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飼養管理及防疫措施

(一) 現行飼養管理方式

  遵照「梅山豬種原不得外流」之函示,公豬或母豬分別採取不同之種原管制措施。公豬為便於選留為種用,分別於10週齡 (仔豬已決定不選留為種用者) 或24週齡去勢;而母豬則於24週齡選留後,不留為種用者每年簽訂契約送合法屠宰場,派人監宰。現行之飼養管理主要流程如圖1,種母豬繁殖階段分為待配、懷孕、分娩與哺乳等期別。豬隻生長階段則分為出生、哺乳(0∼5週) 、保育(5週∼13週) 與生長肥育期(13週齡∼出售)等生長階段,各階段飼養管理重點互異,依序說明如下:

  1. 種公豬:一頭公豬可與配數頭母豬,故良好的公豬飼養管理著實重要。種公豬之飼養管理重點簡述如下:

(1)新購種公豬應注意其血統來源、防疫及健康狀況。種豬進場前應隔離觀察3∼4週,在此期間密切觀察是否有臨床疾病徵兆、進行驅蟲及必要之免疫工作。

 (2)不論自然配種或人工採精,公豬使用頻率不宜太高,平均以每3∼4日配種或採精1次為原則,並且需定期作精液性狀檢查。

(3)夏季時,精液品質容易降低,應設法以噴水或風扇等方法降低豬隻體溫與熱緊迫,並於每日較涼爽時段配種,以增進母豬受精率。

(4)候補種公豬選留,體重達90公斤後應予限食以免過肥。發育良好的公豬,約8月齡始用於配種。種公豬每日餵飼含15%粗蛋白之飼糧2.0~2.2㎏ 即夠其所需。

圖1. 梅山豬飼養管理流程圖

  1. 種母豬待配期:本期母豬包括經產離乳母豬和選留為種用之候補種女豬,母豬 於正常飼養管理下,發情至完成配種。

(1)依選種目標訂定選留標準,選留適宜之豬隻供候補種豬用。

(2)每日平均餵飼粗蛋白含量15%之飼糧 2㎏,並視肥瘦度酌增減日糧。

(3)運用公豬進行發情觀察與進行母豬催情,精確把握配種時機,進行配種工作。

(4)淘汰繁殖能力低 (配種三次以上不受孕或連續兩胎平均每胎總產仔數少於6頭者) 的母豬。

  1. 種母豬懷孕期:母豬懷孕期平均為114天,應特別注意避免發生母豬流產、死產或懷孕終止現象。

 (1)移動母豬應避免粗暴的動作,分欄飼養發生爭食或打鬥現象。

(2)餵飼量的調控,增料時機以懷孕後期較適宜,但應避免母豬過胖。

(3)應儘量避免母豬於夏季期間受到熱緊迫。

  1. 分娩和哺乳期:母豬於分娩期間,應特別注意避免難產的發生,以及新生仔豬保溫措施,避免疾病感染。

 (1)母豬部份:

  1. 預產期前5∼7天將待產母豬移至分娩舍,提早讓母豬適應環境。

  2. 分娩初期儘量以含高纖維輕瀉性飼料餵飼,避免母豬發生無乳綜合症(MMA)。

  3. 分娩過程中,母豬若有難產現象,應儘速助產,並請獸醫人員協助處理。

  4. 哺乳期間母豬以任食方式餵飼,但仍應避免母豬發生過胖現象。

(2)仔豬部份:

  1. 仔豬出生後須加強照料,越早吮吸初乳越好,且應注意保溫,仔豬出生一週內的適溫為30∼35℃,爾後每週酌減2℃至仔豬離乳為止。

  2. 仔豬於10∼14日齡開始採少量多餐的方法教槽,教槽料粗蛋白質含量在22%以上,並應磨細以誘導仔豬吃料。

  3. 不留為種用之仔公豬應於出生後2∼3週齡進行去勢手術。

  4. 梅山仔豬由於出生體重較洋品種豬輕,建議於32±2日齡時實施離乳。

  1. 保育期:離乳、移欄、併欄或換料對離乳仔豬均會產生相當大的緊迫,故應予特別照料。

 (1)以少量多餐方式餵飼含 20%粗蛋白質之易消化飼料,同時給予清潔飲水。換料時應採漸進方式,避免發生營養性下痢。

(2)為減少打鬥現象,儘量採同胎同欄方式進行,且進豬和移豬應以統進統出為原則。

  1. 生長肥育期:此階段應提供適宜飼料使肉豬充分生長,同時避免疾病發生和過度密飼現象。

(1)進出生長肥育舍原則上以統進統出方式進行。

(2)餵飼粗蛋白質含量17.1%之飼料。

(3)儘量提供涼爽環境,避免肥育期肉豬於夏季發生熱緊迫。