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羽毛生長

康清亮

畜試所宜蘭分所

  家禽羽毛及皮膚共組成皮羽系統(integumentary system)。其主要功用為保護鴨體內部器官。形成隔熱絕緣作用,調節體溫,保護皮膚,可防止外物侵害及具有感覺增加浮力、防水等功能。鴨羽毛發育與增重速度有密切關係,根據康等(1977)得知羽毛生長長度與個體發育呈正相關。據Stasko1965)稱北京鴨速羽性之後代比遲羽性者,在65日齡時,鴨體重、胸骨長與胸闊均較大,但差異極微,故以羽毛生長率,做為選拔的基礎,效果不大。又據 Lohle Mulsow1965)認為鴨孵化日期,對於羽毛特徵與長度有顯著的影響,但性別間無差異。有關鴨羽毛的資料甚少。尤其是層鴨時的脫毛處理,更須速羽性的品系,俾能提高肉品的經濟價值。

鴨羽毛生長階段之傳統名稱分別如下:

一、脫毛(絨毛):在胚胎期就生長完成。

二、蜈蚣條:約1418日齡左右長成。

三、腹下光:約2835日齡左右長成。

四、穿戰甲:約3545日齡左右長成。

五、脹翅股:約4050日齡左右長成。

六、凸狗牙:約4555日齡左右長成。

(一)凸狗牙。(二)韭菜把。(三)開葉仔。

七、半橄:約6070日齡左右長成。

八、足翅:約7080日齡左右長成。

九、翅尾交叉:約8090日齡左右長成。

十、翻落:約90100日齡開始換毛,指殼毛。

十一、翻落優:約100120日齡完成換毛工作。

十二、破蛋:是指卵巢開始排卵,也就是指開始產蛋,一般約為110130天開始初產。

  以上羽毛之生長得快與慢常因品種,氣候,季節,環境或供給營養成分之異同而有很大之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