的經費補助和行銷費用,必須自掏腰包才能成行,這不太合理。 

黃子彬(農委會國際處長)答:

農畜行銷團體到國外辦活動可補助,但旅費無法補助,連農委會行政人員出國也一樣,本會將再積極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